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千秋人物 > 帝王將相 > 三國時期司馬徽是什麼人?他有何本事?

三國時期司馬徽是什麼人?他有何本事?

來源:風趣史記網    閱讀: 2.2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俗話說亂世出英雄。這是很多讀者都比較關心的問題,接下來就和各位讀者一起來了解,給大家一個參考。

在三國時期,人才輩出,不僅有張飛、關羽、張遼、太史慈、呂布、趙雲這樣的武將,更有諸葛亮、周瑜、郭嘉這樣的謀臣,爲三國這個時代增添了許多的光彩。而謀士集團作爲各個軍閥的智囊,對於一個集團的興衰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假如曹操沒有郭嘉的話,曹操的勢力不會發展得這麼快,而他在赤壁之戰後,更是痛哭流涕,說:“若奉孝在,孤不至此。”而劉備則更是如此,在沒有遇到諸葛亮之前,劉備一直過着顛沛流離的生活,連個落腳的地方都沒有。而劉備有了諸葛亮之後,簡直是如魚得水,赤壁之戰打敗曹操,進而奪得荊州、西川和漢中,一舉奠定了天下三分的局面。

三國時期司馬徽是什麼人?他有何本事?

其實,在三國時期,還有很多謀士並沒有出山投靠任何於任何一個軍閥,而是“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過着恬淡自在的生活。其中有兩個人,堪稱是最強最神祕的隱士,至死沒有出山,甚至連諸葛亮甘拜下風。第一個人就是司馬徽。說起司馬徽這個人,大家不要跟司馬懿搞混了,雖然都姓司馬,但是並不是親戚,更沒有血緣關係。

司馬徽是東漢末年名士,精通道學、奇門、兵法、經學,有“水鏡先生”之稱,正是由於他的推薦,蜀漢開國皇帝才認識了諸葛亮、龐統等人。可以這麼說,要不是司馬徽的存在,劉備可能一輩子都將是四處漂泊,更別說能夠三分天下了。

其實,從後期的歷史發展來看,不管是諸葛亮也好,還是龐統也罷,他們的主張都與司馬徽有一定的關係,這其實就是物以類聚人以羣分的道理,意氣相投的人在一起總能夠找到共同的語言。司馬徽爲什麼這麼看好諸葛亮和龐統,並向劉備推薦了他們二人,就是因爲彼此之間有了相同的志向。

只不過司馬徽更願意隱居起來,做一個隱士,但是身處江湖之遠,心繫廟堂之高,或許這纔是司馬徽的真正面貌,所以想要通過推薦諸葛亮和龐統來實現自己的政治抱負。就好像孔子和鬼谷子一樣,自己本身就是不世出的豪傑人物,但是卻更願意去培養年輕人,利用年輕人的力量來進行縱橫捭闔,指點江山,決勝於千里之外。

三國時期司馬徽是什麼人?他有何本事? 第2張

常言道:小隱隱於野,大隱隱於市。像司馬徽這樣名聲在外的人,難免被人惦記着,至少劉表就有這樣的心思,只不過由於自身見識的限制,導致雙方都看不慣,最後不歡而散,這在歷史上也是很正常的事情。不然怎麼說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呢?在司馬徽身上流傳着很多有趣的典故,如司馬稱好、推豬與人、園中耕種、臨蠶借簇等等,無一不表現了司馬徽智慧的一面。

還有一個跟司馬徽非常相近的人物,也是東漢末年三國時期的著名隱士,他就是司馬懿的老師胡昭。說起胡昭這個人,就連曹操的面子也不給,讓曹操很是不爽,但是又拿他無可奈何,只得說到:“人各有志,出仕隱居,各異其趣,勉力完成你高雅的喜好吧,按道理我是不會勉強你的。”所以,胡昭變攜老扶幼移居陸渾山裏,親自下地耕種,以清淡求道爲樂事,以研讀經籍來自娛自樂。

此外,由於胡昭的存在,導致當地的生產生活都安定了許多,三國時期的戰亂情況並沒有出現在胡昭所隱居的地方,這裏面有這樣一個原因,那就是所有的軍閥都認爲“胡居士是個賢者,一致不得侵犯他的部落。”所以,一方名士保一方平安,這在歷史上都是極爲罕見的。而胡昭的得意弟子司馬懿更是胡昭的忘年之交,亦師亦友的關係,甚至在司馬懿的有難的時候,不顧山高水遠,跑去向司馬懿的敵人哭訴,最終保住了司馬懿的性命。

其實胡昭和司馬徽一樣,都希望劉備能夠成功,所以,胡昭也希望自己的弟子司馬懿能夠去輔佐劉備,但是事與願違,司馬懿選擇了曹操,並且成爲了諸葛亮的勁敵,而劉備恢復漢室的宏願也就此破滅,這恐怕是胡昭最不願意見到的事情了。那麼,胡昭和司馬徽爲什麼都願意幫助劉備呢?除了劉備是漢室宗親之外,肯定也有獨到的一面,所以纔會得到這麼隱士大家的幫助。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