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千秋人物 > 帝王將相 > 古代官員清正廉明的代名詞 死後屍骨幾經劫難

古代官員清正廉明的代名詞 死後屍骨幾經劫難

來源:風趣史記網    閱讀: 1.8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每一箇中國人應該都聽說過包青天。在現代,包青天的名字已經是古代官員清正廉明的代名詞了。

包青天,名包拯。北宋時期的名臣。在朝期間他廉潔公正,鐵面無私,經常替老百姓申冤鳴不平,所以被民間所愛戴,又因爲傳說他長的非常黑(民間認爲長的黑才能震懾壞人),所以也被稱爲包青天。

古代官員清正廉明的代名詞 死後屍骨幾經劫難

網絡配圖

在包拯死後,北宋被金國滅國,徽宗第九子康王趙構在南方稱帝,建立南宋。而北方大部領土都喪失在金人的手中。在金人退去之後,扶持了北宋大臣張邦昌建立了僞楚政權。

在張邦昌的僞楚政權建立後,開始對原來北宋的王公大臣的陵寢進行大肆的盜掘。其中也包括在民間享有巨大聲譽的包拯墓。

到了1973年,因爲合肥鋼二廠建立,而當時的廠址就是選在了包拯墓附近。所以包拯墓也必須遷走。

古代官員清正廉明的代名詞 死後屍骨幾經劫難 第2張

網絡配圖

時值文革期間,在對包拯墓地進行搶救性發掘之後,挖出的遺骸卻被拒絕安葬。包公的後人只能在自己牆頭搭建簡陋的屋棚,將裝有包拯和後世子孫遺骨的箱子搬進屋棚。

後來,因爲箱子並沒有採取密封措施,大部分遺骨也都遭受了腐壞。而因爲要鑑定研究及撰寫發掘報告的需要,發掘時從包拯墓揀出包公夫婦的35塊遺骨,被保存了下來。

古代官員清正廉明的代名詞 死後屍骨幾經劫難 第3張

網絡配圖

現在,這35塊遺骨其中15塊保存在安徽省博物館,還是20快在1987年進行的包拯墓重建時,放在了包拯的棺木中。

包拯作爲一箇中華民族千年來都被歷朝歷代所歌頌的忠臣,基本上每一個朝代都對包拯墓地進行了保護。

在1985年,國家也對包拯墓進行了重新修建。新建的包拯墓還是按照宋朝的建造手法,建築面積達到了1500平方米。目前已經成爲了安徽省的一個旅遊景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