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千秋人物 > 帝王將相 > 馮道靠什麼能做二十年宰相,經歷四代十帝還能善終?

馮道靠什麼能做二十年宰相,經歷四代十帝還能善終?

來源:風趣史記網    閱讀: 8.58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爲大家帶來馮道憑何成爲“官場不倒翁”?希望對你們能有所幫助。

在唐朝末年五代初期出現這樣一位人物,讓人們對他譭譽參半。有人認爲他朝秦暮楚,爲臣不忠,一輩子竟然服務過四個王朝十個皇帝。歐陽修在新五代史中說他:“見其自述以爲榮,其可謂無廉恥者矣,則天下國家可從而知也。”說他不知廉恥。近代著名小說家史學家蔡東藩罵他:“最號老成,實最無恥。”說他無恥之尤。但也有人認爲他清廉節儉,擅爲人臣。石敬瑭讚歎他是:“可謂人臣之刀尺,造化之丹青。”而李贄也褒揚他:“使百姓卒免鋒鏑之苦者,道務安養之力也。”認爲他保護百姓有功。

馮道靠什麼能做二十年宰相,經歷四代十帝還能善終?

這位被後世稱爲官場不倒翁的傳奇人物就是自號長樂老人的馮道。馮道從小質樸純良,酷愛讀書擅長寫文章。雖家庭不富裕,但從不厭惡粗衣薄食。馮道快三十歲時開始仕途,先跟隨自稱大燕皇帝的劉守光,在他手下當官吏。可是劉守光聽不得實話,馮道因爲自己“事事曉以利害”的勸諫風格而被投入大獄。

好不容易被人解救出獄的馮道轉身投奔到了前晉門下。一次前晉與後梁的戰爭中,大將郭崇韜看不慣有些軍官尸位素餐,吃了飯不賣力打仗。便請求當時是統帥的李存勖減少這些兵油子的伙食。李存勖聽了很生氣,尋思你讓我減少大傢伙食,那他們對我這個主帥怎麼看?越想越氣,就讓馮道替自己寫文書宣佈辭職,讓太原朝廷另請高明。馮道靈機一動,說道:“現在大王屢建大功,正平定南方賊寇,郭崇韜所進諫的,如果不妥當,不聽就是,不能因爲剛纔他的話,就讓大家議論紛紛,敵人如果知道了,會認爲大王君臣不和了。請仔細地考慮,就是天下的大幸啊。”他的話巧妙地給了雙方臺階下。不久,郭崇韜也很知趣的道了歉。一場將帥糾紛被馮道巧妙地化解。

因爲馮道的膽量與機智他很快被重用。而他賢能清廉的名聲也越傳越廣,就連契丹人都知道馮道的賢名想把他抓回去做官。“時契丹方盛,素聞道名,欲掠而取之,會邊人有備,獲免。”

隨着朝堂和民間對馮道的肯定與認可,他的官也越做越大。終於在公元926年被任命爲後唐的中書侍郎、刑部尚書平章事,成爲國朝重臣。

好景不長,石敬瑭攻破洛陽,篡奪政權。從這開始馮道開始發揮出官場不倒翁的獨特能力。石敬瑭上位後竟然對馮道愈發重用,甚至“以道爲首相”。晉少帝即位後也對其青睞有加,“加守太尉,進封燕國公。”但朝堂上大臣們對馮道的品性和爲政都有不小的意見,面對同僚們的不信任,馮道沒有氣憤,他坦然地說人們對指責和他們意見不和的人,這很正常。指責我的人十個人裏可能有九個,可是“昔仲尼聖人也,猶爲叔孫武叔所毀,況道之虛薄者乎!”這種寬闊的胸懷爲當時的人們所敬佩。

馮道靠什麼能做二十年宰相,經歷四代十帝還能善終? 第2張

公元947年契丹南下滅晉,攻破汴京後,耶律德光放縱手下士兵四處劫掠。“縱胡騎四出,以牧馬爲名,分番剽掠,謂之“打草谷”。丁壯斃於鋒刃,老弱委以溝壑,自東、西南畿及鄭、滑、曹、濮,數百里間,財畜殆盡。”就在中原人民水深火熱的時候,馮道應契丹召喚前往覲見耶律德光。耶律德光問他:“天下百姓,如何可救?”馮道從容的說就算佛在世也救不了百姓,只有皇帝您可以。耶律德光聽聞很開心,此後開始約束部下的野蠻行爲。人們都說是馮道庇護的結果。

馮道自契丹歸來後,又歸附於後漢,被授太師。乾祐三年(公元950年),郭威叛亂,取代了後漢,立國後周,對馮道頗爲敬重。可郭威很快去世,養子柴榮即位。他瞧不起馮道的氣節,在一次馮道直言進諫後將他打發到太祖皇帝皇陵當守陵使。不久,馮道因爲疾病走到了人生盡頭。“一夕薨於其第,時顯德元年四月 十七日也,享年七十有三。”死後追封瀛王,諡曰文懿。

馮道身爲大臣雖然身事多主,不得諡爲文貞、文忠。但這一小小的瑕疵難以掩蓋他政治上的清廉和爲官的智慧。

軍隊中他與僕役一同吃飯,概不接受其他將領搶來的無辜女子。家鄉饑荒,他將自己的俸祿分給衆人,還大晚上跑出來替別人耕地。就算是宋朝那些鄙視他毫無氣節的文人也不得不承認馮道一輩子:“未嘗以片簡擾於諸侯,平生甚廉儉。”

馮道做官也很有心得,對待下屬他能待人寬容。有個叫胡饒的軍吏,因爲對馮道處理事情的結果不滿意到衙門辱罵馮道。馮道身邊的人多次給這人解釋,可他絲毫不理會。馮道並不生氣,反而把他叫進來一邊喝酒一邊解釋。

馮道靠什麼能做二十年宰相,經歷四代十帝還能善終? 第3張

對待君主馮道可以正確認識自己的身份不去做讓皇帝猜忌的事情。他深知如此亂世兵權爲重,自己雖爲重臣但絕不能插手軍事,引起猜忌。晉高祖問馮道用兵打仗的事,馮道說:“臣本是讀書人出身,爲陛下在中書任職,恪守歷代的成規,不敢有絲毫的過失。臣在後唐明宗朝時,明宗也曾以戰事問臣,臣也用這話回答。”晉高祖因此對他十分的欣賞。馮道這種謹慎理智的的政治品質是他能多年不倒的重要因素。

如今我們再看馮道這個人物的經歷就會多些理解和寬容,就像清人王鳴盛說的那樣:“五代之際,國如傳舍,君如弈棋,如道之所爲者甚多。”在那樣紛亂的時代裏能保持住氣節的人又能有幾個呢?

氣節是古代文臣們所追求的一種道德品質。到了宋朝,隨着國家權威的確立,士人風氣日盛,人們對氣節也愈發看重,可能這就是新舊五代史對馮道氣節嚴厲批判的原因。馮道爲官謹慎保守,在對待契丹的態度上也曖昧不清。但馮道能心繫百姓,機智建言耶律德光使得人民免受兵禍,這是值得我們肯定的。五代亂世,有人追求權勢,有人追求錢財,至於馮道?也許就如同他在《長樂老自敘》中說的那樣吧:“時開一卷,時飲一杯,食味別聲、被色,老安於當代耶!老而自樂,何樂如之!”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