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千秋人物 > 帝王將相 > 劉備臨死前的遺言是什麼意思 劉備是讓諸葛亮選擇嗎

劉備臨死前的遺言是什麼意思 劉備是讓諸葛亮選擇嗎

來源:風趣史記網    閱讀: 2.36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還不瞭解:劉備遺言的讀者,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着往下看吧~劉備臨死前對諸葛亮說“君可自取”,是不是讓諸葛亮自己做選擇?

《三國志.諸葛亮傳》.章武三年春,先主於永安病篤,召亮於成都,屬以後事,謂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國,終定大事。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君可自取”當然就是允許自立!

劉備臨終時,給予諸葛亮廢立與自立之權,這是前無來者、後無古人的。而這恰恰是劉備帝王智慧的體現。真相就是,劉備對其子劉禪與諸葛亮能力對比的瞭解,然後迫於現實、以退爲進;將欲取之,必先予之。然後,換取了諸葛亮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忠誠。

劉備的託孤,是史無前例、亦無後來者的。爲何要給諸葛亮這樣大的權力,甚至包括了可合法取代,原因是多方面的。

劉備臨死前的遺言是什麼意思 劉備是讓諸葛亮選擇嗎

劉備是北人,以漢室宗親,受劉璋之邀入蜀抵禦張魯爲名入蜀,然後取代劉璋主蜀地。劉備統治的根據,憑得就是人望與軍力。

而劉備稱王蜀漢,大軍主力可分爲四大兵團。

(1)劉備的中央禁衛親軍。

(2)閬中的張飛軍。

(3)關羽的荊州軍。

(4)駐漢中防禦魏國的邊防軍,由漢中太守魏延統領。

但是先失荊州,關羽身死,荊州軍覆滅。

而後張飛遇刺而亡,閬中精卒萬餘人隨劉備東征,夷陵大敗,閬中軍與劉備親軍大部覆滅。

伐吳之役,使劉備威望大跌。蜀軍四大主力又喪其三。國家名將凋零,國勢、軍力大損,十餘年間積攢之精銳老卒,二役盡失。

這時,夾於魏吳二強之間的蜀漢,用腳趾頭想,也能想得到,已經是人心浮動,軍民皆懷憂慮、暗潮洶涌。

而能力挽狂瀾者,毫無經歷磨鍊的弱少年劉禪是萬萬不行的,非諸葛亮莫屬,必須給予諸葛亮軍政獨斷之權,方能讓蜀漢軍民從大敗陰影中走出來,使國勢轉危爲安,重新振作。

所以,命令劉禪以父事諸葛亮,完全聽從諸葛亮,是蜀漢能重新振作的唯一辦法。

劉備臨死前的遺言是什麼意思 劉備是讓諸葛亮選擇嗎 第2張

由此,劉備必須爲諸葛亮乾綱獨斷奠定法令基礎,而在遺囑時賦其自立之權,實際就是給自己子孫上了一個三道保險。

(1)有此遺囑在,諸葛亮在一天,劉禪就決不會生出與諸葛亮爭權之心。

這樣,諸葛亮能毫無掣肘的放手施政,重新振興蜀漢。

諸葛亮是什麼樣的人物?

諸葛孔明偏居隆中一隅,就能將天下形勢看透。而當時劉備還猶如喪家之犬,自己正日思夜想如何才能夾縫求生時;諸葛亮卻能爲他規劃出聯結東吳,圖謀荊州,取蜀地,三分天下的戰略宏圖出來,且用事實證明了可行性。

這樣的人,只要無掣肘,必能讓蜀漢從失敗中走出來,重振旗鼓。

所以,劉備對諸葛亮的信任,是無以復加的!

劉備臨死前的遺言是什麼意思 劉備是讓諸葛亮選擇嗎 第3張

(2)“君可自取”這樣史無前例的遺囑,實則是以退爲進的道德綁架,促使諸葛亮當衆臣之面立下了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承諾。

現代人只看眼前,誠信淪喪,有人言而無信,還振振有詞;有欠債不還,也能理直氣壯。

而古人普遍看重身後之名,爲了一句諾言而付與生死者,比比皆是。

所以,當諸葛亮身爲蜀國皇帝之相父,軍政第一人時,整個天下都在看着他,作出的承諾決不會輕易違背的。

(3)任何一個皇帝都是不甘心大權旁落的,萬一劉禪受人蠱惑,要不知死活的與諸葛亮爭權。那劉禪肯定是鬥不過諸葛亮的。

而政治鬥爭失敗者身死族滅,這是古代鐵規矩。但有劉備遺囑在此,諸葛亮取代劉禪卻是合法的。那麼,萬一這種情況發生了,這樣的“先帝厚恩”之下,劉氏子孫的性命就必得保全,也不用斬草除根了。

而諸葛亮獨掌蜀漢後,聯吳拒魏,勸農治兵並重,整軍經武,平定南方,通過數年休生養息、獎勵生產,迅速穩定了蜀漢政局。

又重新爲蜀練出了十萬大軍,然後採取以攻代守的積極防禦,以一州之地威懾大國,使魏國之強,也被迫熄了吞蜀之心,而對蜀採取了守勢。

而諸葛亮執政期間,雖蜀國軍政大小事,皆由其一言決之。然而諸葛亮威權如此,卻不培養小集團,這是令後人無比驚歎的。

因爲史上能把權臣做到諸葛亮這一步的,最後都是將帝位取而代之的。

唯獨諸葛亮臨終之際,又將權力徹底交還於國家,不負劉備之託。

所以,諸葛亮是千古唯一的權臣;而其忠義,也是千古第一,當之無愧!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