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千秋人物 > 帝王將相 > 唐朝才子盧照鄰的一生是什麼樣?選擇投水而死是爲何?

唐朝才子盧照鄰的一生是什麼樣?選擇投水而死是爲何?

來源:風趣史記網    閱讀: 2.47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唐代是中國古典詩歌的極盛時期,被譽爲“詩國”。各位一定都有所耳聞吧。

九月九日眺山川,歸心歸望積風煙。他鄉共酌金花酒,萬里同悲鴻雁天。

這首詩是唐朝詩人盧照鄰寫的《九月九日玄武山旅眺》。

意思就是九月九日登高眺望山川,歸心思歸煙霧聚不散。在異鄉共同喝着金花酒。看見鴻雁在天上南飛,離家萬里之客一同悲傷。

作者盧照鄰通過這首詩來體現他的心意。人慾北歸,然而鴻雁卻偏偏南飛,看到這樣的情景更加讓人感到傷,只得以酒澆愁。

盧照鄰,字升之,號幽憂子,他是唐朝詩人,和王勃、楊炯、駱賓王並稱爲“初唐四傑”。盧照鄰雖然是大才子,但是他後期的生活過的非常痛楚,以至於一代才子年僅四十歲就投水而死了。

盧照鄰作爲一代才子、詩人,爲什麼最後要投水呢?

盧照鄰出身於范陽盧氏北祖,范陽盧氏是漢朝到隋唐時期著名的大族,在唐朝時位列“七姓十家”之列,和博陵崔氏、清河崔氏並稱崔盧,被看作是一流門第。

盧照鄰的父親曾爲唐江都尉、臨潁丞。盧照鄰幼年時就聰明好學,長大後善於寫文章,當時唐朝有“干謁”求仕的風氣,盧照鄰也不例外,於是就去了長安,到長安後他得到了來濟的賞識,本來盧照鄰就有才,再加上來濟的推薦,盧照鄰得以在京城揚名。

唐朝才子盧照鄰的一生是什麼樣?選擇投水而死是爲何?

盧照鄰的名氣大了後,鄧王李元裕聞之,對盧照鄰很看重,於是就讓他在府中任典籤之職,並對別人說“盧照鄰是我的司馬相如”。盧照鄰得到李元裕的器重,他後來就一直追隨李元裕,時間長達近十年之久。

後來盧照鄰曾在洛陽居住一段時間,在洛陽的時間裏,他寫了一首詩《長安古意》,因爲盧照鄰的名氣不小,所以他做的詩流傳很快,其中武三思就讀了這首詩。

《長安古意》裏有這麼一句:

“樑家畫閣中天起,漢帝金莖雲外直。”

武三思讀了這句,覺得是諷刺,由於他是武則天的侄子,所以他就把盧照鄰關到牢獄之中。

雖然盧照鄰這次入獄,後來被放了出來,但他也得了風疾之病,從此盧照鄰就遭受病魔的侵害。盧照鄰得到了風疾後,他遇到了藥王孫思邈。

一則因爲當時盧照鄰身患風疾,二則他非常崇敬孫思邈,所以就拜孫思邈爲師,期間孫思邈自然會給他治病。但是沒多久,皇帝要去九成宮避暑,孫思邈因爲要和皇帝一起,於是就離開了盧照鄰。

盧照鄰的災難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他的病還沒好,其父就去世了,他父親的去世給他很大的打擊,以至於盧照鄰悲痛過度而導致病情加重。

隨着時間的推移,盧照鄰的病越來越嚴重,有時只得找他的朋友賙濟於他。後來他的病情到了嚴重的時候,已經到了腳不能伸直、一隻手也不能活動的地步了。此時他已經失去工作能力,爲了後來的日子有所依靠,於是就買了幾十畝地,準備養老。之後他又引潁水環繞住宅,同時還事先爲自己建好墳墓,以待死亡的到來。

盧照鄰久經病魔的摧殘,最終因不堪忍受病魔的折磨,於是就投潁水而死,盧照鄰死時,時年四十歲。一代才子詩人就這樣走完了他的一生。

唐朝才子盧照鄰的一生是什麼樣?選擇投水而死是爲何? 第2張

盧照鄰雖然死了,但他始終是初唐四傑,在初唐文壇中還是有一席之地的。盧照鄰早年的詩體現的是他凌雲壯志、想作一番作爲的詩景。然而後來他得了病,其後期的詩所體現的是,因病情折磨而痛不欲生,所做的詩就顯的悲傷。當然盧照鄰除了善於詩歌外,他還善於駢文。

只羨鴛鴦不羨仙

人們常說的一句俗語“只羨鴛鴦不羨仙”,意思就是羨慕能像鴛鴦那樣白頭到老、相伴一生,要是這樣,就算能做神仙也不做。

俗語“只羨鴛鴦不羨仙”,其實是和盧照鄰有很大的淵源,是從盧照鄰寫的《長安古意》這首詩中演化而來。詩中有這幾句(挑選的幾句):

樓前相望不相知,陌上相逢詎相識?借問吹蕭向紫煙,曾經學舞度芳年。得成比目何辭死,願作鴛鴦不羨仙。比目鴛鴦真可羨,雙去雙來君不見?

意思就是:樓上之人可相望,卻難以相知,就算在路上相遇也難以認識。向別人打聽到她美麗如仙,也曾學過歌舞,也曾歡度青春年華。

如果能和她結成姻緣,就像一對比目魚,也就不怕死亡。只願做一對白頭到老、相伴一生的鴛鴦,而不願做神仙,雙來雙去的比目魚和鴛鴦真的讓人羨慕,難道你沒有見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