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千秋人物 > 帝王將相 > 李世民稱帝后,在民族與外交方面有着怎樣的成就?

李世民稱帝后,在民族與外交方面有着怎樣的成就?

來源:風趣史記網    閱讀: 2.1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李世民,即唐太宗,唐高祖李淵次子,生母是太穆皇后竇氏,唐朝第二位皇帝,在位23年,開創了唐朝第一個盛世“貞觀之治”,爲唐朝後來一百多年的盛世局面奠定重要基礎。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着往下看吧。

李世民聰明果斷善於用兵,爲唐朝的統一立下赫赫戰功。武德九年(626年7月2日)發動“玄武門之變”被立爲太子,登基後對內以文治天下,開創貞觀之治;對外開疆拓土,爲唐朝盛世奠定基礎。貞觀二十三年(649年7月10日)駕崩,廟號太宗,葬於昭陵。

主要成就

民族方面

唐王朝建立之初,東有稽胡的擾邊,西有吐谷渾的威脅,北有突厥的侵襲,尤以奴隸主貴族統治的突厥武裝曾直逼唐廷首都長安(今西安)的近郊,成爲當時的主要威脅。李世民即位後,經過三、四年的認真努力,國家的經濟實力有了明顯的好轉,政權得到一定的鞏固,便對突厥的騷擾從防禦轉入反擊。但是同時對它周邊的少數民族採取懷柔政策。

李世民稱帝后,在民族與外交方面有着怎樣的成就?

武德九年(626年)九月,即位伊始的唐太宗說:“王者視四海如一家,封域之內,皆朕赤子。”貞觀元年(627年),又說:“朕以天下爲家。”貞觀十八年(644年),又說:“夷狄亦人耳,其情與中夏不殊。人主患德澤不加,不必猜忌異類。蓋德澤洽,則四夷可使如一家;猜忌多,則骨肉不免爲仇敵。”貞觀二十一年(647年),又說:“自古皆貴中華,賤夷狄,朕獨愛之如一,故其種落皆依朕如父母。”

唐太宗的這種認識和思想,顯示了處理民族關係和中外關係的仁和寬厚的胸懷。在這種思想和胸襟指導下,貞觀時期推行了十分開明友善的民族關係和中外關係政策。

貞觀四年(630年),唐朝滅亡東突厥汗國後,沒有采取歷史上慣用的分離肢解措施,而是採取了“全其部落,順其土俗”之策,尊重和保留突厥的社會組織和風俗習慣,在東起幽州(今北京)西至靈州(今屬寧夏)一帶,設置了順、祐、化、長四州都督府妥善安置歸附突厥降戶,又在突厥原居地設置了定襄、雲中兩都督府對突厥留居民衆實施管理。這些都督府的都督均由突厥本族首領擔任,可以世襲,創立了新的羈縻府州制度。開明友善的政策很快就取得了良好成效。

李世民稱帝后,在民族與外交方面有着怎樣的成就? 第2張

貞觀二十一年(647年),唐太宗被回紇等族擁戴爲“天可汗”,成爲各族的共主和最高首領,各族在回紇以南、突厥以北建立了一條“參天可汗道”,“置六十八驛,各有馬及酒肉,以供過使”。從此以後,“以璽書賜西域、北荒之君長,皆稱‘皇帝天可汗’。諸蕃渠帥死亡者,必詔冊立其後嗣焉”,形成了少數民族政權首領例由唐廷冊封的制度。唐太宗還實行了與吐蕃等少數民族政權和親的政策,以婚姻親情的方式協調強化與周邊各民族的關係。開明友善的民族關係政策和制度在唐代的長期實施,大大減少了漢族和少數民族間的隔閡,增強了各民族間的廣泛互補和血肉融合,實現了多民族共同發展進步的宏大局面。正是在唐代,中華民族新的代稱——“唐人”形成,奠定了現代中華民族的基礎。

外交方面

中外關係方面也迅速出現了繁盛景況。貞觀後期,“四夷大小君長,爭遣使入獻見,道路不絕,每元正朝賀,常數百千人”。

吐蕃

貞觀十五年(641年)正月,唐太宗在吐蕃贊曾(即君長)松贊干布的多次請求下,答應將宗女文成公主嫁給他,並派禮部尚書、江夏王李道宗護送公主入藏。松贊干布聞訊大喜,親自從首都邏些(今西藏拉薩)來到河源(今青海鄂陵湖西),以子婿之禮接見李道宗。從此,吐蕃和唐朝結爲甥舅關係,相互學習,友好相處。

李世民稱帝后,在民族與外交方面有着怎樣的成就? 第3張

印度

根據《大唐西域記·卷五》記載,貞觀年間唐僧陳玄奘在印度取經,遊學十餘年,引起了北印度一位國王的注意,這位國王是北印度戒日王朝的開創者,亦稱戒日王。

印度的戒日王對遠道而來的唐僧說起了自己所瞭解到的唐朝的信息:“聽說你們的天子叫秦王,少年時就見識非凡,長大後英明神武。先前天下大亂,國家分崩離析,戰爭頻仍,生靈塗炭。你們的秦王早就有了遠謀大略,興慈悲之心,救蒼生,平海內。其風俗教化和大德恩澤遍佈海內外,四方仰慕稱臣。老百姓十分感激,於是演奏歌唱《秦王破陣樂》。我們這邊聽到關於他的讚頌,已經很久了,關於他的盛德聲譽,請問都屬實嗎?你所說的大唐國,就是指秦王的國家嗎?”

這番話透露出戒日王對隋唐時期的政治軍事形式還是有所瞭解的,他知道隋末天下大亂,也知道秦王李世民是大唐王朝的開創者之一,而且是年少時就起事,在隋末紛爭中,以自己的英明神武平定羣雄,在創立大唐國的過程中居功至偉。更有趣的是,他還知道貞觀年間流行音樂排行榜上有一首叫《秦王破陣樂》的歌曲。當然,畢竟通訊手段有侷限,戒日王對於李世民身份的認識,還停留在秦王這個封號上。

戒日王談起李世民的時候,有一種很親切的感覺。其實,李世民和戒日王還經常派使者互動。

晚年的李世民開始追求長生,服食丹藥。李世民對古印度方士的到來十分歡喜,厚禮相待,請至金飈門宮內配製丹藥。還命兵部尚書崔敦禮率一批人馬,協助古印度方士煉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