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千秋人物 > 帝王將相 > 歷史上史思明是什麼人?唐朝的衰敗跟他有何關係?

歷史上史思明是什麼人?唐朝的衰敗跟他有何關係?

來源:風趣史記網    閱讀: 2.8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一場安史之亂,讓唐朝人數驟減,唐朝因此由盛轉衰。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解答縱觀歷史,唐朝是我國經濟與科技發展的一個鼎盛時期,之後的發展在世界上逐漸呈現弱勢的狀態,而其中主要的原因很多人都會怪罪到安祿山的頭上,如果他不造反,唐朝不會衰敗,自然也依舊列入世界強國之中。但實際上,安祿山只是一個“引子”而已,另一個人更狡猾、更狠毒,他纔是導致大唐衰落的罪魁禍首

很多人都謠傳安祿山爲了奪楊貴妃而發動叛亂,但不管是爲了楊貴妃也好,還是安祿山自己想當皇帝也好,他都沒那麼好命,既沒得到楊貴妃,也沒坐幾天皇帝,因爲他的兒子受不了他的暴戾而派人把他殺了。當別人在“譴責”安祿山謀取天下的時候,另一個野心勃勃之人才浮出水面,這個人就是今天的“主角”:史思明。

歷史上史思明是什麼人?唐朝的衰敗跟他有何關係?

史思明是安祿山的發小,也是少數民族,後來靠自己獨到的“騙術”換來官職,從此開啓了他的仕途之旅,由於他的驍勇善戰,得到唐玄宗的賞識而任命爲將軍,可以說他的前半生是非常順利的,而這一切都離不開他精明的頭腦,試想一個能靠“騙術”起家的人,必定有過人之處。

安祿山死後,本來身爲先鋒的史思明便產生了自立的念頭,而安慶緒稱帝后看史思明也不順眼,想辦法要殺掉他。這時的史思明搶佔先機,留守在了范陽。范陽是什麼地方,是安祿山發家、起兵的地方,也就是叛軍的大本營、根據地,財富自然充足,而行軍打仗靠的是什麼,當然是錢財,史思名這一點無疑是明智之舉。

當史思明看勢頭不利於自己的時候,斷然選擇了投降朝廷,這時候剛即位的唐肅宗欣然接受,並且還封了史思明做歸義王,任范陽長史、河北節度使。但史思明並沒有就此安分守已,反倒招兵買馬,暗中壯大自己的勢力,而這自然被唐肅宗懷疑,便想派人除掉他。

《新唐書》:然思明外順命,內實通賊,益募兵。帝知之,以其常事承恩父知義,冀其無嫌,即擢承恩爲河北節度副大使,使圖思明。

本來就心懷叵測的史思明順勢就反了,殺了安慶緒後,直接自立稱帝。《新唐書》:乾元二年正月朔,築壇,僭稱大聖周王,建元應天,以周贄爲司馬;救相州,卻王師,殺慶緒,並其衆,欲遂西略,虞根本未固,即留朝義守相州,自引還。夏四月,更國號大燕,建元順天,自稱應天皇帝。

歷史上史思明是什麼人?唐朝的衰敗跟他有何關係? 第2張

以上的內容完全可以看出史思明精明的政治與軍事頭腦,但他的毒辣的帶兵手段更是讓人髮指,無論攻下哪個城池都是血流成河,對待部下也極爲嚴格,有一次他的兒子史朝義沒有按時完成他交待的任務,還差點沒殺了自己的兒子,可見其無情。

《新唐書》:朝義攻陝,敗於姜子阪,退壁永寧。思明大怒,召朝義並駱悅、蔡文景、許季常,將誅而釋之,詫曰:“朝義怯,不能成我事!”欲追朝清自副。又敕朝義築三角城居糧,終日畢,未塓而思明至,怒不如約,辭曰:“士疲少息耳。”思明曰:“汝惜士而違我令邪?”據鞍畢塓乃去,顧曰:“朝下陝,夕斬是賊。”朝義懼。

如此狠辣無情的史思明也爲自己埋下了禍根,怕死的兒子史朝義在將官的慫恿下殺死了自己的老爹。史朝義可沒繼承他老子的基因,沒多久安史之亂也就宣告結束了,而唐朝也進入了衰敗時期,出現了藩鎮割據的局面,步入了戰亂年代。

《弇州崇論》中曾對史思明有一個非常明確的評價,“史思明亦悍胡也,其才力遠出祿山上。”由此可見,安祿山只是一個叛亂的帶頭大哥罷了,真正對唐朝造成衰退的罪魁禍首是史思明,只是安祿山鋒芒太盛,轉移了大家的注意力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