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千秋人物 > 帝王將相 > 秦瓊、程咬金是如何離開王世充的?又爲何選擇投奔李世民?

秦瓊、程咬金是如何離開王世充的?又爲何選擇投奔李世民?

來源:風趣史記網    閱讀: 2.3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大家好,這裏是小編,今天給大家說說秦瓊的故事,歡迎關注哦。

隋朝大業年間,隋煬帝三次征討高句麗,大將來護兒功勞頗高。來護兒帳下有一位親兵,長得一表人才,但平時爲人低調,很少引起其他人的注意。一日,這位親兵突然告假回鄉,說家中老母去世。來護兒聽聞後,立即派人前去弔唁這位親兵的亡母。

來護兒曾是三軍統帥,位高權重,手下將領如雲,卻親自派人去弔唁一位士兵的母親,讓人非常不解。有副將便問來護兒:“軍中士兵多達幾十萬,其他士兵家中有喪事,沒見您去弔唁,爲何對此人卻例外呢?”來護兒回答說:

“此人勇悍,加有志節,必當自取富貴,豈得以卑賤處之?”——《舊唐書》

來護兒的意思是說,這個士兵不但勇猛,而且非常有志氣,將來必然是一位了不得的人物,這不是其他士兵能比的。

這位親兵,名叫秦瓊,字叔寶。多年以後,他成了唐朝的開國功臣,位列凌煙閣。

來護兒的預言果然不錯,公元614年(隋朝大業十年),秦瓊隨張須陀攻打盧月明,秦瓊率領1000士兵偷襲盧月明的10萬叛軍,竟然大勝而歸。從此,衆人對秦瓊刮目相看,秦叔寶的大名,也逐漸傳開。

只是,隋朝當時已經風雨飄搖,四方起義,秦瓊最終和裴仁基一起,投奔了瓦崗寨。瓦崗軍的首領李密對秦瓊非常重視,讓秦瓊擔任四驃騎將領之一。當時四大驃騎是瓦崗軍中的精銳,四大驃騎將領分別是:秦瓊、羅士信、裴行儼、程咬金(程知節)。其中,秦瓊和程咬金關係最爲深厚。

瓦崗軍在隋朝末年名將如雲,其勢力曾一度不容小覷,秦瓊、程咬金更是這些名將中的佼佼者。公元618年,瓦崗軍和宇文化及大戰於黎陽,混戰之中,李密被箭射中,墜馬落地,李密的護衛全部逃走。關鍵時刻,秦瓊衝入陣中,拼死殺出一條血路,將李密救出。要不是秦瓊勇猛,李密早已死在黎陽。

秦瓊、程咬金是如何離開王世充的?又爲何選擇投奔李世民?

因秦瓊救過李密一命,也算報答了李密的知遇之恩。同年九月,李密率領的瓦崗軍最終敗於王世充之手,13萬瓦崗軍折戟,秦瓊和程咬金等人被王世充所俘。王世充久聞秦瓊、程咬金大名,得此二位猛將,喜出望外,對二人禮遇有加。只可惜,秦、程二人壓根看不上王世充。

“王公器度淺狹而多妄語,好爲咒誓,此乃老巫嫗耳,豈撥亂之主乎!”——《資治通鑑》

上述這段話是程咬金評價王世充的,王世充爲了籠絡秦瓊和程咬金,封秦瓊爲龍驤大將軍,封程咬金爲將軍,程咬金卻認爲:“王世充器量狹小,喜歡賭咒發誓,像一個巫婆一樣,根本不是亂世之主。”所以,秦瓊和程咬金二人打算離開王世充。

王世充雖然欺世盜名,但他並沒有對不起秦、程二人。二人怎樣離開王世充,是一個值得考量的問題。

自古以來,“叛將”分三種,第一種是兵敗被俘,不得已而投降,例如西漢時期,李陵兵敗而投降匈奴。

第二種是被舊主所逼,不得不另起爐竈,例如後周開國皇帝郭威,因家人被劉承佑所殺,被逼起兵叛變。

第三種是仰慕新主,對舊主不太滿意,例如秦朝末年,韓信投奔項羽,卻不得重用,不得不改投劉邦。

像秦瓊和程咬金的這種情況,勉強算得上是上述第三種,但他們和韓信的情況略有不同。當年韓信得不到項羽的重用,所以纔打算離開。如今,王世充卻非常重視秦瓊和程咬金,只是秦、程二人認爲,王世充並非天下之主,因此纔打算離開。至於離開之後去哪裏,二人深思熟慮後,打算去投奔李淵,準確的說,是投奔李世民。

李世民求賢若渴,天下名士紛紛投奔。秦瓊二人主意已定,便開始籌劃如何離開王世充。

若是主動提出離開,必然會遭到王世充的阻撓或拘禁,搞不好就會人頭不保。

若是偷偷離開,秦、程二人還要帶走自己的十餘名心腹,不可能全部避開王世充的眼線。

考慮到王世充並沒有對不起秦瓊二人,最終,秦瓊二人打算以“君子”的姿態,有風度地離開。

秦瓊、程咬金是如何離開王世充的?又爲何選擇投奔李世民? 第2張

公元619年,王世充和李世民在故州開戰,兩軍交戰之前,秦瓊和程咬金突然策馬奔走,僅僅帶上十餘名心腹,離開了王世充的陣營。

望着秦瓊二人的背影,王世充非常困惑,他在想,秦瓊二人是要去攻打敵人,還是要投奔敵人呢?若是攻打李世民,自己並沒有下令讓他們出戰,而且他們一行只有十餘人,去打仗,猶如螳臂當車。所以,王世充很快明白,秦瓊等人是在離開,不,是在叛逃。

王世充不明白,他待秦瓊二人一向不薄,秦瓊卻突然離去,甚至連個招呼都不打,實在令人費解。正在王世充困惑時。秦瓊和程咬金突然在離王世充一百多步的地方停了下來,二人下馬向王世充行了一個大禮,高聲對王世充說:“我二人深受您的優待,也想報效你的恩德,但你器量太小,不是我們的託身之所。如今我們不能再爲您效力,您以後要加倍小心,我們就此別過!”

《資治通鑑》雲:

叔寶、知節皆將兵在陳,與其徒數十騎,四馳百許步,下馬拜世充曰:“僕荷公殊禮,深思報效;公性猜忌,喜信讒言,非僕託身之所,今不能仰事,請從此辭。”——《資治通鑑》

等王世充反應過來,兩軍已經開展,。秦瓊、程咬金二人順利離開王世充,投奔李唐。

這就是秦瓊、程咬金二人的高明之處。根據《資治通鑑》的記述,秦瓊離開王世充時,有三個細節,值得後人稱讚:

秦瓊、程咬金是如何離開王世充的?又爲何選擇投奔李世民? 第3張

第一,秦瓊、程咬金二人選擇在開戰前一刻離開王世充,如果王世充後悔,因顧忌李唐的軍隊,必然不敢追趕秦瓊。因此,秦瓊避免了和王世充兵刀相向。

第二、王世充厚待秦瓊、程咬金二人,還封秦瓊爲龍驤大將軍。秦瓊臨走時,沒有帶走自己麾下的上萬士兵,而只帶走了自己昔日的十餘名心腹。並沒有給王世充的兵力造成很大損失,因此也算對得起王世充。

第三,秦瓊、程咬金二人在離開百餘步的地方,突然下馬再拜王世充,給王世充行了一個大禮,然後才快速離開。算是表達對王世充的尊重和感激。

倘若秦瓊爲了向李淵父子納投名狀,帶走王世充上萬兵馬,或者找機會殺掉王世充,或許更容易獲得李淵父子的重用,但秦瓊二人並沒有這麼做。

“既然道不同,那就好聚好散吧。”這或許就是秦瓊的真實想法。秦瓊、程咬金的“背叛”,風度十足,是君子行徑。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