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千秋人物 > 帝王將相 > 歷史上毌丘儉是什麼樣的人?他的才能如何?

歷史上毌丘儉是什麼樣的人?他的才能如何?

來源:風趣史記網    閱讀: 7.01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俗話說亂世出英雄。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了相關內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在華夏百家姓當中,複姓自古以來就是一大亮點,據說現存複姓共有九九八十一姓,如“上官、司馬、歐陽、諸葛、夏侯”等等,都是我們耳熟能詳的,還有一些悠久古老的複姓如今已少有出現,以至鮮爲人知。

今天小編則要講一位複姓名將,生於三國時期,也曾南征北戰,號令一方,威震天下,就連同爲複姓的權臣鉅奸司馬懿一家都把他當成不敢小覷的罕見勁敵,至此看官們可能會第一想到複姓“諸葛”的蜀漢丞相孔明先生。

諸葛丞相與司馬氏父子數番交鋒,雖然使司馬仲達多次抱頭鼠竄,可以天下形勢而論,蜀漢除諸葛亮獨柱擎天之外,蜀軍在隴右渭水一帶頻頻用兵,也不過是強大魏國西陲的癬疥之疾,而真正曾使司馬氏頭疼不已,視爲心腹大患的“複姓”之敵,居然另有其人。

此人複姓“毌丘”,單名一個儉字,小字仲恭,出生於三國時魏國河東郡聞喜縣,即如今山西運城,“毌”字與“貫”字同音,下去“貝 ”,非毋也。毌丘曾是地名,乃西周時周文王姬昌第九子,周武王同母胞弟姬康叔所封衛國境內的毌丘邑,也就是當今的山東曹縣。

後來當地人有以“毌”字爲姓者,也有以“丘”字爲姓者,毌姓者也有改作貫姓者,漢朝初年鼓惑漢高祖劉邦女婿,趙王張敖刺殺高祖的趙國國相貫高可能即毌丘氏之後。從“毌丘”所化丘姓者,後因避諱孔子名諱“丘”又都改爲了“邱”姓。而依舊以原來“毌丘”爲姓者,就一直流傳到了三國曹魏毌丘儉這一脈。

毌丘儉的爸爸毌丘興,在魏文帝曹丕黃初年間,做過河西甘肅的武威郡太守,他在隴右一帶爲曹家征伐叛亂,懷柔已臣服的羌夷諸部,打通了河右到西域之路,他的名望在當時當地僅次於金城太守蘇則而已。

毌丘興帶兵討伐叛賊張進以及作亂胡人部族有功,被封爲了高陽鄉侯,“鄉侯”爵位在當時已屬極高,就連蜀漢丞相諸葛亮也只獲得了“武鄉侯”之位。毌丘興後來又被晉升做了將作大匠,毌丘儉則承襲了父親的爵位,被派到儲君平原侯曹叡身邊做文學侍讀。

歷史上毌丘儉是什麼樣的人?他的才能如何?

曹叡繼承帝位之後,毌丘儉被授予尚書郎之職,不久又晉升爲宮中羽林軍的監軍。由於他早年就跟隨曹叡在東宮,所以受到了特別的青睞。過了一段時間,又被曹叡派到東都洛陽做典農中郎將,負責洛陽的屯糧農事。

曹叡即位不久,就大興土木,強徵洛陽城外的農田來擴建宮室,毌丘儉立馬上書勸諫道:“臣一直愚蠢地認爲我大魏天下當務之急,是掃除吳蜀兩國之賊,因此我們特別要注重囤積衣食,以備戰時之需。如今吳蜀兩國還好端端地盤踞在長江以南,而中原百姓還有許多人在忍飢受凍,陛下卻要大興奢華之風,修築無窮的宮殿來自娛自樂,這於國有何益處呢?”

曹叡讀了他的奏章,氣得拍案撞柱,可後來冷靜下來,又認爲他是一片忠心,所說不謬,於是就把毌丘儉提拔爲荊州刺史,讓他成爲了一方封疆大吏。後來魏明帝曹叡改元“青龍”,又想征討遼東燕王公孫氏,這纔想起了極有才幹和策略的毌丘儉,便將他調派到遼東做幽州刺史,又加授度遼將軍,並賜予持節之權,可代天子在當地發號施令,又兼任護烏丸校尉,可以調動遼東一帶烏丸等外族部落的僱傭軍。

毌丘儉率幽州諸路兵馬抵達燕王公孫氏的國都襄平城下,並沒有急着攻城,而是命令大軍在城下深挖壕塹,謂之“遼隧”,當時右北平烏丸大單于寇婁敦、遼西烏丸大都督都率他們部落的衆王諸將前來爲毌丘儉做護軍,並駐留在魏軍營中。

早年隨袁紹的兒子袁尚投奔到公孫氏的殘兵敗將,聽說毌丘儉舉大兵來犯,都紛紛前來投降,一下子就收降了五千餘人。大單于寇婁敦又派他的弟弟阿羅槃等親自到魏都洛陽朝貢,魏明帝喜出望外,封大單于麾下渠帥二十餘人爲王、侯,又賞賜給他們車馬錦緞。

遼東燕王公孫淵不肯坐以待斃,於是和毌丘儉發生了激戰,結果被魏軍打敗,又退回到了襄平城中。第二年,魏明帝派出太尉司馬懿率領魏軍精銳數萬北伐遼東,毌丘儉也受司馬懿的節制。結果沒多久,便將遼東徹底平定,毌丘儉因功進封爲安邑侯,賜食邑三千九百戶。

後來少帝曹芳即位,毌丘儉上奏朝廷,海東高句驪多次侵擾邊境,曹芳便命毌丘儉總督遼東的步騎全部兵馬東出玄菟郡,使諸軍分道討伐高句驪。高句驪大王領兵二萬進軍至沸流河畔,在樑口與魏軍激戰,高句驪大王連敗於毌丘儉之手,最後倉皇逃走。

毌丘儉騎着高頭大馬,將戰車排得整整齊齊,大軍浩浩蕩蕩登上了高句驪名山丸都山,以炫耀武力,後來又殺入高句驪王都,將全城屠盡,被斬殺的高句驪勳貴首領數以千計。高句驪大臣沛者得來(“沛者”爲姓,“得來”是名)多次向逃亡中的高句驪大王高宮勸諫,要他趕緊向魏軍請降,可高宮死活不肯聽從,得來悲嘆道:“看來我們高句驪就要成爲長滿蓬蒿,無人居住的亂墳荒地了!”於是絕食而死,高句驪舉國爲之哀傷。

毌丘儉聽聞之後,傳令諸軍不得損壞沛者得來的墳墓,也不得砍伐其墓旁樹木,後來捉到他的妻子兒女,都放回家去。高宮則被魏軍追得到處逃竄,毌丘儉見一時捉不住他,就引軍而還。

魏少帝曹芳正始六年,毌丘儉再次揮兵東征,高宮又嚇得逃到了買溝地界。毌丘儉則派玄菟太守王頎帶兵追擊,居然深入沃沮國千餘里之地,抵達了肅慎國南端(肅慎即女真族先祖),並刻石紀功,又削平了當地的名山峯頂,踏碎了幾座敢於頑抗的部族城池,所誅殺的胡虜多達八千餘人,收納的降卒不計其數,而請降稱臣的諸狄夷部衆,後來在魏明帝面前論功受賞而封侯者就多達一百餘人。

毌丘儉又在當地教百姓穿山引水,灌溉農田,狄夷之民深感其德。不久,毌丘儉被晉升爲左將軍,授予“假節鉞”之權,代天子統領中原腹地洛陽周邊豫州地界的諸路軍馬,併兼任了豫州刺史,後來又被調任爲鎮南大將軍。

歷史上毌丘儉是什麼樣的人?他的才能如何? 第2張

當時的淮南大都督、鎮東大將軍諸葛誕被東吳打敗,大魏朝廷當即命毌丘儉與諸葛誕對調官職,由毌丘儉鎮守淮南,壓制東吳的囂張氣焰。而諸葛誕則做了鎮南大將軍,都督豫州的兵馬。毌丘儉擔任鎮東大將軍之後,在揚州指揮軍事,防禦東吳。

當時東吳太傅諸葛恪,也就是諸葛亮的大侄子,東吳大將軍諸葛瑾的長子,帶兵圍攻魏國合肥新城,毌丘儉與大將文欽共同抵禦吳軍。直到司馬懿派出他的弟弟司馬孚帶兵前來馳援,諸葛恪才退兵解圍。

起初,毌丘儉與魏國宗親夏侯玄、李豐等人是好朋友,而揚州刺史、前將軍文欽又是大將軍曹爽的同鄉,且粗野驍勇,作戰極爲兇猛,多次立有戰功,生擒的俘虜也多不勝數,他原本認爲自己會得到朝廷的恩寵和厚賞,結果卻沒有如願得償,因此心中對朝廷的怨恨越來越深。

毌丘儉便百般地厚待文欽,使他成爲了自己的心腹,對他感恩戴德,忠心無二。後來大將軍曹爽被司馬懿所誅殺,魏少帝曹芳也被司馬懿長子司馬師廢降爲齊王,高貴鄉公曹髦即位,改元“正始”,毌丘儉、文欽心中萬分不服司馬氏專權,於是以太后的名義矯詔於天下,公佈了司馬師悖逆謀反的各大罪狀,並號召天下各郡國舉兵勤王共同討伐司馬氏。

毌丘儉又將麾下諸將以及淮南的吏民百姓全部遷入壽春城中,又在城西築起祭壇,使諸將衆人歃血爲盟,一面固守壽春城,一面他又與文欽率精兵五六萬北渡淮河,西進至項城,即如今河南周口,對東都洛陽擺出威逼攻勢。

可毌丘儉卻沒有大膽地揮兵繼續向東進軍,而是選擇了堅守項城,希望等到天下各路諸侯的勤王之師,一同到達預設戰場才和司馬師一決高下。這就和當年袁紹率十八路諸侯沒有一鼓作氣攻殺董卓一樣,犯了同一個致命的戰略性錯誤。

毌丘儉一面據守,一面又派出文欽帶着一些遊騎散兵越界試探,只做出了一些象徵性的攻擊,與他父親一樣奸詐狡猾的司馬師立馬看破了毌丘儉的所有伎倆,於是不慌不忙召集洛陽城內外的大軍,整頓好部隊之後,誓師進軍,又另外派遣諸葛誕率領豫州兵馬從安風津繞到敵後,直搗叛軍老巢壽春城。

徵東將軍胡遵也奉司馬師之命,率青州、徐州的兵馬從譙、宋兩郡國之間殺出,截斷了毌丘儉南下的歸路。司馬師則自引大軍進至汝陽,又派監軍王基總督前鋒諸軍據守在南頓與毌丘儉對陣。毌丘儉這才發現進兵無路,退走無門,一時計窮不知所爲,淮南的將士家小又多在北方,衆心沮喪渙散,紛紛逃跑投降司馬師。

只有淮南當地的農民多感恩毌丘儉,受他擺佈和驅策。司馬師又派遣兗州刺史鄧艾總督泰山郡諸軍一萬餘人進軍至樂嘉縣,示弱以誘毌丘儉決戰,不久之後,司馬師親率大軍從洙縣抵達前線,而文欽等人毫不知曉,竟帶兵想要夜襲鄧艾軍營,沒想到天亮之後,發現司馬師大軍兵強馬壯,人數衆多,文欽只好引兵還營。

歷史上毌丘儉是什麼樣的人?他的才能如何? 第3張

大將軍司馬師於是縱兵追擊,以最爲精銳的驍騎軍大破淮南叛軍,文欽嚇得慌忙逃走,毌丘儉聽聞戰敗,極爲惶恐之下也連夜南逃,他麾下的兵馬當即全面潰散。等他跑到慎縣的時候,左右隨從都棄他而去,毌丘儉獨與他的幼弟毌丘秀及孫兒毌丘重藏在河邊水草之中,不想他卻被安風津都尉部下張屬所射殺,他的首級最終被割了下來,送到了京師洛陽。張屬也被封爲了侯爵,而毌丘秀、毌丘重則逃入了東吳,淮南的將士也全部投降司馬師。

毌丘儉的兒子毌丘甸當時在魏國做治書侍御史,他爸爸舉兵造反的時候,他提前得到消息,私下帶着家小逃出洛陽,跑到了新安縣靈山上躲避,後來還是被司馬師派兵捉住,並夷滅了三族。

而毌丘儉的好朋友文欽卻也逃到了東吳,被吳國封爲大都護、鎮北大將軍,遙授幽州牧,賜“假節鉞”之權,封譙侯之爵位。吳國希望有一天他能夠引領吳軍打到遼東幽州,攻取曹操老家譙縣,逐鹿中原,一統天下。後來文欽爲了輔助諸葛亮的堂弟諸葛誕反叛司馬師之弟司馬昭,果然從東吳發兵北進,繼王凌、毌丘儉之後,與諸葛誕一道發起了第三次專門針對魏國權臣司馬氏的“淮南之亂”。

可最後淮南三亂全都被司馬氏父子兄弟一一平定,文欽竟與諸葛誕自相猜疑而被殺,文欽之子文鴦無奈向司馬昭投降,諸葛誕也像毌丘儉、王凌一樣成爲了司馬氏篡魏開國,建立西晉王朝,一統三國前的試劍石罷了。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