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千秋人物 > 帝王將相 > 趙奢爲什麼能在閼與之戰中,一戰成名?他究竟有多厲害?

趙奢爲什麼能在閼與之戰中,一戰成名?他究竟有多厲害?

來源:風趣史記網    閱讀: 3.02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趙奢的故事大家真的瞭解嗎?今天小編給你們帶來全新的解讀~

一說到趙括,很多人都能想起“紙上談兵”這個流傳很久的典故,認爲趙括就只不過是一個只會嘴上說說而已的“名將”,但是他的父親卻是真真實實的名將,趙奢。不過,趙奢的成名也其他很多人並不一樣,一個將軍的誕生都很不容易,前期都會經歷過很多,比如韓信、白起等等,都是從最基礎的開始做起才逐漸掌握兵權。然而趙奢卻不一樣,他是很典型的一戰成名的大將,僅僅是一場閼與之戰就讓趙奢成爲一位名將,究竟是爲什麼?趙奢究竟有多厲害,這場閼與之戰又是怎樣的呢?

趙奢爲什麼能在閼與之戰中,一戰成名?他究竟有多厲害?

1、趙奢簡介

趙奢,嬴姓趙氏,名奢,趙國邯鄲(今河北邯鄲)人,戰國後期趙國名將,戰國時代東方六國八名將之一。

趙奢主要生活在趙武靈王、趙惠文王、趙孝成王時期,享年約60餘歲。據《戰國策·趙策》記載,趙奢曾對趙國平原君趙勝提過自己曾經亡命入燕,得到燕王信任,被任命爲上谷守。

據《戰國策》記載,閼與之戰後,田單曾與趙奢論兵。田單與趙奢的主張相反,認爲兵士數目不是越多越好,因爲兵士數目多會影響國內農耕,造成糧食供應困難,是“自破之道”,因爲古代帝王的兵力不過三萬,便可令天下諸侯臣服,但趙奢卻認爲當時必須具有十萬、二十萬兵力才足夠“服天下”,這也是田單不服氣趙奢的地方。

不過趙奢隨後表示,古代天下分爲萬國,最大的城不過三百丈,最多的人口不過三千家,用三萬兵攻或守,對將帥來說沒有困難。可是當時存世的,只有戰國七雄,千丈之城,萬家之邑可謂比比皆是。以三萬兵野戰未可言必勝,圍城更加不用指望。他認爲田單不只不懂得用兵,對現實世界的理解更少得可憐。田單聽了,感嘆自己沒有想得這麼深遠。

後來,燕王封宋國人榮蚠爲高陽君,攻擊趙國。趙孝成王趙丹打算仿效燕王,以割讓濟東三城令廬、高唐、平原陵地五十七座城邑給齊國作條件,以換取齊國田單率領趙軍攻燕,平原君也同意這個做法,但卻遭到趙奢的反對,評論這種行徑猶如“覆軍殺將”。趙奢認爲,趙國並不是沒有名將,以自己作例子,指出自己曾經擔任燕國的官職,熟知燕國地理和形勢,自己領兵伐燕比田單更適合。田單畢竟是齊國人,由於伐燕成功只會對趙國有利,趙國強大,則代表齊國霸業的終結,作爲齊國人的田單不致於做出這樣愚蠢的事情。不過平原君沒有聽趙奢的意見,在第二年,田單還成爲趙國的相國。

趙奢爲什麼能在閼與之戰中,一戰成名?他究竟有多厲害? 第2張

2、趙奢爲何一戰成名

春秋戰國被譽爲大爭之世。春秋戰國也是我國曆史上第一個大分裂時期。各國間不斷攻伐的背後,更是有爭鳴,人才輩出的璀璨歷史。人們大多熟悉趙括其人,是趙孝成王臨陣替換廉頗,主導長平之戰的主帥。

長平之戰,戰國被白起坑殺60萬趙軍,自此趙國也就失去了與秦國爭雄天下的資格。人們可能並不知道,趙括的父親趙奢,其人被視爲,能力僅在廉頗和李牧之下的趙國第三名將。

既然趙奢能力如此出衆,他的兒子趙括爲何能力卻又如此平庸呢?甚至在歷史中,還留下了趙括紙上談兵的典故。這真的是虎父犬子嗎?其實不然,長平之戰,趙國戰敗是綜合實力不如秦國所導致的。

廉頗希望以堅壁清野的戰略,來對敵白起。但人們並不知道,趙國本就是四戰之地,其國土很少有險要關隘。同時趙國常年和匈奴作戰,趙國國內的糧草已經極度匱乏。

所以長平之戰,趙孝成王就用趙括取代了廉頗,以期望與秦軍迅速決戰。這才導致了長白之戰趙國的戰敗。

長平之戰趙國戰敗的原因,並非在趙括個人身上,而是趙國的綜合國力不如秦國。好了小編說了這麼多,咱們下面就來看看趙括的“虎父趙奢”,有着怎樣出衆的領兵才能。

在趙國的歷史中,趙奢的地位與廉頗與藺相如相當。年輕時並沒有過從軍經歷的趙奢,起步是由一名徵收田稅的管理做起。

有一次趙奢在徵收平原君家田稅時,趙奢秉公執法,一連誅殺了平原君家幾名管事。憤怒的平原君想要誅殺趙奢。

當時的趙奢面無懼色,而是向平原君講述了一番趙法。最後平原君不但沒有殺掉趙奢,反而十分欣賞他的才華,並將他推薦給了趙王,去管理趙國的賦稅。

公元前269年,秦國攻打韓國,秦國將軍隊駐紮在了閼與地區。從三家分晉的關係而言,趙國應該選擇救援韓國。一旦讓秦國變強,趙國的國土在秦國面前將會變得一馬平川。

趙國需要韓國擋在自己和秦國之間。從軍事角度而言,趙國到底該不該救韓國呢?當時趙王找來了廉頗,詢問了對方的意見。

廉頗覺得路途遙遠,閼與又是一個地形相對狹窄的地區。趙軍和秦軍一旦在此交戰,趙軍將會面對很大的困難,所以廉頗就建議趙王不要相救韓國。

隨後趙王又詢問了樂乘的意見。樂乘的回答和廉頗一樣。他也認爲趙國出兵相助韓國,趙軍很可能會戰敗。趙奢雖然管理着趙國的賦稅,但在軍事方面,他時常會有獨到的見解。於是趙王就又找來了趙奢,詢問他的意見。

到了趙奢這裏,他對趙國出兵相助韓國一事,看法卻和廉頗,樂乘截然不同的。趙奢認爲閼與之地雖然狹窄,秦趙兩軍在此交戰,會沒有迴旋的餘地。

但這樣不利的局面,雙方是等同的。只要一方作戰勇猛,就能取得勝利。這就是後世所謂的狹路相逢勇者勝。

最後趙王很是贊同趙奢的看法,並命趙奢爲主將,率領趙軍前往閼與救助韓國。這就是春秋戰國時期著名的閼與之戰。初次領軍出征的趙奢並不畏懼秦軍之勢。

趙奢爲什麼能在閼與之戰中,一戰成名?他究竟有多厲害? 第3張

在趙軍離開邯鄲三十里以後,他就下令任何人不得提出其他意見。

隨後大軍便停駐不前,並且還原地加固起營房呆了20多天。這在外人看來,趙奢好像就沒有前去救援韓國的意思。

當時有趙軍將領向趙奢提出,應該火速馳援韓國的建議,結果這名將領卻被趙奢砍了頭。隨後秦軍細作也潛入趙軍軍營,打探消息。

發現秦軍細作的趙奢,不但沒有點破對方的身份,還極度熱情地招待了對方。當秦軍細作離開趙軍軍營,準備回稟消息時,趙奢下令全軍,卸掉鎧甲火速馳援閼與。僅僅過去兩天時間,趙軍就在閼與五十里外安營紮寨。

隨後秦軍直接被趙奢打了過措手不及。秦軍在戰線崩潰的情況下,死傷更是近五萬餘人。此戰過後趙奢一戰成名,成爲了戰國名將之一。趙奢成功的原因是什麼呢?第一趙奢是由文官,轉爲的武將。他利用這點,再加上在邯鄲城外等待的20多天讓秦軍產生了輕敵心理。

隨後他又讓趙軍兵卒,解甲火速馳援。這就是所謂的閃電戰,攻其不備。趙奢戰勝秦軍之戰,可謂震驚六國。這是自商鞅變法以來,秦軍第一次敗於六國將領的手中。即使趙奢通過閼與之戰,名揚天下。齊國名將田單也有些瞧不起他。

田單覺得,爲帝王征伐天下的將領,擁兵三萬就可以縱橫天下。但趙奢每次作戰都要聚衆超過十萬的趙軍。用兵過多,田地自然就會少有人去耕種,隨之糧食減產,國力自然會衰落。

小編覺得田單的看法有些過於片面。戰國時期存着七大諸侯國。各諸侯國中,城池已經變得越來越大,人口也越來越多。趙奢的用兵方式,無疑就是獅子搏兔,必盡全力。

三萬人縱橫天下,正說明田單的用兵方式過於自負。這樣的用兵方式一旦戰敗,可比田地沒人耕種所帶來的危害,要大得多。

趙奢爲什麼能在閼與之戰中,一戰成名?他究竟有多厲害? 第4張

3、趙奢是個怎樣的人

趙奢,本是趙國徵收田租的官吏。在收租稅的時候,平原君家不肯繳納,趙奢依法處治,殺了平原君家九個當權管事的人。平原君大怒,要殺死趙奢以泄憤。趙奢趁機勸說道:“您在趙國是貴公子,要是縱容您家而不遵奉公家的法令,就會使法令削弱,法令削弱了就會使國家衰弱,國家衰弱了諸侯就要出兵侵犯,諸侯出兵侵犯趙國就會滅亡,您還怎能保有這些財富呢?以您的地位和尊貴,帶頭率先垂範,則能奉公守法就會使國家上下公平,上下公平就能使國家強盛,國家強盛了趙氏的政權就會穩固,而您身爲趙國貴戚,難道還會被天下人輕視嗎?”平原君認爲他很有才幹,把他推薦給趙王。趙王任用他掌管全國的賦稅,全國賦稅非常公平合理,民衆富足,國庫充實。

趙奢作爲良將,有着高尚的品格。他不循私情,“受分之日,不問家事,”其子趙括少學兵法,言兵事,聰明強識,自認爲“天下莫能當”。但僅記書本,並無實踐。趙奢以此“不謂善”,他憂慮地對妻子說:“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使趙不將括即已,若必將之,破趙者必括也。”而他的憂慮,最終得到應驗。趙奢死後,趙括爲將,果然在長平之戰大敗於秦軍,爲秦軍所殺,趙軍全軍覆沒被坑殺四十餘萬。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