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千秋人物 > 後宮人物 > 北魏馮太后進行了哪些改革,實行了什麼施政措施?

北魏馮太后進行了哪些改革,實行了什麼施政措施?

來源:風趣史記網    閱讀: 8.42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馮太后的故事大家喜歡嗎?今天小編就爲大家詳細解讀一下~

魏文成帝拓跋濬的文明皇后也就是馮太后,她出身自北燕王室,北燕滅亡後,她以罪奴的身份進入了太武帝拓跋燾的掖庭。《魏書》中記載:“年十四,高宗踐極,後立爲皇后。”她在入宮後的短短几年時間內,就迅速當上了高宗的貴人,後來又被立爲了皇后。高宗死後,他的兒子拓跋弘繼位,就是獻文帝,同時馮太后臨朝聽政,並且與獻文帝進行了激烈的勢力爭奪,最終直接導致年僅18歲的獻文帝主動把皇位禪讓給了自己5歲的兒子拓跋宏,也就是未來的孝文帝。這時馮太后就成了太皇太后,再次臨朝扶持年幼的孝文帝。

馮太后曾兩次臨朝聽政,第一次是466年到467年,第二次是從476年至490年她去世,長達15年的時間。馮太后自從臨朝聽政之後,先是用幾年的時間掃除了政敵,肅清了她執政道路上的障礙,並且還大力提拔了許多有才的能人,接着她就大刀闊斧地進行了各項改革,實行了一系列的施政策略。

北魏馮太后進行了哪些改革,實行了什麼施政措施?

一、積極納諫,廣開言路,以尋治道

馮太后一當政,就開庭納諫,求賢若渴,集思廣益,來尋求治世之道。由於馮太后本身的漢文化素養就很高,所以她很仰慕漢人大力推崇的堯、舜這種聖明的君王,並且有意的想要效仿堯、舜,多次希望羣臣能夠“極言直諫”,提出更多建設性的意見來輔佐自己。所以她下了很多次詔書來徵集利國益民的言論。據《魏書》記載,分別於承明元年八月、十月、太和三年八月、太和八年八月、太和九年二月等年份發佈詔書來鼓勵羣臣甚至吏民來積極上書,大膽提出政策中的錯誤和意見,鼓勵人們直言勸諫,不必有所隱瞞。

這樣一來,不論是朝中的官員,還是草野的百姓都能大膽提出自己的意見,所謂“知政失者在草野,知屋漏者在宇下”,身處國家政策下的人們往往更能窺見到政策的弊端,從而提出有建設性的建議,這樣一來,國家政策的不足與弊端就能快速找到並且反饋給執政者,從而快速制定出有效的策略來解決,這樣大大有利於國家的發展和社會的穩定。

北魏馮太后進行了哪些改革,實行了什麼施政措施? 第2張

二、重視吏治

官僚是整個統治的基礎,所以北魏的歷代皇帝都比較重視吏治。因此,馮太后也繼承了這一傳統。據《魏書·高祖紀》記載:“今牧民者,與朕共治天下也。宜簡以徭役,先之勸獎,相其水陸,務盡地利…若輕有徵發,致奪民時,以侵擅論”;“分遣使者考察守宰,問民疾苦”;“太和五年(481年)三月癸亥,講武於雲水之陽。所經,考察守宰,加以黜陟”等等。由此可見,她要麼去親自對官吏進行考察,要麼就分遣使者考察他們,非常重視吏治,一直致力於提高官吏的治理水平。

通過整頓和監督,官吏的治理水平不斷得到提升,能夠更好地治理百姓,同時,官場也能得到肅清,大大減少了貪污腐敗現象的發生,促進了吏治的清明,更有利於北魏政局的穩定和社會的發展,也能有效地提高北魏人民的生活水平,爲鞏固王朝統治和長久發展奠定了基礎。

三、寬減刑罰

由於馮太后臨朝時的北魏建國的時間還比較短,統治還沒有完全穩固,流民和饑民衆多,百姓起義和暴動不斷,所以當時的刑罰也是比較嚴重的。馮太后也注意到這點,着手寬減刑罰。

根據《魏書·刑罰志》記載:“刑法所以禁暴息奸,絕其命不在裸形。其參詳舊典,務從寬仁”;“民由化穆,非嚴刑所制,防之雖峻,陷者彌甚”。說明馮太后心裏知道,治理百姓要靠教化,而不能靠嚴刑峻法,刑法之所以能夠制止暴亂懲治奸人,是因爲斷絕了他們的性命,從根本上解決了問題,而不是僅僅留存在形式上,而治理百姓和懲治奸人要用不一樣的方法,具體問題具體分析,視情況而定,不能搞一刀切,治理百姓要從根本上進行教化,要參照舊的典籍來從寬處理。

還記載:“治因政寬,弊由網密。今候職千數,奸巧弄威,重罪受賕不列,細過吹毛而舉。其一切罷之。於是更置謹直者數百人,以防宣鬥於街術。吏民安其職業”

這裏所說的候官,專做偵訊調查工作,性質與之前孫吳的校事和後來明朝的廠衛相同,利弊也一樣。馮太后知道這些人專幹敲詐勒索的事,只要錢到位,就對犯了重罪的人隱藏包庇,反之,錢不到位的話,就對只犯了輕微過失的人吹毛求疵,對上表功,對下勒索,不論是官吏還是百姓都對他們頭痛不已。所以,馮太后取消了候官制度,只挑選了幾百個誠實可靠的人去巡邏街道,只抓鬥毆鬧事的不法之徒,官吏百姓才得以安居樂業。

如此一來,不僅簡化了官僚隊伍,剔除了官僚隊伍裏面只知道攬財而不幹實事奸人,還大大提高了處理刑事案件的效率,普通百姓生活也更安穩,有利於政治的清明和社會的穩定。

北魏馮太后進行了哪些改革,實行了什麼施政措施? 第3張

四、重視農業

北魏鮮卑族以前雖然是遊牧民族,但是自從他們進入中原以後,就開始重視農業。從太祖拓跋珪開始就對農業極爲重視,“詔給內徙新民耕牛,計口受田”,給新遷徙過來的農民發放耕牛,根據每家每戶的人口多少發放田畝,鼓勵百姓進行農桑生產。以後的歷代也都很重視農業,於是畜牧業所佔的比重就漸漸減少。到孝文帝時,畜牧業基本退居到了無關緊要的地位,以農業立國成爲了政府一貫堅持的方針。政府還頒佈了許多詔令來鼓勵百姓進行農業生產,對於牧民的待遇也比較好,簡化了他們的徭役,好讓他們專心務農;對於不好好生產的懶惰的人,就給他們定罪,並加以刑罰;讓每個成年男子都耕地,讓每一位婦人都織布;還召集有條件的地方修水田,通渠灌溉。

這些鼓勵農業生產的措施,不僅提高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大大促進了農業生產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國家經濟的發展大有裨益,對社會穩定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北魏馮太后進行了哪些改革,實行了什麼施政措施? 第4張

五、不貪圖奢侈享樂,關注民間疾苦,輕徭薄賦

《魏書》中多次提到,除了派遣使者到民間考察,詢問民間疾苦外,還多次把宮女等賜給貧民或者軍人爲妻,例如:“太和二年二月丁亥,行幸代之湯泉。所過問民疾苦,以宮人賜貧民無妻者”等等。還經常下詔來輕徭薄賦,對於特殊情況的家庭特殊對待,更加寬容。馮太后本傳中記載她“性儉素,不好華飾”,說明她本人不貪圖奢侈享樂,更關注國計民生,一切以國家爲重,關注下層百姓的感受,力圖爲百姓謀福祉。這樣一來,不僅提高了百姓的生活水平,還穩定了人心,緩和了階級矛盾,大大有利於她的統治。

六、重視漢文化教育

北魏的統治者從太祖拓跋珪開始,就主動吸納漢人,建立太學,學習“五經”,積極吸收漢文化中的精華,而且馮太后本人也深受漢文化的影響,所以她下詔封賞了孔子後人,還在京師建立了孔子廟,大力尊崇孔子,不僅如此,對於堯、舜、周文王、周武王這些漢族人心中的聖人,也一併成爲了北魏鮮卑族崇尚的對象。他們不僅崇尚儒家文化,還大力宣傳儒家文化,後來,對於基層百姓,也是用儒家理論來教育和統治,和漢族傳統的統治思想也沒什麼區別了。這樣有利於國家的穩定和民族關係的融洽,對於鮮卑族的統治也有着積極作用。

七、改革風俗

北魏的統治者還注意到了漢族的士族門閥政治,並且爲了保證鮮卑貴族的既得利益,有意效仿了這一政治。門閥政治在婚姻上的表現就是“士庶不婚”,於是北魏從拓跋濬時,就開始在婚姻上追求門第,馮太后繼承了這一政策,並且將其“著之律令,永爲定律”,把這一政策制度化。這關於婚姻制度的改革,使北魏社會與封建倫理道德文化接軌,三綱五常的封建思想也開始融入鮮卑人的觀念,加快了鮮卑族的漢化進程。不僅如此,後來還頒佈詔令,禁止了同性婚和族內婚,這標誌着北魏正徹底擺脫落後的文明形態,而向更高級的文明靠攏,而且提高了鮮卑族的素質,有利於鮮卑族的長久發展。

總結

馮太后的施政策略不僅有利於政治的清明、社會的穩定、百姓的安居樂業,更大大有利於民族關係的緩和,對鞏固鮮卑族的統治也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這些政策爲北魏的統治做出了傑出貢獻,也爲她贏得了女政治家的讚譽,她也因此爲後世所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