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千秋人物 > 帝王將相 > 武則天當上皇帝之後 武則天爲何而把都城遷到洛陽

武則天當上皇帝之後 武則天爲何而把都城遷到洛陽

來源:風趣史記網    閱讀: 2.9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對武則天遷都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武則天當上皇帝之後,武則天爲何把都城遷到洛陽?

公元684年,武則天給洛陽改了個名字,把“洛陽”改成了“神都”,這是洛陽曆史上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名字叫神都,所謂的神都從字面意思來理解,就是神州大地之都,這一年,唐高宗李治去世一年多了,武則天還只是皇太后,他的次子唐睿宗李旦在位,只是武則天的傀儡兒子皇帝。

武則天爲什麼要把洛陽改名爲神都?

史書上沒說,只能猜測一下,唐代最初建都在長安,長安離唐代皇室的起源地隴西和興盛地關隴更近,到了唐高宗時期,把洛陽定爲東都,與西京長安並稱兩京,唐高宗居住在洛陽的時間也比較長,而且唐高宗是在洛陽去世的,唐中宗李顯也是在洛陽即位爲新一任皇帝的。

武則天當上皇帝之後 武則天爲何而把都城遷到洛陽

唐代都城最初在長安

唐中宗李顯即位55天后,被武則天廢除了皇帝之後,貶爲廬陵王並被流放到均州(湖北丹江口)與房州(湖北房縣),隨後立唐睿宗李旦爲皇帝,李旦雖然是皇帝,但實際權力均取決於武則天,第二年,武則天改元光宅。

所謂的改元就是新設立一個年號,從漢武帝開始,皇帝都有自己的年號,改元的意思就是新設一個年號,一般來說新皇帝即位,或者有新氣象發生,皇帝都會改元,但這個時候是武則天這個皇太后在改元,光宅的本意是光大所居,有建立新都的意思。

武則天不僅改了年號,還把洛陽改爲神都,還把紫微城改爲太初宮,還把旗幟、官服顏色也一併改了,明明是一個時代-唐代,爲何武則天要改這麼多?這很明顯武則天是在爲自己稱帝做準備,只有改朝換代才需要改這麼多,而且改成之後的這些名字,都有一個新的寓意。

武則天與唐高宗時期

比如“光宅”、“神都”、“太初”這些名字,都可以理解爲一個新的開始,一個新的時代,這就是在爲改朝換代做準備,至於把洛陽改成神都,那是因爲洛陽一直在天下之中,是位於整個華夏最中間的位置,神州這個名字很早在古籍中就有記載。

史記 孟子荀卿列傳》:中國名曰赤縣神州。赤縣神州內自有九州。

這話的意思是說:中國就是赤縣神州,而赤縣神州有天下九州。武則天把洛陽改爲神州之都,這不就是爲了統治天下嗎?神州之都也就是中國之都,也就是天下之都,這個名字從側面說明了武則天的野心。

六年後的公元690年九月九日,武則天稱帝,改唐爲周,定都神都,武周王朝正式開始,那麼問題來了,武則天爲什麼要定都洛陽,而不定都長安呢?

武則天當上皇帝之後 武則天爲何而把都城遷到洛陽 第2張

武則天稱帝

主要有三大原因:

一、政治原因:長安是李唐王朝的核心地區。

武則天建立的武周王朝是取代了唐代的,所以會引發唐代宗室以及利益相關人員的強烈反對,在武則天還沒有稱帝前,就有過多次反對武則天的叛亂,比如揚州徐敬業、琅琊王李衝、越王李貞等人起兵反對武則天,都以失敗告終。

這些叛亂只是明面上的,暗地中對武則天不滿的人肯定也不在少數,所以武則天重用酷吏打擊反對自己的各種勢力。前面說過李唐王朝的祖籍地在隴西,而李唐王朝的建立者李淵來自關隴貴族集團,所謂的關隴貴族集團是從北魏時期,經北周、隋朝,一直到唐代都是當時強大的政治勢力。

武則天當上皇帝之後 武則天爲何而把都城遷到洛陽 第3張

長安是李唐王朝的核心

關隴貴族集團的核心地區就是在關中與隴西一帶,這裏離長安非常近,是李唐王朝的核心地區,支持者衆多,就算武則天再強大,也不可能把所有反對勢力都消滅,爲了減輕這種壓力,把都城從長安遷到洛陽是一個最好的辦法,洛陽不是李唐王朝的核心地區,支持李唐王朝的勢力也不多,相對來說政治壓力較小,所以要遷都洛陽了。

二、經濟原因:關中糧食不足以養活整個唐代朝廷。

秦漢時期,關中以及作爲其後方的漢中平原、成都平原成爲秦國和漢朝一統天下的經濟基礎,這一段時期關中+漢中+成都的糧食產量略高於中原地區,秦始皇和劉邦都能利用這一優勢來一統天下。

關中糧食不夠養活唐代龐大的朝廷

到了東漢時期,以洛陽爲核心的中原地區經濟開始發展,魏晉南北朝時期,中原地區包括長江以南的經濟都得到了開發,整天的產糧區開始變得均衡,到了隋朝時期,因爲天災人禍以及人口增長,關中地區的糧食不足以養活當時的朝廷,史書上有明確的記載:

《隋書 帝紀》卷一:甲戌,駕幸洛陽,關內飢也。

《隋書 帝紀》卷二:八月辛未,關中大旱,人飢。上率 戶口就食於洛陽。

這是發生在開皇四年(584年)與開皇十四年(594年),隋文帝在位時期的事,開皇四年這一次是隋文帝因爲關中鬧饑荒,於是到洛陽,沒有記載原因,開皇十四年是因爲關中大旱,百姓飢餓,於是隋文帝帶領臣民到洛陽吃飯,以緩解饑荒。

隋文帝兩次到洛陽解決饑荒,隋煬帝則遷都洛陽

皇帝都要帶着臣民到洛陽吃飯了,可見關中的情況有多嚴重,所以後來的隋煬帝乾脆就直接遷都洛陽了,也有這方面的原因,到了唐代也不例外,關中的糧食不夠唐代龐大的政府機構吃飯了。

當時的長安人口達到百萬之多,包括唐代政府機構人員及其家屬、皇室成員及家屬、長安周邊駐軍及家屬、外國使團、長安城中的百姓以及全國各地到長安辦事的人員,對於糧食的需求量是非常大的,關中、漢中、成都已經負擔不起了。

其實洛陽的糧食也不足以養活整個唐代朝廷,但是,在隋煬帝時期,修建了大運河,把整個南北方與洛陽連接起來了,就算是洛陽的糧食不夠了,把全國各地的糧食運到洛陽來,也是一件比較容易的事,比長安容易多了,當時的糧食運輸大部分靠水運,中原的糧食無法用水運運到長安,但可以運到洛陽,所以從經濟原因考慮,武則天遷都洛陽。

武則天當上皇帝之後 武則天爲何而把都城遷到洛陽 第4張

洛陽有連接南北的運河,運輸方便

三、地理原因:和平時期以洛陽爲都城更合理,戰爭年代以長安爲都城更合適。

洛陽位於天下之中,四通八達,和平時期方便控制全天下,長安擁有關中險要地勢,有關中四關(東潼關、西大散關、南武關、北蕭),打仗時有利防守。

長安雖然有四關保護,但其位置在整個天下的西邊,差不多快接近邊境地區,關中以北就是河套地區,河套以北就是漠南與漠北草原,長安以西就是隴西,再往西邊就是河西走廊,無論是北邊還是西邊,都是遊牧民族入侵中原的通道。

唐代初期,突厥頡利可汗率領十萬軍隊從北方迅速南下,直接突入到渭水邊,逼近長安,給長安造成了威脅,李世民沉着應對,才解除這次的威脅,這是因爲長安離邊境太近了,這是唐代初期唯一一次北方遊牧民族的威脅了。

武則天當上皇帝之後 武則天爲何而把都城遷到洛陽 第5張

洛陽位於天下之中

但武則天統治天下時期,已經是和平時期了,而且唐代(武周)的勢力在當時非常強大,處於巔峯期,其疆域向西到達了西域及中亞一帶,向北到達了蒙古高原,戰爭都在國土之外,所以算是和平時期,把都城遷到天下正中的洛陽,更符合治理天下。

而且洛陽有水路到達全國主要地區,方便運輸,洛陽位於全國的正中間,也方便首都與全國各地的交流,所以和平時期以洛陽爲都城比長安要好,武則天就遷都洛陽了。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