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學文史 > 古代打仗前一定要大將先單挑嗎?歷史上有哪些真實的單挑案例?

古代打仗前一定要大將先單挑嗎?歷史上有哪些真實的單挑案例?

來源:風趣史記網    閱讀: 1.0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給大家準備了:歷史上有哪些真實的單挑案例?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快來看看吧!

在《三國演義》和《水滸傳》中,我們經常會看到這樣一個情節:雙方軍隊對峙的時候,一言不合就先派出大將進行單挑,勝利的一方隨即帶着士兵進行衝鋒。乍一看,這個單挑其實就像給熱身一樣,先給雙方士兵打打氣,贏的一方自然士氣高漲,輸的一方則士氣低落。

那麼在真實歷史上,真的會出現單挑這種情況嗎?你別說,還真的有,古代大將單挑不是普遍現象,但也不是說完全就沒有。比如《三國志·孫策傳》、東漢文人王粲所著的《英雄記》以及《宋史·太祖本紀》中就分別記載了孫策與太史慈,呂布與郭汜,趙匡胤與皇甫暉,單挑的故事。

孫策單挑太史慈

古代打仗前一定要大將先單挑嗎?歷史上有哪些真實的單挑案例?

《三國志》中對孫策與太史慈的這場單挑記載基本上與《三國演義》裏面的描寫沒有太大的差異。缺乏想象力的同學可以去看央視版《三國演義》第九集的內容。

(太史慈)時獨與一騎卒遇策。策從騎十三,皆韓當、宋謙、黃蓋輩也。慈便前鬥,正與策對。策刺慈馬,而攬得慈項上手戟,慈亦得策兜鍪。會兩家兵騎並各來赴,於是解散。——《三國志.卷四十九 吳書四》

呂布單挑郭汜

呂布殺董卓後,李傕、郭汜攻打長安城,呂布看見西涼軍來了,就讓手下們先撤,他在城門口單挑郭汜。等到呂、郭對壘時,呂布一矛刺中郭汜,差點要了他的命。幸虧郭汜的保鏢拼死營救,郭汜才撿了條命。

郭汜在城北。布開城門,將兵就汜,言“且卻兵,但身決勝負”。汜、布乃獨共對戰,布以矛刺中汜,汜後騎遂前救汜,汜、布遂各兩罷。——《英雄記》

趙匡胤單挑皇甫暉

後周顯德三年(956年)春天,趙匡胤奉周世宗柴榮命令攻打南唐的清流關。南唐軍不敵後周軍,南唐軍大將皇甫暉便於陣前對趙匡胤說:“我們各爲其主,希望你給個機會,等我把陣型擺開了再一決勝負。”趙匡胤笑笑答應了他。待皇甫暉整隊出城後,趙匡胤單人單騎抱着馬脖子徑直上前,一刀砍中皇甫暉的腦袋,將他活捉。

古代打仗前一定要大將先單挑嗎?歷史上有哪些真實的單挑案例? 第2張

南唐節度皇甫暉、姚鳳衆號十五萬,塞清流關,擊走之。追至城下,暉曰:“人各爲其主,願,成列以決勝負。”太祖笑而許之。暉整陣出,太祖擁馬項直入,手刃暉中腦,並姚鳳禽之。——《宋史·太祖本紀》

除了以上單挑外,其它的典籍中,也有一些關於武將陣前單挑的記載。比如宋朝人周南撰所著的《山房集》中,就詳細描述了一場宋軍武將與金軍武將單挑的故事。

一日,敵(金軍)出驍將,垂青絲韉,握馬槊,策馬戟手詈玠,求獨鬥,麾下兩將輩出皆殲焉。詬益甚,曰:“此犬彘何以辱我?”,玠未以對。有曹武者,位甚下,未嘗以勇聞,請行。玠難之曰:“兩將猶不當,子毋重辱我。”武曰:“得公所常自乘馬,則無不濟矣!”問其故,曰:“敵誠驍果,然吾視其馬於回挽間微疵,此成擒易尓."玠解以付之,武騎而出,與之兩道驅馳,若無意于格鬥者。忽躍身赴之,敵馬力猛驟前,急回不能如人意,遲一二步,爲武所碎,持其首以歸,三軍大噪,敵悵解而出。——《山房集》

公元1131年,宋軍與金軍於陝西寶雞的和尚原對峙。由於當時宋軍仗着易守難攻的地形死守關隘,令金軍的多次攻擊都沒效果,金軍統帥就急眼了,派出了一位鎧甲鮮明的將領到關口向宋軍挑戰,說你們躲在關內算什麼本事?是大丈夫就出來單挑!

古代打仗前一定要大將先單挑嗎?歷史上有哪些真實的單挑案例? 第3張

宋軍當時聽了這話也冒火了,便有兩個將軍先後出關接受挑戰,但結果都被打敗。金軍一看是這個情況,士氣大振,就在陣前直呼宋軍統帥吳玠的姓名,逼他出來決鬥。衆所周知,吳階也是個暴脾氣,他當年跟金國大將完顏婁室還在陣前單挑過。這種憋屈他怎麼能忍受?被罵了一陣後,吳階就撩膀子準備去應戰。這時候,宋軍中的一員叫曹武的小將站了出來,主動對吳大帥請戰,說殺雞焉用牛刀啊?我去就行了。

吳玠認爲對手太厲害,曹武名不見經傳,恐怕難以取勝,就不讓他去。不過曹武的一席分析讓吳階改變了心意。他說敵將雖然很勇猛,但是那傢伙的馬在轉彎有點問題,是一個很大的缺點,如果吳大帥能給自己一匹好馬,他有很大把握能砍了對方!吳階認爲曹武說的對,便讓曹武騎着自己的好馬出戰。

待雙方開打之後,金將直衝曹武而來,曹武依計劃行事,不做應戰,轉身就往回跑,金將以爲曹武怕了,就催馬加速急追,曹武等的就是這個機會——當金將與曹武並身驅馳,貼得很近的時候,曹武抓住機會,突然一個轉身,繞到了金將側翼,而金將的馬因爲有轉身不靈的缺點,沒來的及轉身,果然就被曹武抓到機會,一榔頭敲到了腦袋,將其臨陣打死。

金將的死給雙方士氣帶來了很大影響,宋軍士氣大振,而金軍則士氣低迷。和尚原之戰最終也以宋軍勝利告終。前面說了四個例子,其實只是想說明一個道理,那就是古代確實存在“鬥將”,古人在進行戰爭時,也確實有陣前單挑的現象。單挑這個行爲“其來有自”,而並非全是文藝工作者的憑空虛構。

古代打仗前一定要大將先單挑嗎?歷史上有哪些真實的單挑案例? 第4張

當然,陣前單挑雖然並非是憑空想象,但還是實事求是的說,單挑在古代仍然是屬於非主流現象。大規模的戰役,幾乎不可能出現陣前單挑,如果有陣前單挑發生,大概率的一定是小規模,且低水平的戰鬥。爲什麼要這麼說呢?因爲這是由古代戰爭的特點決定的必然結果。

古代軍隊中,職業官兵比較少,像世襲武將和老兵油子雖然是古代軍隊戰鬥力的核心和中堅力量,但他們數量太少。當時真正在軍隊中佔絕對數量的其實就是臨時投軍,或者臨時通過拉壯丁的方式,吸納到部隊的非職業軍人。

這類人因爲都是臨時拉來湊人數的,沒有所謂的軍人榮譽,也幾乎沒有戰鬥力。如果大部隊打了勝仗,這類人能添磚加瓦,如果大部隊打了敗仗,這類人肯定是逃之夭夭,擾亂軍心。所以,古代小規模作戰時,武將很有必要在陣來一場單挑。因爲一旦挑贏了,會極大的動搖對方非職業軍人信心,鼓舞本方非職業軍人的士氣。這是非常有效果,也很有效率的一種戰術。

不過前文也說了,單挑僅限於小打小鬧,真的大規模團戰時,單挑還是很稀罕的。

古代打仗前一定要大將先單挑嗎?歷史上有哪些真實的單挑案例? 第5張

至於原因,不用說你也懂。大規模的軍隊能成型,這說明這支部隊已經有相當的戰鬥力和凝聚力了。不需要再通過單挑這種低劣手段鼓舞本方、動搖對方的士氣。這類高素質軍隊打仗靠的是陣法、軍紀。

其實在古代通俗小說中,也是如此。比如著名的《三國演義》中,軍閥們前期之間小打小鬧時,武將單挑的描寫很多。但後來魏蜀吳三足鼎立,大家都開始玩大戰役後,單挑的描寫就很少了。像“赤壁之戰“、“夷陵之戰”,“諸葛亮六出祁山”、“姜維九伐中原”,都是靠的智商取勝,而不是像早期章節那樣靠武將單挑就能分勝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