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千秋人物 > 帝王將相 > 袁枚自稱“吃貨” 《隨園食單》記錄300多種美食

袁枚自稱“吃貨” 《隨園食單》記錄300多種美食

來源:風趣史記網    閱讀: 2.2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提起袁枚,大家能想到的首先是乾隆才子、詩壇盟主,其實他還有另外一個身份——美食家,作爲專業的吃貨,袁枚用四十年美食實踐寫下了《隨園食單》,記錄了326種菜餚和點心,自山珍海味到小菜粥飯,再到美酒茗茶,品種繁多,堪稱一部縮微版的中國飲食百科全書。近日,南京大學社會學院副教授陸小遠爲大家帶來了“一月一部傳世名著”《隨園食單》線上導讀,介紹了《隨園食單》中的飲食文化。

《隨園食單》使得飲食文化變成了莊重的學術

隨園的歷史最早可追溯至明末的吳應箕焦園,清康熙年間則是江寧織造曹寅家族園林的一部分,曹家的姻親富察明義曾說隨園就是《紅樓夢》裏的大觀園。後歸於接任江寧織造的隋赫德,故名“隋織造園”、“隋園”。清乾隆十三年(1748年),袁枚購得此園,名之爲“隨園”,死後即葬於隨園。

袁枚一生最大的貢獻,莫過於成就了一個隨園。這個昔日曹家園林,自袁枚改爲隨園後,不僅成爲金陵的一個地名和一張名片,也成爲文人逸情的代名詞和心目中的一個嚮往。而在飲食文化上,袁枚這位隨園老人,用了近半個世紀創作的《隨園食單》,是清代一部非常重要的漢族飲食名著,出版於乾隆57年。乾隆年間,詩壇盟主袁枚在其四十年美食實踐的基礎上,以文言隨筆的形式,細膩地描摹了乾隆年間江浙地區漢民族的飲食狀況與烹飪技術,因此也有人稱之爲“江浙食單”。使得飲食文化變成了莊重的學術。

袁枚自稱“吃貨” 《隨園食單》記錄300多種美食

袁枚是中國第一個宣稱“好味”的人

陸小遠介紹到,自從孔子樹立了簡食薄食的榜樣形象,爲後世留下“君子謀道不謀食”的聖人教誨之後;更加上孟子的“飲食之人,則人賤之矣” ,“君子遠庖廚”就成了中國歷史上讀書人的定型心態,在中國歷史上,一個人無論其道德修養多麼高,無論其學識多麼深,也無論其功績和聲望是多麼顯赫,只要他是好吃的,或者說他的愛美味被發現了,那就一定會被認爲是污點,史書總要記上一筆。所以,中國飲食史上纔會有“發達的飲食文化與落後的飲食文化研究”同時並存的表面上看來很奇怪的現象。於是中國文化中便出現了當面說一套背後做另一套的“嘴上天官賜福,背後男盜女娼”的“假道學”現象。任何人也不敢公開談論美食品味之事。然而,清代大才子袁枚,竟然敢冒天下之大不韙,公然大言宣稱“袁子好味”!他說自己平生有九大愛好,而第一好就是“味”,讀書卻排在最後,隨後袁枚將食事作爲大雅學問,用了半個多世紀研究,並寫出《隨園食單》,而人生食事也正是在袁枚手裏變成了莊重的學術。

326種菜餚飯點將江浙美食網羅殆盡

“《隨園食單》版本衆多,其中乾隆壬子(1792)是最早的刻本,此外,清代還有嘉慶元年(1796)的刻本”,陸小遠接着還推薦了中華書局2009年的版本和南京出版社2009年的版本。

《隨園食單》內容相當豐富,全書分爲須知單、戒單、海鮮單、江鮮單、特牲單、雜牲單、羽族單、水族有鱗單、水族無鱗單、雜素單、小菜單、點心單、飯粥單和菜酒單十四個方面。其中,在須知單中提出了既全且嚴的二十個操作要求,在戒單中提出了十四個注意事項。

接着,用大量的篇幅詳細地記述了我國從14世紀至18世紀中流行的326種菜餚飯點。當時江浙人生活中各種類型的飲食幾乎網羅殆盡。每一單羅列的品種也十分可觀,例如《特牲單》就介紹了三十餘種菜餚,涉及到豬、牛、羊、鹿、獐、果子狸等牲畜與動物的許多烹飪方法;《點心單》介紹了面、餅、餃、餛飩、合子、饅頭、麪茶、糉子、湯糰、糕、豆粥等五十餘種點心的做法。它集中了江浙廚師長期積累的豐富的烹飪經驗,彌足珍貴。

書中的美食如今仍被追捧,觀點仍值借鑑

《隨園食單》薄薄一冊,但極具文采,文字簡單清爽,人人都可照着去做菜。袁枚還將某菜做法,出自何人何家大都寫了出來,自然成爲全社會提高烹飪技術、研究傳統菜點以及烹製方法的指導性史籍。自問世以來,這部書長期被公認爲廚者的經典,英、法、日等大語種均有譯本。

有趣的是袁枚只能說是一名飲食文化理論家,而不能說是烹飪家,因爲他自己只會吃,不會做。

不過,《隨園食單》從選料到品嚐都有所敘及。從中可以看出,中國菜餚幾百年來沒有多少根本性的變化,他推崇的美食,如今仍然廣受追捧,非常實用。

時至今日,《隨園食單》中許多觀點,仍值得學習和借鑑。如,袁枚認爲,美食之美不在數量而在質量,要講求營養。“豆腐煮得好,遠勝燕窩;海菜若燒得不好,不如竹筍”。又如,袁枚強調食物搭配。他引用《禮記》上的“相女配夫”,說明食物搭配也要“才貌”相宜,烹調須“同類相配”,“要使清者配清,濃者配濃,柔者配柔,剛者配剛,方有和合之妙”。再如, 袁枚講究菜餚味道,要求菜“味要濃厚,不可油膩;味要清鮮,不可淡薄……如果一味追求肥膩,不如吃豬油好了……如果只是貪圖淡薄,那不如去喝水好了”。他要求嚴格遵守上菜的順序,“鹹者宜先,淡者宜後;濃者宜先,薄者宜後;無湯者宜先,有湯者宜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