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千秋人物 > 帝王將相 > 明朝開國功臣李善長之死:免死金牌都不能救李善長一命

明朝開國功臣李善長之死:免死金牌都不能救李善長一命

來源:風趣史記網    閱讀: 3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李善長,明朝時期朱元璋身邊的一大謀士,被其稱之爲“明朝的蕭何”,據悉,朱元璋開國明朝之後分封有功的諸臣,李善長高居百官之首,成爲明朝的丞相。朱元璋甚至賜給其免死鐵卷並許免二死,子免一死,只可惜,李善長猜中了開頭卻沒猜中結尾,公元1390年,因胡惟庸一案,擁有免死金牌的李善長被朱元璋賜死。

明朝開國功臣李善長之死:免死金牌都不能救李善長一命

網絡配圖

當年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呢?李善長到底犯了什麼罪?爲何免死金牌也救不了李善長?

李善長(1314—1390)明朝開國丞相。字百室,漢族,定遠(今屬安徽)人。少讀書有智謀,策事多中。元末迎謁朱元璋,從下滁州,爲掌書記。拜右相國。洪武初任左丞相,封韓國公。四年致仕。十年覆命與李文忠總中書省大都督府御史臺。二十三年,以胡惟庸黨追問,一門七十餘人被殺。

從這段介紹,我們不難看出兩個情況,一是李善長爲朱元璋開國立下過汗馬功勞,取得過卓越功績;二是李善長後來因胡惟庸案被朱元璋處罰,不得善終。

李善長,安徽定遠人,和後來也做過丞相的胡惟庸是小同鄉,和朱元璋是大同鄉。按照《明史》記載,他“少讀書有智計,習法家言,策事多中”,且“法家言”。這種介紹是爲了說明李善長既受過一些儒家的基本教育,卻又屬於那種有強烈的道德責任感和受命於天的使命感之人,換句話說,這類人熱衷於仕宦和富貴,並且爲達目的常常不擇手段。從史實看,李善長的確就是亂世中一個很世俗的人物,他有計謀和手腕,希望以此換得功名利祿,並蔭及子孫。

李善長投奔朱元璋之後,因善於調護諸將,因材用人,使之各得其所,故一直得到朱元璋重用。朱元璋任太平興國翼大元帥,以李善長爲元帥府都事,從克集慶(今江蘇南京)。朱元璋任江南行中書省平章,以其爲參議,軍機進退,賞罰章程,多由他裁決。後樞密院改爲大都督府,善長兼領大都督府司馬,升任行省參知政事。二十七年,朱元璋自立爲吳王,以李善長爲右相國。他嫺於辭令,明習故事,處理政務,裁決如流,將吏帖服,居民安堵;調兵轉餉無乏,恢復制錢,榷淮鹽,立茶法,開鐵冶,定魚稅,國用益饒,而民不困。

明朝開國功臣李善長之死:免死金牌都不能救李善長一命 第2張

網絡配圖

吳元年(1367),論功被封爲宣國公。吳改官制,尚左,故李善長由右相國改稱左相國,居百官之首。曾與劉基等裁定律令。 作爲“大總管”李善長被朱元璋稱爲“在世蕭何”。可以說,他爲明朝的建立、朱元璋的登基,功不可沒

此時此刻,李善長的身份極其尊貴:既是朱元璋登基典禮的“總導演”,還是是朱元璋的親家翁。特別是洪武三年,大封功臣時,朱元璋說李善長雖然沒有在戰場上的軍功,但“給軍食,功甚大,宜進封大國”,乃授太師、中書左丞相,封韓國公,歲祿四千石,子孫世襲。除了這些,朱元璋更賜給李善長丹書鐵券,“免二死,子免一死”,即李善長本人憑此鐵券,可以赦免兩次死罪,其子可以赦免一次。當時封公的六個人中,李善長名列第一,朱元璋頒發的“嘉獎令”上,李善長被比作漢代的蕭何,其風光在洪武功臣中獨一無二。

然而,就是這樣一位看起來再安全不過的功臣,擁有三重保護(位極人臣、皇親國戚、免死金牌)的李善長,在不久後發生的胡惟庸案裏,因一句話----胡惟庸在朝時,曾想拉李善長下水,先是託人說服,善長不從;再自己親自說服,善長依舊不允;胡又拉李善長的弟弟來勸說善長,善長無奈說了一句“吾老矣,吾死,汝等自爲之"。這句話後來被李善長的下人說了出來,朱元璋便由此定下他的謀反罪。

明朝開國功臣李善長之死:免死金牌都不能救李善長一命 第3張

網絡配圖

說到這裏,我們不得不提一下《明史》上的相關記載,就在李善長剛剛被定罪的時候,星相學家“言星變”,卜了一卦,說上天示意要“移大臣”。須知,因天象的異變殺人,也是中國歷史上的傳統。唐末時,一個依附軍頭的權相,就是以這種理由來清除他不喜歡的20多位同僚的,結果“朝班爲之一空”。現在李丞相既然也到了天厭之的份兒上,還有何說?皇帝當年親賜的那個可以免二死的鐵券,也成了一張廢紙、一塊廢鐵……

由此看來,只要存在真實的或可能的、哪怕是臆想的,會威脅到皇帝地位穩固,挑戰到帝王絕對權威的人和事,哪怕擁有再厚的功勞薄、再多的免死牌,都是無濟於事的。 李善長之死就充分說明了這一點。

“胡黨”而受株連至死或已死而追奪爵位的開國功臣有李善長、南雄侯趙庸、滎陽侯鄭遇春、永嘉侯朱亮祖、靖寧侯等一公二十一侯。朱元璋肅清逆黨,詞語相連,被誅殺者達三萬餘人。胡惟庸被殺後,朱元璋遂罷丞相,革中書省,並嚴格規定嗣君不得再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請說立者,處以重刑。丞相廢除後,其事由六部分理,皇帝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力,中央集權得到進一步加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