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千秋人物 > 帝王將相 > 有免死金牌的韓信爲何還會被殺?呂后誘殺他是否是抗旨不尊?

有免死金牌的韓信爲何還會被殺?呂后誘殺他是否是抗旨不尊?

來源:風趣史記網    閱讀: 7.58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在影視劇中我們經常見到皇帝賜給大臣寶物,而這當中最珍貴的一件東西就是免死金牌了,而這對於大臣們來說也是皇帝給予的最高賞賜了,一般只有那些功勞非常大的大臣纔能有幸得賜。今天小編帶來了一篇文章,希望你們喜歡。

據傳漢朝張良爲保韓信,誘漢高祖寫下赦書,希望以此保韓信不死:

有免死金牌的韓信爲何還會被殺?呂后誘殺他是否是抗旨不尊?

“見天不殺,見地不殺,見鐵不殺。”

所謂的“見天不殺,見地不殺,見鐵不殺”,就是劉邦爲了讓韓信出兵,給了韓信一套免死“金牌”。這個橋段出自明代的小說《西漢演義》,既然是小說,其真實性就有待商榷。

劉邦有沒有可能真的承諾過?

公元前203年,韓信平定整個齊國,只要軍隊在韓信統領下,攻城掠地如入無人之境,隨即韓信的野心也逐漸膨脹。是時,劉邦被項羽圍困在滎陽,但韓信遲遲沒有救援,劉邦只等到了一封韓信的書信。

韓信在信中這樣說:

“齊僞詐多變,反覆之國也,南邊楚,不爲假王以鎮之,其勢不定。原爲假王便。”

意思就是齊國比較壞,反覆無常,它南邊就是楚國,如果沒有個王來鎮守,恐怕要出問題,我請求做這個代理王。

劉邦看後氣得火冒三丈,本以爲韓信能來救他,可是韓信卻在那趁火打劫,還要稱王。見劉邦如此,陳平、張良馬上踩住了劉邦的腳,並勸道:

“現在漢軍形勢不佳,要穩住韓信,不如直接冊立他爲齊王,纔是上策。”

轉念一想,劉邦同意了這兩位謀士的建議,便對韓信的使者道:

“既然韓信平定了齊國,那就做真的齊王,還做什麼代理王。”

隨後劉邦派張良拿上印綬,冊封韓信爲齊王,並徵調他的軍隊進攻楚軍。

有免死金牌的韓信爲何還會被殺?呂后誘殺他是否是抗旨不尊? 第2張

在這其中,爲了安撫韓信,劉邦有可能會加上一些承諾,好比“見天不殺,見地不殺,見鐵不殺”,來讓韓信安心。

韓信做大之後,也想過獨立爲王,其手下謀士蒯通曾勸過他三分天下,項羽也曾派人規勸他自立爲王,但韓信都拒絕了。源於劉邦對其的恩情,換言之,如果沒有劉邦的重用,那麼韓信也就沒有今天。

可是韓信,總在關鍵時刻掣肘劉邦,爲最後的悲劇留下了隱患。在垓下之圍前夕,劉邦約韓信、彭越一同決戰項羽,在關鍵時刻,韓信、彭越卻沒有出兵,劉邦在固陵被項羽擊敗。

劉邦是怒從心頭起、惡向膽邊生,但也無可奈何,隨後劉邦採納張良的建議,將大片封地給了韓信,垓下之圍這才得以實現。爲了奪得天下,很可能劉邦再次給予韓信一些所謂的承諾,好比“見天不殺,見地不殺,見鐵不殺”。

韓信密謀造反,被呂后察覺

在楚漢相爭這段時間,韓信多次惹怒劉邦,所以,雙方的裂痕已經出現,而韓信並非一個能安分守己的將領,且劉邦也不是一個以德報怨的皇帝。

項羽失敗之後,鍾離昧投奔了韓信,韓信並沒有稟告劉邦,反而照單全收,這個重大的隱患,韓信沒有處理好,還差點背上謀反的帽子,隨即被貶爲淮陰侯。

韓信的軍事天賦無人能及,但他的政治智慧稍有欠缺,在被貶爲淮陰侯之後,每日鬱鬱寡歡,慢慢生出的造反的念頭。韓信的計劃很簡單,讓陳豨在外起兵,而韓信在京城做內應,直接顛覆劉邦政權。

造反的風險可想而知,而韓信卻被一個家奴被出賣了,呂后知曉了韓信的造反企圖,並設下天羅地網要廢掉韓信。

呂后殺韓信的方式,很可能沒有違背這三條

陳豨起兵造反,當時的劉邦不信任任何人,大多情況下都是御駕親征,於是京城裏只留下了呂后和太子。呂后自己一時拿不定主意,就將蕭何找來一同謀劃,蕭何作爲韓信的舉薦人,自然對韓信瞭如指掌,很快兩人想出一條妙計

是時,劉邦去討伐陳豨,呂后就假意說得到消息,陳豨已經被平定,並邀請羣臣在宮內祝賀,糊里糊塗中韓信也來參加了。原本韓信由於不得志,一直告病在家,如果陳豨真的已經失敗,那麼造反的計劃就會泡湯,狐疑中韓信本不願意進宮,但蕭何卻找到韓信,勸其進宮祝賀。

蕭何是韓信的介紹人,也是“好朋友”,這回韓信就真的來了。如果韓信身邊有個靠譜的謀士,那麼他也不會那麼容易就上當,可惜韓信把事情想得太簡單,成了甕中之鱉。

史料記載:

有免死金牌的韓信爲何還會被殺?呂后誘殺他是否是抗旨不尊? 第3張

“信入,呂后使武士縛信,斬之長樂鍾室。信方斬,曰:‘吾悔不用蒯通之計,乃爲兒女子所詐,豈非天哉!’遂夷信三族。”

韓信一入宮就被抓了起來,呂后做事從來都是心狠手辣,絕對不留後患,隨即命刀斧手將韓信捆綁到長樂宮的鐘室,將其斬殺。

“見天不殺,見地不殺,見鐵不殺”,在長樂宮的鐘室,自然是看不到天的,如果關上門,地也是見不到的,想要不見鐵,那也很簡單,只要矇住韓信的眼睛,或許將其裝進麻袋中即可。

當然了,君王對臣子的承諾,常常是不靠譜的,就好比朱元璋。洪武三年,朱元璋大封功臣,李善長被封爲韓國公,開國第一功臣,六公爵之中,李善長居首,年俸祿四千石,並賜予了李善長兩張免死鐵券。李善長爲了表示尊重,將免死鐵券掛在廳堂之上,也有炫耀之意。

然而,最後李善長還是被胡惟庸案牽連,被扣上了謀反的帽子,免死鐵券沒有起到任何作用。一方面,朱元璋要殺人,即便他違背自己的承諾,也沒有人能阻攔得了。其次,朱元璋也曾規定,免死鐵券的使用要排除謀反罪,換言之,只要給想殺之人扣上謀反的罪名,此人必死無疑。

呂后殺韓信同樣如此,長樂宮鍾室之內,只有少數人能看到韓信被殺的整個過程,就算呂后違背了那個“見天不殺,見地不殺,見鐵不殺”,作爲掌權者,也沒有人能把她如之何。

劉邦回來之後,聽說韓信被殺,也只是簡單應付了兩句,不僅沒有懲罰呂后,也沒有爲韓信鳴冤。一方面呂后是他劉邦的權力繼任者,另一方面,劉邦早就想殺韓信,只是呂后幫他做了,僅此而已。

最過悲催的是死於非命的一代悍將韓信,真可謂成敗一知己,存亡兩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