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千秋人物 > 帝王將相 > 康熙第一帝師熊賜履:剷除鰲拜他立下了大功

康熙第一帝師熊賜履:剷除鰲拜他立下了大功

來源:風趣史記網    閱讀: 2.6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歷史上不該遺忘的人助康熙除掉鰲拜,他立下了大功清初大儒熊賜履幾經宦海沉浮,晚年在南京養老,死後葬在清涼山

康熙第一帝師熊賜履:剷除鰲拜他立下了大功

曾上書指責當權的鰲拜集團

熊氏是湖北孝感的一個大家族,熊賜履的父親就是當地官員。明崇禎年間,孝感爆發農民起義。在組織地方團練與“反政府武裝”作戰時,他兵敗被殺,留下妻子和年僅8歲的熊賜履。孤兒寡母相擁躲在雜草叢中逃過一劫。世道安穩後,母子兩人找了一個住處,全靠母親織布過活。在復興家族的重任下,熊賜履受着最嚴格的教育,“母織子讀,聲常達旦”。

和大部分讀書人一樣,熊賜履也是通過科舉,實現自己的抱負、理想。清順治年間,中進士,開始在官場摸爬滾打。但與唯唯諾諾的同僚相比,熊賜履“敢說、愛說”,個性鮮明。

熊賜履的“成名作”是向少年康熙進呈了一本《萬言疏》。他痛陳當時朝政、社會種種弊端,矛頭直指當時把持權力的人——鰲拜爲首的“四大輔臣”(索尼、蘇克薩哈、遏必隆、鰲拜),明確提出“根本切要,端在皇上”。《萬言疏》像一顆炸彈,投向本就暗流涌動的朝野,康熙的下一步行動,也有了輿論基礎。

康熙八年(1669年),鰲拜集團被清除。作爲有功之臣,熊賜履調任至翰林院,負責給皇帝講課,5年後任內閣學士、刑部尚書,年僅40歲。

康熙第一帝師熊賜履:剷除鰲拜他立下了大功 第2張

康熙爲平衡權力將他革職

福兮禍之所伏。僅一年後,一樁“離奇”事件,終結了熊賜履的“前途”。陝西發生惡性刑事案件,一批官員被停職。事件平息後,向朝廷發報告,是否可以安排復職。這件事,本該由掌管官員任用升降的吏部處理,但熊賜履卻將報告轉交至司法部門。將官員等同於罪犯,有人“揭發”這一錯誤,康熙卻表示不追責。

但事件還在發酵。史書記載,熊賜履又僞造一份“轉交文書”,將犯錯的帽子扣在另一個同僚頭上,同時又把原先簽有自己名字的轉交文書吞進肚子。同僚當然不幹,事情捅到首輔索額圖那裏,索額圖上報康熙,要求立即處理“熊賜履事件”。熊賜履旋即被革職。

史書中,熊的所爲並不合邏輯。官方解釋不能服衆,坊間就會出現傳言。有人說,熊只是政治犧牲品。索額圖是原四大輔臣之一索尼的兒子,現位比宰相。索尼當年雖與鰲拜對立,但作爲輔政大臣,是康熙親政的阻礙之一,也是熊賜履《萬言疏》中指責的對象。現在康熙爲安撫手握重權的索額圖,用熊賜履爲索家出了氣,成本不高,效果很好。而一開始“表示不追責”的情節,更能說明熊賜履所爲是咎由自取。

康熙第一帝師熊賜履:剷除鰲拜他立下了大功 第3張

晚年落腳南京葬在清涼山

熊賜履是一名在理學方面有很高造詣的大儒,被革職後來到南京,開始潛心修學。《學統》、《下學堂札記》、《樸園邇語》等著作,均在此期間完成。他的基本學術體系就是在南京形成。他主張思想統一,“非《六經》、《語》、《孟》之書不讀……”

康熙二十三年,康熙首次南巡至南京,在大行宮接見熊賜履,併爲熊賜履的書齋親筆題寫了“經義齋”匾額,熊將題字勒於石上。

很快,熊賜履被重新起用,擔任禮部尚書、吏部尚書等職。72歲正式退休,回南京養老。翌年康熙南巡,在南京接見他,這是康熙數次南巡中,第三次接見熊賜履。熊賜履去世時,享年75歲,安葬在清涼山。現在墓葬已不知所蹤。但“經義齋”碑刻卻流傳至今,現藏於南京市博物館。而熊家一直沒有離開,後人今天還生活在南京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