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千秋人物 > 帝王將相 > 有哪些與陸贄相關的軼事典故?後世如何評價陸贄?

有哪些與陸贄相關的軼事典故?後世如何評價陸贄?

來源:風趣史記網    閱讀: 2.6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陸贄,字敬輿,唐朝著名政治家、文學家、政論家、宰相,溧陽縣令陸侃第九子,人稱“陸九”。他是爲中唐賢相,其學養才能、品德風範,深得當時及後世稱讚。權德輿比之爲西漢名臣賈誼;蘇軾認爲他是“王佐”、“帝師”之才,文辯智術超過西漢謀臣張良。下面小編給大家帶來了相關內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陸贄出身江南四大姓之一吳郡陸氏。爲唐代宗大曆八年(773年)進士,中博學宏辭科。唐德宗即位,由監察御史召爲翰林學士。“涇原兵變”後,隨德宗出逃奉天,起草詔書,情詞懇切,“雖武人悍卒,無不揮涕激發”。貞元七年(791年),拜兵部侍郎。貞元八年(792年),遷中書侍郎、同平章事。爲相時,指陳弊政、廢除苛稅。貞元十年(794年),遭構陷後罷相。永貞元年(805年)在忠州去世,年五十二。追贈兵部尚書,諡號“宣”。陸贄工詩文,尤長於制誥政論。所作奏議,多用排偶,條理精密,文筆流暢。權德輿稱其“榷古揚今,雄文藻思”。《全唐詩》存其詩。有《陸宣公翰苑集》及《陸氏集驗方》傳世。

 軼事典故

陸贄爲相期間,與地方藩鎮官員交往,向來一塵不染。德宗卻嫌他“清慎太過”,擔心妨礙公務。勸他即使不收錢財,小禮物還是可以收一點的。德宗曾命翰林學士顧少林連口傳密旨,告訴陸贄“清慎太過,都絕諸道饋遺,卻恐事情不通。如不能納諸財物,至如靴鞭之類,受益無妨”。

陸贄執政時,懷疑駕部員外郎李吉甫結交朋黨,將他貶爲明州長史。後來陸贄遭到裴延齡的構陷排擠,被貶忠州。裴延齡欲加害陸贄,便起用李吉甫爲忠州刺史,陸贄的兄弟門人爲此擔憂不已。李吉甫卻不記前仇,以對待宰相的禮節對待陸贄,與他相處甚歡。陸贄起初感到羞愧恐懼,後來逐漸與李吉甫結爲至交。

有哪些與陸贄相關的軼事典故?後世如何評價陸贄?

個人評價

總評

陸贄作爲政治家,其政治遭遇是很不理想的。他的政治才能沒能得到充分的施展,這是有其歷史、政治原因的。

首先,是由於當時的歷史條件使他難以在一個不長的時間裏取得顯著成效。從整個歷史趨勢來看唐朝已經由盛而衰,安史之亂後的分裂混亂狀態,到唐德宗時已持續了二三十年,政治危機和經濟危機不斷加深,病入膏盲,積重難返,非一般改良所能解決。

其次,德宗有時雖能採用陸贄的建議,但總的來說,他對於陸贄的許多重要主張“雖嘉之”而“不能用”,“愛重其言”而“不從”,有時“雖貌從”而“心頗不悅”,“所用才什一”。這樣,儘管陸贄後來身居宰相之位,也極大地限制了他的政治作用。

第三,寵臣裴延齡等“以聚斂爲長策”,雖然引起社會的不滿,但“獨幸於天子”,他們結黨作惡,“朝廷無敢言其短”,而陸贄“獨身當之”,與他們進行了不懈鬥爭。後來裴延齡等造謠中傷,致使陸贄被貶。他直至去世,十年之內未能發揮政治作用。

實際上,陸贄的思想在中國封建社會裏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新唐書》的論贊中說他的思想“可爲後世法”。司馬光非常推崇陸贄,在《資治通鑑》中引用陸贄的議論,達三十九篇之多,長者近千言,基本上把《陸宣公文集》的主要內容都概括了。像這樣連篇累牘地記錄一個人的政治主張,在《資治通鑑》中是罕見的,可見陸贄言論“資治”作用之大。

蘇軾則說陸贄“才本王佐,學爲帝師”。“論深切於事情”,“智如子房而文則過,辯如賈誼而術不疏,上以格君心之非,下以通天下之志……使德宗盡用其言,則貞觀可得而復”。並把陸贄的奏議文集進呈給宋哲宗說:“若陛下能自得師莫若近取諸贄。”“聖言幽遠如山海之崇深,難以一二而推擇,而贄之論,開卷瞭然,聚古今之精英,治亂之龜鑑。”南宋也有人把陸宣公的奏議進呈給皇帝,說:“斯皆治道之急務”,“無片言不合於理,靡一事或失於機,策之熟,見之明,若燭照”。希望皇帝把它“置坐之隅”,以引爲鑑戒。直到明清,一些政治家對陸贄仍頌聲不絕。明末清初的著名學者王夫之認爲“唐室爲之再安,皆敬輿悟主之功也”,范文瀾《中國通史》稱“陸贄是唐朝中期卓越的政治家”,這個評價是當之無愧的。

有哪些與陸贄相關的軼事典故?後世如何評價陸贄? 第2張

歷代評價

李抱真:陛下幸奉天、山南時,赦書至山東,宣諭之時,士卒無不感泣。臣即時見人情如此,知賊不足平也。

韓愈:贄之爲相,常以少年入翰林,得幸於天子,長養成就之,不敢自愛,事之不可者皆爭之。德宗在位久,益自攬持機柄,親治細事,失君人大體,宰相益不得行其事職,而議者乃雲由贄而然。

權德輿:吾唐不幸,復擯棄於陸公……公之秉筆內署也,搉古揚今,雄文藻思,敷之爲文誥,伸之爲典謨,俾僄狡向風,懦夫增氣,則有《制誥集》一十卷,覽公之作,則知公之爲文也,潤色之餘,論思獻納,軍國利害,鉅細必陳,則有《奏草》七卷。覽公之奏,則知公之爲臣也。其在相位也,推賢與能,舉直錯枉,將斡璿衡而揭日月,清氛沴而平泰階。敷其道也,與伊說爭衡,考其文也,與典謨接軫,則有《中書奏議》七卷。覽公之奏議,則知公之事君也,古人以士之遇也,其要有四焉:才、位、時、命、也。仲尼有才而無位,其道不行;賈生有時而無命,終於一慟。唯公纔不謂不長,位不謂不達,逢時而不盡其道,非命歟?裴氏之子,焉能使公不遇哉?說者又以房、魏、姚、宋,逢時遇主,克致清平。陸君亦獲幸時君,而不能與房魏爭烈,蓋道未至也。

李曄:貞元時,陸贄、吳通玄兄弟善內廷文書,後無繼者,今朕得之(陸扆)。

劉昫:近代論陸宣公,比漢之賈誼,而高邁之行,剛正之節,經國成務之要,激切仗義之心,初蒙天子重知,末塗淪躓,皆相類也。而誼止中大夫,贄及臺鉉,不爲不遇矣。昔公孫鞅挾三策說秦王,淳于髡以隱語見齊君,從古以還,正言不易。昔周昭戒急論議,正爲此也。贄居珥筆之列,調飪之地,僕容易哉!

有哪些與陸贄相關的軼事典故?後世如何評價陸贄? 第3張

宋祁:德宗之不亡,顧不幸哉!在危難時聽贄謀,及已平,追仇盡言,怫然以讒幸逐,猶棄梗。至延齡輩,則寵任磐桓,不移如山,昏佞之相濟也。世言贄白罷翰林,以爲與吳通玄兄弟爭寵,竇參之死,贄漏其言,非也。夫君子小人不兩進,邪諂得君則正士危,何可訾耶?觀贄論諫數十百篇,譏陳時病,皆本仁義,可爲後世法,炳炳如丹,帝所用才十一。唐祚不競,惜哉!

蘇軾:伏見唐宰相陸贄,才本王佐,學爲帝師。論深切於事情,言不離於道德。智如子房而文則過,辯如賈誼而術不疏,上以格君心之非,下以通天下之志。但其不幸,仕不遇時。德宗以苛刻爲能,而贄諫之以忠厚;德宗以猜疑爲術,而贄勸之以推誠;德宗好用兵,而贄以消兵爲先;德宗好聚財,而贄以散財爲急。至於用人聽言之法,治邊馭將之方,罪己以收人心,改過以應天道,去小人以除民患,惜名器以待有功,如此之流,未易悉數。可謂進苦口之樂石,針害身之膏肓。使德宗盡用其言,則貞觀可得而復。

範祖禹:①陸贄論用兵之亂如蓍龜之先見,何其智哉。夫豈如瞽史之知天道乎,亦觀其事而知之也。非獨如贄之賢者能知之意,天下之凡民亦必有知之者,惟人君不覺也。天下之患在於人莫敢言,而君不得知,言之而不聽,則末如之何也,必亂而已矣。②德宗於危亂之中,斯須不可無贄,及其用裴延齡之譖,則棄之如脫屣然,於所厚如此,宜其無所不薄也。 ③德宗好察而不明,是以致亂,而不自知其非。陸贄欲正其心術,故必原其禍之所起而極論之,使之懲既往之失,防未然之悔也。詩曰:“猶之未遠,是用大諫。”陸贄有焉。

陳長方:赤符兆此水,黃圖蒙楚氛。上天眷李氏,未許鯨鯢吞。胚胎出仁人,來佐文皇孫。如鳳不鷙搏,坐使衆鳥君。奉天累卵危,柱石繋公存。奈何兒曹癡,但侈李渾勳。或雲詔令下,雪泣山南軍。瑣瑣計功閥,淺識難與論。君看商辛罪,詎可臣周文。朝有一微子,國勢南山尊。道大與時背,晚棄天之垠。溟渤泄毫芒,世已高清芬。窮通一吷耳,止止毋重雲。

葉夢得:唐人房喬、裴度優於德量,宋璟、張九齡優於氣節,魏鄭公、陸贄優於學術,姚崇、李德裕優於材能,姚崇蔽於權數,德裕溺於愛憎,則所勝者爲之累也。

朱熹:①史以陸宣公比賈誼。誼才高似宣公,宣公諳練多,學便純粹。②陸宣公奏議極好看。這人極會議論,事理委曲說盡,更無滲漏。雖至小底事,被他處置得亦無不盡。③陸宣公奏議末數卷論稅事,極盡纖悉。是他都理會來,此便是經濟之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