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學文史 > 周王室爲何會衰落?周朝哪一任皇帝導致了它的衰落?

周王室爲何會衰落?周朝哪一任皇帝導致了它的衰落?

來源:風趣史記網    閱讀: 1.1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還不知道:周王室的讀者,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着往下看吧~

東周(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56年),中國歷史上的朝代,西周覆滅後,諸侯擁立原先被廢的太子宜臼爲王,史稱周平王,定都洛邑(今河南洛陽),史稱東周。東周的前半期,諸侯爭相稱霸,稱爲春秋時代。公元前453年,韓趙魏三家聯手滅智氏家族後,三家分晉,各諸侯相互征伐,稱爲戰國時代。不過,需要注意的是,在春秋時期,雖然周王室的權威有所下降,比如楚國等大國,就不把周天子放在眼裏,但是,對於大部分諸侯國來說,還是不敢和周王室直接抗衡的,特別是齊桓公、晉文公等中原霸主,更是經常需要藉助於周王室的旗號,以此來爭霸中原。

因此,非常明顯的是,在春秋時期,周王室還具有一定地位。但是,進入到戰國時期,先是三家分晉和田氏代齊,然後是徐州相王和五國相王,最後則是秦國消滅了東周,這不僅意味着周王室的權威最終蕩然無存,更促使東周在秦滅六國之前就告別了歷史的大舞臺。那麼,問題來了,戰國時期,周王室的權威最終蕩然無存,哪一任周王該爲此負責?

周王室爲何會衰落?周朝哪一任皇帝導致了它的衰落?

首先,在筆者看來,戰國時期,周王室面臨的困局,顯然始於周平王這位君主。雖然周平王不是戰國時期的周朝天子,但是,正是因爲周平王將周朝的都城,從四塞之國的關中地區遷移到無險可守的洛邑,一定程度上加快了周王室的衰落。周平王姬宜臼(?―公元前720年),姬姓,名宜臼(一作宜咎),周幽王姬宮湦之子,母王后申後(申國國君申侯之女),東周第一任君主,公元前770年―公元前720年在位。西周末年,周幽王這位君主比較昏庸,其在位期間,於後宮得褒姒以後,生子伯服。不久,竟廢申後及姬宜臼,以褒姒爲後,以伯服爲太子,甚至發生了周幽王烽火戲諸侯這樣的荒唐事情。

在此背景下,於是姬宜臼逃奔申國,申侯聯合繒國和犬戎進攻周幽王,周幽王與鄭桓公均被犬戎所殺。對於西周末年的這場內亂,不僅對周朝,也對整個春秋時期的諸侯格局起到了重要的影響。在周幽王被殺之後,申、魯、許等諸侯國擁立姬宜臼繼位。姬宜臼爲避犬戎之難,於公元前770年遷都洛邑,是爲周平王,史稱東周。雖然遷都洛邑,也即今河南省洛陽市一帶,是當時比較合適的選擇。不過,從長遠來看,這是不利於周王室維持地位的選擇。

衆所周知,對於東周的都城洛邑,雖然地處中原之地,地勢平坦,人口衆多,不過,因爲無險可守,這讓周王室面對周邊的大國,根本沒有什麼優勢而言。換而言之,對於晉國、齊國等大國來說,完全可以挾天子以令諸侯,雖然程度無法和曹操挾持漢獻帝劉協的情況相提並論,但是,因爲地處周邊大國的包夾之下,周王室已經呈現出成爲傀儡天子的趨勢了。而在遷都之前,也即西周的都城鎬京,則位於今陝西省西安市一帶。對此,大家應該都知道關中之地的特點。

周王室爲何會衰落?周朝哪一任皇帝導致了它的衰落? 第2張

關中南倚秦嶺山脈,渭河從中穿過,物華天寶,人傑地靈。四面都有天然地形屏障,易守難攻,從戰國時起就有“四塞之國”的說法,所以漢代張良用“金城千里”來概括關中的優勢勸說劉邦定都關中。戰國時期,張儀向秦惠王陳說“連橫”之計,就稱頌關中“田肥美,民殷富,戰車萬乘,奮擊百貿,沃野千里,蓄積多饒”,並說,“此所謂天府,天下之雄國也”,這比成都平原獲得“天府之國”的稱謂早了很多。因此,如果周朝沒有離開關中的話,那麼,周朝的整體實力還是能夠壓制衆多諸侯國的。

但是,在遷都洛邑之後,周王室不僅失去了關中之地,更沒有壓制周邊諸侯國的能力了。比如鄭莊公所在的鄭國,就敢直接和周王室兵戎相見,這也是因爲周王室所在地區無險可守,讓鄭國沒有感到懼怕。在不少歷史學者看來,自周平王東遷洛邑之後,周王室逐漸走向了衰微,秦國、晉國、楚國、齊國等諸侯國得以壯大。而這就周平王這位君主,在內外交困中度過五十年,於公元前720年去世。另一方面,對於周王室地位的下滑,除了周平王,還有一位周朝君主也需要承擔責任,這就是承認三家分晉的周威烈王。

周王室爲何會衰落?周朝哪一任皇帝導致了它的衰落? 第3張

周威烈王姬午(?—前402年):是東周第20代君主,週考王之子。在位24年(前425年—前402年),病死。葬於今河南洛陽。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封晉國大夫韓虔、趙籍、魏斯爲諸侯,此即“三家分晉”。衆所周知,三家分晉標誌着春秋時代的結束,緊接着是戰國時代的來臨,也即三家分晉是春秋和戰國的分水嶺。在三家分晉之前,晉國作爲姬姓諸侯國,顯然和周王室具有比較親近的關係。

最後,在三家分晉之後,戰國時期正式開始。正是因爲三家分晉,爲田氏代齊提供了模板。在三家分晉和田氏代齊之後,戰國七雄的格局正式形成,這七雄分別是秦國、韓國、魏國、趙國、燕國、楚國、齊國這七個諸侯國。戰國七雄之間互相征伐,已經完全不把周王室放在眼裏了。也即在春秋時期,齊桓公、晉文公等諸侯之間的作戰,往往會打着周王室的旗號。可是,在戰國時期,不管是長平之戰,還是五國伐齊,基本上都和周王室沒有關係了。在不少歷史學者看來,春秋末期,天子號召力已弱,但仍可號令魯、燕、宋、鄭等諸侯,使齊楚不敢欺周。

周威烈王承認三家分晉後,後來周王室所在的君主,也承認田氏齊國取代姜氏齊國,齊晉皆爲西周開國時的重要成員。作爲天子的周威烈王支持三家分掉晉國,使周王室少了一座靠山,又引發了田氏代齊,自此燕、楚、魏、趙、韓、齊、秦紛紛稱王,不復春秋五霸尊王攘夷之事。換而言之,正是因爲周威烈王不敢拒絕三家分晉,導致周王室從此再無翻身之日。當然,對於周威烈王,當時也沒有拒絕三家分晉的底氣和實力,不過,面對三家分晉這一違背宗法制、分封制的行爲,周威烈王一點也不敢仗義發聲,顯然讓其他諸侯國更加看輕周王室。最終,伴隨着徐州相王和五國相王,周王室的天子權威最終在戰國中期蕩然無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