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千秋人物 > 帝王將相 > 鰲拜當時手上有40萬大軍 鰲拜爲何不取代康熙

鰲拜當時手上有40萬大軍 鰲拜爲何不取代康熙

來源:風趣史記網    閱讀: 5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對康熙和鰲拜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

清朝晚年雖然積弱已久,但是前期還是非常繁華的,出現了著名的康乾盛世,而康熙作爲千古一帝,在小時候就展現了過人的才華,其中生擒鰲拜便是讓人不得不提的事情,也是從這時候開始,康熙才從韜光養晦中出來,展現了自己的政治才能。但是鰲拜當時手上有40萬大軍,他又知道康熙對他極爲不滿,爲何一直沒有取代康熙呢?

鰲拜當時手上有40萬大軍 鰲拜爲何不取代康熙

鰲拜在1610年出生在一個將門家庭,自小就學習文治武功,在小時候就展現了非凡的武術,等到了青年,他便想着發揮自己的本領,於是投了軍。由於家庭煊赫,自己又多次救人於危難之中,鰲拜被皇太極帶着一起征戰沙場。

鰲拜當時手上有40萬大軍 鰲拜爲何不取代康熙 第2張

對於一個武士而言,在沙場上奮勇殺敵是最大的樂趣,而打敗敵軍則是最大的快樂。當時清軍還沒入關,皇太極和鰲拜他們經常和明軍對上,當時的清兵屢戰屢勝,但是在皮島卻摔了個大跟頭。最開始,清軍的幾員大將都去了皮島,但是戰爭僵持不下,始終無法取勝。

皇太極只能另作部署,派阿濟格和鰲拜共同禦敵,誰知道一發動攻擊,明軍就炮火齊天,鰲拜們這時候才知道對方已經做好了準備。眼看清軍就要打敗,鰲拜一路向前,深入腹地,不顧炮火與敵人對抗。清兵紛紛效仿他的行爲,拋開了生死之後,他們終於取得了勝利,鰲拜也因此獲得了獎賞。除了著名的皮島之戰外,鰲拜還立下了汗血功勞,最終被定爲康熙的輔政大臣。

1664年,鰲拜因爲私人恩怨,設計將康熙的近身侍衛倭赫弄死,後來又把倭赫的父親處死,他們一家人也因此慘遭滅門。他還想把戶部尚書等人處死,但是年幼的康熙心中自有計較,只下令打他們一百鞭子,沒想到鰲拜竟然假傳聖旨,將他們給斬首,這也導致了康熙對他的不滿。

鰲拜當時手上有40萬大軍 鰲拜爲何不取代康熙 第3張

1667年,索尼上書請求康熙親政,但是鰲拜不想歸政,竟然設計多項罪名殘忍地殺害了另一輔政大臣蘇克薩哈,直接把持了朝政。1669年,籌謀已久的康熙派十幾個少年殺害了鰲拜,結束了他的專權,鰲拜的一生就這樣結束了。

然而鰲拜專政已久,朝中大臣基本上都是他的黨羽,手上又有40萬大軍,爲何一直不動手登基呢?從歷史的角度來看,鰲拜一生有兩次登基的機會,一是在多爾袞去世之時,朝中已無大臣,順治手中權力又不夠,無疑是個好機會。二是順治去世時,康熙年幼,他又軍功顯赫。

這件事可以從順治即位上窺見一二。皇太極去世時,下旨將皇位傳給順治,這時多爾袞掌控了權勢,也確實有取而代之的想法,衆大臣都沉默不語。但是這時只有鰲拜跳出來了,他直言不諱,堅決要擁護順治上位,因而打消了多爾袞篡位的念頭,甚至遭受了多爾袞的打擊。

鰲拜當時手上有40萬大軍 鰲拜爲何不取代康熙 第4張

這與鰲拜不篡位有什麼關聯呢?由多爾袞事件可以看出,鰲拜實際上是一個忠臣,尤其是對皇太極忠心耿耿,還在對抗多爾袞時大呼“先帝對我們的恩義如天高海深”,由此可見他骨子裏卻是裝滿了忠心,而這也是爲何他久久不篡位的原因。

現在的影視劇形象中鰲拜是非常負面的,但是人是立體的,我們不能只關注他的壞,而忽視了他的好,讓他成爲人們心目中驕橫的代名詞。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