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千秋人物 > 帝王將相 > 同樣都是三場大戰的戰敗者 曹操,劉備和袁紹的差距爲何那麼大

同樣都是三場大戰的戰敗者 曹操,劉備和袁紹的差距爲何那麼大

來源:風趣史記網    閱讀: 1.8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還不知道:曹操,袁紹和劉備大敗的讀者,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着往下看吧~

三國是一個軍閥混戰的年代,也是一個英雄輩出的年代。各地諸侯爲了地盤跟人口,經常打來打去,大大小小戰役無數。但是奠定三國基礎的則是官渡之戰、赤壁之戰和夷陵之戰。

這三場大戰的戰敗者分別是袁紹、曹操和劉備。但是我們仔細研究這三場大戰,會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那就是袁紹跟劉備經歷失敗之後,都得了抑鬱症,最終帶着遺憾離開了人世。而曹操則是重新振作,繼續爲了自己的事業而奮鬥,那麼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這三人差距這麼大呢?

同樣都是三場大戰的戰敗者 曹操,劉備和袁紹的差距爲何那麼大

一:袁紹跟劉備損失慘重

官渡之戰之前,袁紹挑選了精兵十萬、戰馬萬匹與曹操決戰。袁紹的意圖很明顯,就是動用全部精銳部隊一口吃掉曹操,繼而統一天下。然而這一仗的結局是袁紹敗了,不僅敗了而且損失慘重。

於是紹軍驚擾,大潰,紹及譚等幅巾乘馬,與八百騎渡河。操追之不及,盡收其輜重、圖書、珍寶。餘衆降者,操盡坑之,前後所殺七萬餘人。——《資治通鑑·漢紀·漢紀五十五》

袁紹十萬人的精銳部隊,就有七萬多人在戰場上消失殆盡。大大削弱了袁紹的實力。

同樣都是三場大戰的戰敗者 曹操,劉備和袁紹的差距爲何那麼大 第2張

而劉備在發動夷陵之戰的時候,也是帶着自己的全部家底去打東吳。

漢主遣將軍吳班、馮習攻破權將李異、劉阿等於巫,進軍秭歸,兵四萬餘人,武陵蠻夷皆遣使往請兵。——《資治通鑑·魏紀·魏紀一》

然而在夷陵之戰中,劉備本來佔據大的優勢,卻被陸遜誘敵深入,集中兵力,後發制人,火燒三百里連營,劉備軍幾乎全軍覆沒。

漢主升馬鞍山,陳兵自繞,遜督促諸軍,四面蹙之,土崩瓦解,死者萬數。漢主夜遁,驛人自擔燒鐃鎧斷後,僅得入白帝城,其舟船、器械,水、步軍資,一時略盡,屍骸塞江而下。——《資治通鑑·魏紀·魏紀一》

同樣都是三場大戰的戰敗者 曹操,劉備和袁紹的差距爲何那麼大 第3張

反觀曹操雖然在赤壁之戰遭受大敗,但是卻沒有傷及曹操的根本。史書上記載曹操在赤壁之戰損失了一半的部隊,但這些部隊都是從荊州招降的水軍。而曹操的騎兵部隊以及步兵部隊,只損失了幾萬人,這些軍隊的損失對曹操來說並不能傷及他的元氣。

二:袁紹跟劉備流失大量人才

在官渡之戰之前,袁紹手底下可謂是人才濟濟,文有田豐、逢紀、許攸、沮授、郭圖、審配等一干謀士,武有顏良、文丑、高覽、張郃、淳于瓊等一干猛將。然而經過官渡之戰,沮授被俘、許攸投敵、田豐下獄,郭圖、審配、逢紀不堪重用。武將集團則是更慘,袁紹最爲信賴的顏良文丑,死於官渡之戰,高覽、張郃直接投降了曹操,淳于瓊也死在了曹操的手中。

同樣都是三場大戰的戰敗者 曹操,劉備和袁紹的差距爲何那麼大 第4張

再說夷陵之戰的劉備,跟袁紹的情況也差不了多少。劉備在發動夷陵之戰的時候,所帶領的將領在歷史上不是很出名,分別是吳班、馮習、張南、趙融、廖化、傅彤、輔匡、陳式、杜路以及劉寧十員戰將。他們都是跟隨劉備南征北戰的老將,經歷過戰場的磨練,日後肯定能夠成爲獨擋一面的大將軍,看看廖化以後的地位就能看得出了。但是在夷陵之戰結束後,僅有吳班、廖化、輔匡、陳式四位將領返回蜀地,其他六人有四人戰死,還有兩人則投降了東吳。

在文臣方面,劉備也帶了黃權、程畿、馬良和陳震等一干謀士,然而經歷夷陵之戰的洗禮,這些人死的死,降的降,最後只剩下陳震一人返回蜀地。

因爲一場夷陵之戰,劉備儲備人才全部損失殆盡,以至於到了諸葛亮時代,只剩下寥寥無幾的人才,最終諸葛亮只能親力親爲,在北伐的路上病死了。

同樣都是三場大戰的戰敗者 曹操,劉備和袁紹的差距爲何那麼大 第5張

三:袁紹跟劉備看不到希望

袁紹在發動官渡之戰之前,擁有幽州、冀州、青州、幷州四州的土地,是當時最強大的諸侯勢力。袁紹做的只要慢慢磨死曹操,繼而整個天下就都是袁紹的了。然而袁紹偏偏就是要跟曹操打決戰,最後沒有打過曹操,損失了大量精銳。一直成功的袁紹,突然遭到這麼大的失敗,內心十分自責,最終鬱鬱而終。

而劉備則跟袁紹又不同,劉備一生失敗無數。只有佔領益州之後,劉備的事業纔有起色。但是東吳從他的手中奪走了荊州,劉備必須賭一把,將荊州奪回來,劉備纔有機會統一天下。然而這一場豪賭,劉備全都輸光了,而且劉備再也看不到一統天下的希望,最後含恨離開了人世。

同樣都是三場大戰的戰敗者 曹操,劉備和袁紹的差距爲何那麼大 第6張

曹操跟他們兩位比起來,反正在赤壁之戰前就一直吃敗仗,曹操就是在一次次失敗中,才走到今天的地位。何況赤壁之戰沒有傷及曹操的根本,所以曹操依然可以瀟灑地面對以後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