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千秋人物 > 帝王將相 > 大非川戰役薛仁貴一計之高明, 卻被這個人給毀了

大非川戰役薛仁貴一計之高明, 卻被這個人給毀了

來源:風趣史記網    閱讀: 2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唐書中曾經記載着這樣一段話:“烏海險遠,車行艱澀,若引輜重,將失事機,破賊即回,又煩轉運。彼多瘴氣,無宜久留。大非嶺上足堪置柵,可留二萬人作兩柵,輜重等並留柵內,吾等輕銳倍道,掩其未整,即撲滅之矣。”此爲薛將軍說與副將郭待封的一段話,大概是說:烏海的路途遙遠而且險要,車子很難過去,若走過去還要帶着輜重,機會延誤殺敵的最好時機,若我們打敗敵人再回去搬運輜重,難免有些麻煩,此地烏煙瘴氣,我們不可久待,看此地地形正好是可以安營紮寨的,你同兩萬精兵在這看守輜重和糧草,我帶着兵去前線殺敵。

大非川戰役薛仁貴一計之高明, 卻被這個人給毀了

說起薛仁貴打過的唯一一次敗仗,就當屬青海大非川之敗了,有些瞭解薛仁貴點皮毛的人,讓人感到及其的無奈,他們總是這樣評論薛仁貴,在青海大非川大敗,是唐建立之初最大的敗仗,導致丟失安西四鎮等重大損失。不瞭解當時的戰況就妄加評論,當年吐蕃進軍西域,那時的薛仁貴已經五十六歲了,只要稍微考慮一下就知道,薛仁貴其實是在這場戰爭中設下了計謀。注意上面這句話“破賊即回,又煩轉運”,滅完敵人就班師回朝了,運送輜重很麻煩。

大非川戰役薛仁貴一計之高明, 卻被這個人給毀了 第2張
大非川戰役薛仁貴一計之高明, 卻被這個人給毀了 第3張

薛仁貴說這句話的原因是什麼,吐蕃軍會主動來找他嗎?就地與唐軍展開戰鬥嗎?那爲什麼薛仁貴還要費盡心思輕裝上陣去吐蕃軍哪裏呢?既走遠了不說,再說這是大仗,不是隻有一萬之衆。所以,我們就明白這就是薛仁貴的一個計謀,拋磚引玉,他估計如果他要是攜一萬精兵去攻打吐蕃人,那麼吐蕃人一定會以爲他是輕兵上陣,糧草肯定都在後方,這樣吐蕃就會集中兵力去打後方軍,這樣他的軍隊集結就顯得倉促,再加上他們是聯軍,郭待封是據險防守,以益待勞,如果吐蕃攻擊郭待封的防守,郭守待用兩萬精兵打他二十萬倉促集結的軍隊一段時間還是沒有問題的,這時候薛仁貴的軍隊在乘勝殺回來,等到薛回來,吐蕃已經是疲憊之師,薛仁貴後方殺敵,郭待封前方攻擊,來個前後夾擊,十萬唐軍也可大挫二十萬吐蕃軍隊,真是一記勝仗。

大非川戰役薛仁貴一計之高明, 卻被這個人給毀了 第4張

薛仁貴曾經用兩千精兵打敗敵人好幾萬,可見他的機智,兵法曰“軍馬未動,糧草先行”,一定會有人問,這不是犯了兵法大忌了嗎?確實,薛仁貴是犯了忌,但是人家打勝仗了呀,書是死的,可人是活的呀。當年的開國大將陳賡,也是使用過兩次埋伏的計謀,也是犯了兵家大忌,但是人家大勝。薛仁貴的計謀是完美的,眼看着就要打勝仗了,但是卻因爲這個人,失了大好時機。

這個人就是薛的副將郭待封,他的父親是名將郭孝恪,郭待封出自名門,出征前地位等同於農民出身的薛仁貴,一開始郭就對薛各種不服,憑什麼我要當他的副將,郭待封總不聽軍令,按照一開始薛仁貴說的先打到烏海,勝利了,砍死一萬來人。到了下一步就完了,郭待封沒有按照薛仁貴說的來,他繼續前進,當薛仁貴得知此事之後估摸着要完蛋,當他帶軍隊去接郭待封,被對方給包圍了,這下就真的完了。他連忙下令讓郭待封快走,郭待封依然不聽軍令,等到了烏海,還沒有遇見薛仁貴軍隊,吐蕃二十萬大軍攻來,唐軍糧草都丟了。

大非川戰役薛仁貴一計之高明, 卻被這個人給毀了 第5張

這時候薛仁貴就覺得要輸了,然後這時候吐蕃召集六十萬軍隊攻擊七萬無糧草的唐軍,得虧薛仁貴能打,才保住一部分軍隊,吐蕃也損失慘重。大家可以想想六十萬大軍打七萬唐軍,還不是信手拈來,要是稍微一使力他薛仁貴也是大命不保啊,但是人家薛仁貴大將領有氣魄,其實吐蕃知道這次他們勝利是因爲唐軍將帥不和造成的,所以他們贏得很僥倖。

想想也可惜啊,如果這次能夠打敗敵人,那麼或許也不會發生92年之後長安被攻破的慘景了。

大非川戰役薛仁貴一計之高明, 卻被這個人給毀了 第6張

任何戰爭都有失敗得原因,這次大非川戰役的失敗,還是由於唐朝的府兵制度的過時,以及唐朝缺少第三代將領,在薛仁貴、裴行儉之後,唐朝第三代將領就沒有人了,後來展露頭角的張守圭、薛訥、阿史那忠這些將領已經在薛仁貴死了將近20年後了,將領很難選,當時的大非川一戰,薛仁貴的計謀是十分可行的,關鍵還是副將不給力,郭待封雖是名將之後,但本人就是一個草包,天才和一傻子能有什麼默契啊,只會給人家拖後腿,根據大非川戰役,薛仁貴做出的戰略部署,可以見得薛仁貴是一位非常精明的將領,他對整個戰略如何部署考慮的非常之周密。

薛仁貴用這招”圍魏救趙“的策略,可謂高明,但郭待封不聽命令,又將糧草緩慢押運,導致整個戰鬥的失敗。郭待封負主要的責任。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