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學文史 > 花剌子模國,成吉思汗西征打擊的第一個對象

花剌子模國,成吉思汗西征打擊的第一個對象

來源:風趣史記網    閱讀: 7.12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給大家準備了:蒙古西征的故事,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快來看看吧!

1206年成吉思汗統一了漠北,建立了強大的蒙古帝國,掠奪特性決定帝國必然要發動征服戰爭,第一次西征打擊的對象是花剌子模國。花剌子模是從破碎的塞爾柱帝國中獨立出來的,國王被中國古書翻譯爲摩訶末,其實就是默罕默德。

摩訶末拳打西遼,腳踢古爾王朝,威脅巴格達哈里發,擁有兵力40萬,其中不乏強力的重騎兵,在當時是一個稱雄中亞的大帝國。但其國內太后一直和摩訶末爭權,導致整個大帝國政治分裂、外強中乾。

花剌子模國,成吉思汗西征打擊的第一個對象

蒙古和花剌子模的第一次衝突源於蔑兒乞人。當年成吉思汗的夫人就是被蔑兒乞人搶走,算是成吉思汗的老仇人了,之後鐵木真聯合扎木合和王罕擊敗蔑兒乞人,並於1205年殺死了蔑兒乞人首領脫黑脫阿。蔑兒乞人向西逃至蒙古與花剌子模邊境,花剌子模、蒙古、蔑兒乞三家混戰了一局。

第一次衝突以花剌子模慘敗告終,摩訶末從此怕了成吉思汗。

第二次的衝突1218年的訛答剌事件。訛答剌是蒙花兩國的邊境城市,城主是花剌子模太后的親戚,仗着權勢有恃無恐,以間諜爲名殺死了數百蒙古商人並奪取了財物。

成吉思汗決定征伐花剌子模,欲攻擊花剌子模就要先消滅殘餘的西遼。西遼政權此時由駙馬、乃蠻部王子屈出律掌控。於是蒙古軍隊1218年出兵擊敗了西遼。屈出律出逃阿富汗繼續抵抗蒙古,屈出律和後來的扎蘭丁,兩個落難王子成爲了抗蒙古的旗幟。

於是蒙古軍隊於1219年夏天跨過阿爾泰山,集結於也兒迪石河(今天額爾齊斯河)。秋天,蒙軍集結完畢併到達訛答剌城,摩訶末由於在第一次交鋒中輸給蒙古人,還存在心理陰影,面對這次來勢洶洶的敵人,他選擇了分兵把守各大城池,避免和蒙古人野戰。

採用被動防禦,死是早晚的事。蒙古人分兵四路,察合臺和窩闊臺指揮一路繼續攻訛答剌;成吉思汗親率一路渡過錫爾河,穿越沙漠攻克訥兒(今天的努臘塔)後於1220年攻克重鎮不花剌(今天的布哈拉);長子朮赤率領一路延錫爾河下游進軍,一路進攻到氈的城;第四路由將領阿剌黑率領延錫爾河下游進攻,他們迅速攻陷伯訥克特後,向忽氈城進軍(今天塔吉克斯坦的胡佔德)。

1220年四路大軍完成任務,在花剌子模首都撒馬爾罕會師,但此時的花剌子模國王摩訶末早已經跑路。成吉思汗於是派出哲別和速不臺去追擊摩訶末,自己在撒馬爾罕圍城,哲別和速不臺的追擊部隊一路南下,在忒爾迷渡河(今天烏茲別克斯坦的泰爾梅茲),之後到達你沙不兒(今伊朗的尼沙布爾)。

花剌子模國,成吉思汗西征打擊的第一個對象 第2張

之後哲別和速不臺分兵兩路行軍並在哈馬丹匯合,再繼續向北到達大不里士,隨後達到高加索,和古爾只人發生戰鬥。古爾只即今天的格魯吉亞,而這時摩訶末已經躲在裏海小島上不久病逝,皇太后也在撤退中被俘虜送回蒙古軟禁。

哲別和速不臺還穿越了高加索和欽察草原,擊敗遊牧的阿蘭人到達了羅斯地區(今俄羅斯),以2萬騎兵擊敗了10萬羅斯聯軍,擊斃數位羅斯諸國大公,後又返回蒙古草原。

成吉思汗率各路軍圍攻撒馬爾罕,一週內破城並屠城。窩闊臺和察合臺繼續向西北行進,到達花剌子模的故都玉龍傑赤(今天的烏爾根奇)。

成吉思汗在撒馬爾罕短暫休整後,向南到達忒爾迷,派出拖雷向西攻打呼羅珊。拖雷在1220年的冬季攻克木鹿(今天的馬雷)。至此花剌子模大部分領土都被佔領,僅剩故都玉龍傑赤。

由於朮赤和察合臺不和,蒙古三路大軍圍攻玉龍傑赤不下。最後成吉思汗下令,攻城戰由窩闊臺指揮攻城才得以順利進行。

1221年蒙軍攻陷玉龍傑赤,此役蒙軍的損失也不小,又是一場屠城。攻陷後蒙軍開始從塔裏寒進入阿富汗,攻陷可不裏(今喀布爾)和哥疾雲(今加茲尼)。但在攻擊範延城(今巴米揚)時,成吉思汗的孫子、察合臺兒子戰死。蒙古人爲了報復,範延城被屠城。

花剌子模國,成吉思汗西征打擊的第一個對象 第3張

摩訶末的兒子扎蘭丁堅持抵抗,最後逃向印度,蒙古人平定花剌子模餘部都花了兩三年時間,雄踞中亞的超大帝國就被從地圖上抹掉了。

西征本來還會繼續,但因西夏新皇帝李德旺登基之後磨刀霍霍,大軍纔不得不返回蒙古,準備對西夏的再次征伐。

最後提出一個觀點,即在訛答剌被殺的數百名蒙古商人是不是間諜,對此史料記載相當簡單,元史寫:夏六月,西域殺使者。我們認爲,發動戰爭的一方常常會使用“侵略者碰瓷大法”,謊稱自己人失蹤被殺,嫁禍於人。

七七事變時,日軍謊稱演習中有一士兵失蹤要求進入宛平城搜查;1939年納粹德國入侵波蘭前,派黨衛軍扮成波蘭軍人佔領德國電臺;套路是不是很接近?動手前總是需要對敵國進行徹底的偵查,會派遣大量的間諜,他們常常就是用商人身份做掩護的,因此史書記載花剌子模人殺商人事件,也許是蒙古人蓄謀已久的,史書未必能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