首頁 > 文學文史 > 厭勝之術是一種怎樣的巫術?爲什麼漢朝皇帝那麼怕它?

厭勝之術是一種怎樣的巫術?爲什麼漢朝皇帝那麼怕它?

來源:風趣史記網    閱讀: 1.6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你真的瞭解古代巫術嗎?小編給大家提供詳細的相關內容。

歷史上發生的一些巧合的事情,總是會被人拿來說事。如果和皇帝扯上關係,那麼,就更玄乎了,似乎就成了註定的因果關係。

都知道,西漢自開國以來和匈奴就紛爭不斷,即使實施了和親政策邊境的騷擾也沒停止過。等到了漢武帝時期,國力恢復,皇帝好戰,並出現了不少名將,才真正滅了匈奴的威風。這時,匈奴內部開始分裂,成了南北匈奴。

之後,南匈奴的呼韓邪單于親自入朝覲見,表示臣服,故有了著名的昭君出塞的故事。不過,昭君出塞發生在下一任皇帝漢元帝執政時期,而當時,卻是漢宣帝在位時期。原本,只是一個勢微的單于幾次求親後成功的簡單事件。但誰知,卻產生了“異象”,呼韓邪單于兩度朝漢後不久,漢室的兩任皇帝就駕崩了,這就將其上升到了“相剋”的高度。

於是,等到了漢哀帝上位時,匈奴單于再次表示將於第二年來漢朝拜。對此,大家都坐不住了,很多大臣堅決表示反對。

厭勝之術是一種怎樣的巫術?爲什麼漢朝皇帝那麼怕它?

在這裏,需要先解釋一個民間由來已久的巫術——厭(yà)勝之術,相傳,發明者是姜子牙。當時,在宮廷或者民間,有不少人會用此術來報復自己不喜歡的人。

於是,有大臣就說:匈奴不吉,前兩次來朝漢,每一次皇帝都在同年因病而亡,他們定是來“厭人”的。漢哀帝聽了,就不得不多想一層。而此時,恰逢漢哀帝的身體狀況不是特別好,乾脆就以開銷太大爲由,拒絕了對方的請求。

不過此時,黃門侍郎揚雄卻向皇帝提出了相反,他對漢朝和匈奴的關係一直深有研究。從開國到現在,漢匈之間的關係已經進入到了一個歷史新時期,對方主動提出朝漢,那是表示願意繼續臣服,如果此時斷然拒絕,打擊了對方的情緒不說,沒準還會回到原來的老時代,軍事行動的費用可比招待費要高昂很多。

這時候,匈奴的使者已經在回程的路上了,漢哀帝趕緊召回,改了說法,同意對方單于晚一年再來。

其實,漢哀帝同意歸同意,但等人家真的來了之後,他卻安排對方住在了上林苑蒲陶宮。原來,漢哀帝還是擔心匈奴會不會“厭”他,就給找了個“太歲厭勝之地”。在古代方士的眼中,“太歲”所在的方位是兇,把人家放在這裏,分明是要剋制住匈奴人。

然而,對方也不是糊塗人,住了一陣,再加上,身邊還有通曉漢文化的翻譯。沒過多久,匈奴就知道了其中的深意,心中當然有意見。於是,漢哀帝在物資方面儘量給予彌補,“衣三百七十襲,錦繡繒帛三萬匹,絮三萬斤”,從而化解了這場尷尬。最後,在匈奴單于回去之時,漢哀帝還派中郎將韓況率兵護送。

儘管如此,漢哀帝還是在匈奴單于走後四個月,也追隨其祖先而去了。如果匈奴“厭人”的說法真的成立,那麼,“太歲之地”是不是需要重新選擇?

厭勝之術是一種怎樣的巫術?爲什麼漢朝皇帝那麼怕它? 第2張

漢朝的這三位皇帝,一個走得比一個早,漢宣帝43歲,漢元帝41歲,到了漢哀帝,只做了7年皇帝,25歲就走了。

其實,壽命的長短,按照現代醫學的觀點,除了先天基因因素外,後天的飲食和保養更是有着重要的影響。要知道,西漢不是沒有出現過長壽的皇帝,漢武帝70歲。在2000年前,一個皇帝能活到如此歲數,是很了不得的事了。

只是,從那以後,皇帝的壽命就開始大打折扣,從而伴隨的是西漢國運的漸漸衰敗。然而,史書關於漢哀帝爲何早逝的說法,卻有兩種說法:

一說是貪色;

二說是服(春)藥過量。

其實,最有可能是服用丹藥過量。

看看中國的皇帝,服用丹藥的大有人在。而且,有不少皇帝,明知前任是因丹藥而亡,可到了自己時,卻還是繼續吃丹藥。

單從“厭”的說法,就可以看出,當時的方士對於輿論的操控已經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因爲,方士都是煉丹之人,所以,相信“厭”的皇帝,肯定不會懷疑長生之術的說法。只是,漢哀帝有一個特殊的愛好,將人的想法帶到了另一個方向,那就是和董賢之間“斷袖”的故事。

據史料記載,有一次白天睡覺,董賢的頭偏了枕了漢哀帝的衣袖。漢哀帝想起牀,而董賢卻未發覺,於是,漢哀帝不想驚動董賢,便用劍截斷衣袖後纔起來。

由此,成就了這個成語“斷袖之癖”。

厭勝之術是一種怎樣的巫術?爲什麼漢朝皇帝那麼怕它? 第3張

但不管怎樣,只要和壽命扯上了關係,無論是皇帝還是老百姓,都會更加傾向於“有”的說法。以至於,由於對一些現象無法做出更爲合理的解釋,反倒從這些現象中衍生出了另一種說辭。

本是正常的生老病死,卻非得讓匈奴來承擔責任。當時的人們也不想想,匈奴單于都是靠漢室的庇護才得以生存,哪裏還有力量去克皇帝。大概,當時的人都會有這種心理,總想着有小人在背後想法的“陷害”自己吧。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