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千秋人物 > 帝王將相 > 杜甫一生都在爲諸葛亮作詩,諸葛亮的粉絲有哪些?

杜甫一生都在爲諸葛亮作詩,諸葛亮的粉絲有哪些?

來源:風趣史記網    閱讀: 2.4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給大家準備了:古往今來諸葛亮的粉絲們,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快來看看吧!

諸葛大名垂宇宙,千載誰堪伯仲間!

上半句是杜甫的詩,下半句是陸游的詩,時隔數百年卻意思相契,恰可合而爲一。這兩位大詩人,也是諸葛丞相的兩位重量級名人粉絲。

杜甫一生都在爲諸葛亮作詩,諸葛亮的粉絲有哪些?

蜀漢丞相:諸葛亮

杜甫一生爲孔明做詩,至今遺存十二首;陸游一生爲孔明做詩,至今遺存十四首。其中杜甫之《蜀相》《詠懷古蹟》,陸游之《書憤》,亦是千年以下吟詠孔明的不朽名篇。

《蜀相》 杜甫 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 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 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詠懷古蹟》 杜甫 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遺像肅清高。 三分割據紆籌策,萬古雲霄一羽毛。 伯仲之間見伊呂,指揮若定失蕭曹。 福移漢祚難恢復,志決身殲軍務勞。

《書憤》 陸游 早歲那知世事艱,中原北望氣如山。 樓船夜雪瓜州渡,鐵馬秋風大散關。 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 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

其實,自星隕五丈原千載之下,諸葛丞相的鐵桿粉絲又豈止這兩位大詩人?以下可以開列一個長長的名單,那些生平功業文章不顯的人,甚至都難以躋身其中。

在蜀漢政權的數十年曆史上,從後主劉禪以下,蔣琬、費禕、董允、姜維等諸重臣到各大小臣僚,可說無一人不是孔明粉絲;“丞相”這個詞在蜀漢便是孔明的專屬稱呼,論政者言必稱之,代表着和“先帝”劉備等同的最高政治正確。

哪怕是與他爲敵的李嚴、對他施政有非議的廖立,在流放地一聽說孔明死訊,便徹底絕望而死。因爲他們皆知道,唯有孔明纔有足夠的心胸和豁達來赦免他們,令他們重新回到政治舞臺。

自古以來,能讓政敵真心實意爲其流淚、悲傷的政治家,能有幾人?這正是孔明的過人魅力所致。

非蜀漢的同時代名人中,孔明的鐵桿粉絲,非東吳大帝孫權莫屬。他不但在蜀吳兩國的正式盟書中直書「諸葛丞相德威遠著,翼戴本國,典戎在外,信感陰陽,誠動天地」,而且對孔明之侄諸葛恪稱讚孔明「丞相受遺輔政,國富刑清,雖伊尹格於皇天,周公光於四表,無以遠過」,毫無半點身爲盟國君主的矜持。

杜甫一生都在爲諸葛亮作詩,諸葛亮的粉絲有哪些? 第2張

而孫權臨終之所以選擇諸葛恪做自己的託孤大臣,很大程度上就因爲他是孔明的親侄子,也確實表現出相當的軍政才能,纔會愛屋及烏,對其寄予厚望。

(ps:諸葛亮執政後整整四十年,吳蜀兩國互通互助,並立抗敵,人員交往頻繁,經濟交流密切,不聞刀兵之聲,弟兄同居高位,更絲毫不忌諱對彼此朝政、人事安排的點評和建議,留下多樁相關逸話,堪稱先秦之後,大分裂時代各割據政權所罕有的友好盟邦典範。直到劉禪投降後,吳軍才終於西進,爲新奉魏旗的蜀國舊將所阻。那卻和已滅亡的蜀漢無關了。)

孫權之後,第二個孔明的實力派鐵桿粉絲,當屬最終一統三國的晉武帝司馬炎。作爲孔明的宿敵之孫,他一生心念地偶像,便是這個讓自己祖父畏之如虎的敵國勁敵。某種意義上,司馬懿的子孫征服了天下,卻又在精神上敬服於諸葛孔明。

杜甫一生都在爲諸葛亮作詩,諸葛亮的粉絲有哪些? 第3張

蜀漢滅亡後,司馬炎特別派自己的親信將領陳勰去學習孔明練兵陣法,以教禁軍五營士;又特令陳壽整理《諸葛亮集》奉上,閱畢後大讚:「善哉,使我得此人以自輔,豈有今日之勞乎!」認爲西晉開國滿朝文武,無一人才具能與孔明相比。

諸葛亮之孫諸葛京,因其祖父之名,授東宮舍人,累官至江州刺史高位。終晉一朝,琅琊諸葛氏皆是士林敬重的高門大姓,代代簪纓。

而司馬炎之後的晉朝同樣秉承了開國君主的態度。東晉一朝每當幼主即位,託孤權臣,無不說「如諸葛武侯、王丞相(王導)故事」,將孔明更置於東晉政權的實際奠基人王導之前。東晉還特意追封孔明爲武興王,亦是史上首次追封孔明王爵。

【先是,陳勰爲文帝所待,特有才用,明解軍令。帝爲晉王,委任使典兵事。及蜀破後,令勰受諸葛亮圍陣用兵倚伏之法,又甲乙校標幟之制,勰悉暗練之,遂以勰爲殿中典兵中郎將,遷將軍。久之,武帝每出入,勰持白獸幡在乘輿左右,鹵簿陳列齊肅。】

【太康末,武帝嚐出射雉,勰時已爲都水使者,散從。車駕逼暗乃還,漏已盡,當合函,停乘輿,良久不得合,乃詔勰合之。勰舉白獸幡指麾,須臾之間而函成。皆謝勰閒解,甚爲武帝所任。】——《晉書 志第十四 職官》

【又漢時都肄已有孫吳六十四陣。竇憲常勒八陣擊匈奴。晉馬隆用八陣以復涼州。陳勰持白虎幡,以武侯遺法教五營士。】——《讀史方輿紀要卷六十九》

晉朝執政、大司馬桓溫西征,在途徑峽口八陣圖遺蹟時,提筆寫在《八陣圖》一詩,爲歷朝名人中較早吟詠孔明的詩句:「望古識其真,臨源愛往跡。恐君遺事節,聊下南山石。」,並勒石以銘。

桓溫攻滅成漢,入據蜀中後,尋訪到曾見過孔明的小吏,時年已百餘歲,特意問他:諸葛丞相可與當今何人相比?小吏雲:「自諸葛公逝後,無人能比」。一生倨傲自得的桓溫歎服。

杜甫一生都在爲諸葛亮作詩,諸葛亮的粉絲有哪些? 第4張

【桓溫徵蜀,猶見武侯時小吏,年百餘歲。溫問:“諸葛丞相今誰與比?”答曰:“諸葛在時,亦不覺異,自公沒後,不見其比。”】

書聖王羲之也是孔明的粉絲,他曾在評價荀彧、孔明的文章裏,明確認爲孔明“經國達治無間然,處事而無玷累,獲全名於數代”,勝於荀彧“獲譏於憂卒,意長恨恨”,正是“命世大才,以天下爲心者。”

【荀、葛各一國佐命宗臣,觀其轍跡,實奇士也。然荀獲譏於憂卒,意長恨恨,謂其弘濟之心,宜被大道;諸葛經國達治無間然,處事而無玷累,獲全名於數代。至於建鼎足之勢,未能忘已,所謂命世大才,以天下爲心者,容得爾乎?】

前秦帝國天王苻堅是個cosplay愛好者,他特意封自己的得力輔弼王猛爲武侯,就是爲了彰顯他們君臣「異符同契,若玄德之遇孔明也」。王猛亦不負其厚望,法孔明治蜀之法以治國,令前秦國力大增,從關中一隅鯨吞中原,鼎盛時疆域十分天下有其七八。

杜甫一生都在爲諸葛亮作詩,諸葛亮的粉絲有哪些? 第5張

大唐開國軍神李靖李衛公,對孔明的軍事才能評價甚高,完全推翻了陳壽著《三國志》時認爲孔明“奇謀非長、將略爲短”的結論。認爲孔明用兵之術,「戎卒欲輯,令行禁止,兵利甲堅,氣銳而嚴,力全而勁,豈可速而犯之耶」,甚至可與秦國軍神白起相比。而司馬懿之據守,正如廉頗之拒白起,“蓄盈待竭,避其鋒勢”,是唯一抗拒這種虎狼之師的對策。

杜甫一生都在爲諸葛亮作詩,諸葛亮的粉絲有哪些? 第6張

這也正和李世民在《晉書·宣帝紀》裏評價司馬懿“閉軍固壘,莫敢爭鋒,生怯實而未前,死疑虛而猶遁”遙相呼應。兩大戰神級人物的一致共識:不是宣王不給力,而是對手太強大。

【其雄略內斷,英猷外決,殄公孫於百日,擒孟達於盈旬,自以兵動若神,謀無再計矣。擁衆西舉,與諸葛相持。抑其甲兵,本無鬥志,遺其巾幗,方發憤心。杖節當門,雄圖頓屈,請戰千里,詐欲示威。且秦蜀之人,勇懦非敵,夷險之路,勞逸不同,以此爭功,其利可見。而返閉軍固壘,莫敢爭鋒,生怯實而未前,死疑虛而猶遁,良將之道,失在斯乎!夫征討之策,豈東智而西愚?】——李世民《晉書·宣帝紀》

【兵之情雖主速,乘人之不及。然敵將多謀,戎卒欲輯,令行禁止,兵利甲堅,氣銳而嚴,力全而勁,豈可速而犯之耶?”答曰:“若此,則當卷跡藏聲,蓄盈待竭,避其鋒勢,與之持久,安可犯之哉!廉頗之拒白起,守而不戰;宣王之抗武侯,抑而不進,是也。】——《通典·李衛公兵法》

疑爲後世託名所撰,將李世民和李靖的問答輯錄成書,被北宋官方列爲《武經七書》之一的《唐李問對》,更對孔明用兵之術推崇備至,贊其“戰必勝,守必固”。

【靖曰:「武侯有所激云爾。《孫子》曰:‘教道不明,吏卒無常,陳兵縱橫,曰亂。’自古亂軍引勝,不可勝紀。夫教道不明者,言教閱無古法也;吏卒無常者,言將臣權任無久職也;亂軍引勝者,言己自潰敗,非敵勝之也。是以武侯言:兵卒有制,雖庸將未敗;若兵卒自亂,雖賢將危之,又何疑焉?」 靖曰:「諸葛亮以石縱橫布爲八行,方陳之法即此圖也。臣嘗教閱,必先此陳。世所傳《握機文》,蓋得其粗也。」 靖曰:「臣所本諸葛亮八陳法也。大陳包小陳,大營包小營,隅落鉤連,曲折相對。古制如此,臣爲圖因之。故外畫之方,內環之圓,是成六花,俗所號爾。」 靖曰:「觀其文,跡其事,亦可差別矣。若張良、范蠡、孫武,脫然高引,不知所往,此非知道,安能爾乎?若樂毅、管仲、諸葛亮,戰必勝,守必固,此非察天時地利,安能爾乎?其次王猛之保秦,謝安之守晉,非任將擇才,繕完自固,安能爾乎?故習兵之學,必先由下以及中,由中以及上,則漸而深矣。不然,則垂空言,徒記誦,無足取也。」】——《武經七書·唐李問對》

在唐朝,除杜甫這個鐵桿孔明粉外,還有很多詩人都曾爲孔明書寫名篇,多加讚頌,包括了李白、白居易、岑參、元稹、劉禹錫、李商隱、溫庭筠等名人。

李白:《讀諸葛武侯傳書》漢道昔雲季,羣雄方戰爭。霸圖各未立,割據資豪英。赤伏起頹運,臥龍得孔明。當其南陽時,隴畝躬自耕。魚水三顧合,風雲四海生。 武侯立岷蜀,壯志吞鹹京。何人先見許,但有崔州平。餘亦草間人,頗懷拯物情。晚途值子玉,華髮同衰榮。託意在經濟,結交爲弟兄。毋令管與鮑,千載獨知名。

杜甫《八陣圖》:功蓋三分國,名成八陣圖。江流石不轉,遺恨失吞吳。

《夔州歌》:武侯祠堂不可望,中有松柏參天長。干戈滿地客愁破,雲日如火炎天涼。

《佚名》 :長星昨夜墜前營,訃報先生日此傾。虎帳不聞施號令,麟臺惟有著勳名。空餘門下三千客,辜負胸中十萬兵。好看綠陰清晝裏,於今無復雅歌聲。

《古柏行》:扶持自是神明力,正直幾因造化功。大廈如傾要樑棟,萬牛回首丘山重。不露文章世已驚,未辭剪伐誰能送。苦心豈免容螻蟻,香葉終經客鸞鳳。志士幽人莫怨嗟,古來才大難爲用!

《閣夜》:歲暮陰陽催短景,天涯霜雪霽寒宵。五更鼓角聲悲壯,三峽星河影動搖。野哭幾家聞戰伐,夷歌數處起漁樵。臥龍躍馬終黃土,人事依依漫寂寥。

《諸葛廟》:久遊巴子國,屢入武侯祠。竹日斜虛寢,溪風滿薄帷。君臣當共濟,賢聖亦同時。翊戴歸先主,併吞更出師。蟲蛇穿畫壁,巫覡醉蛛絲。欻憶吟樑父,躬耕也未遲。

李商隱《佚名》:魚鳥猶疑畏簡書,風雲長爲護儲胥。 徒令上將揮神筆,終見降王走傳車。 管樂有才真不忝,關張無命欲何如? 他年錦裏經祠廟,梁父吟成恨有餘。

《武侯廟古柏》:蜀相階前柏,龍蛇捧閟宮。陰成外江畔,老向惠陵東。大樹思馮異,甘棠憶召公。葉凋湘燕雨,枝拆海鵬風。玉壘經綸遠,金刀歷數終。誰將《出師表》,一爲問昭融!

溫庭筠《經五丈原》:鐵馬雲雕共絕塵,柳陰高壓漢宮春。天清殺氣屯關右,夜半妖星照渭濱。下國臥龍空寤主,中原逐鹿不由人。象牀寶帳無言語,從此譙周是老臣。

白居易《佚名》:先生晦跡臥山林,三顧那逢賢主尋。魚到南陽方得水,龍飛天外便爲霖。託孤既盡殷勤禮,報國還傾忠義心。前後出師遺表在,令人一覽淚沾襟。

元稹《佚名》:撥亂扶危主,殷勤受託孤。英才過管樂,妙策勝孫吳。凜凜出師表,堂堂八陣圖。如公存盛德,應嘆古今無!

岑參《先主武侯廟》:先主與武侯,相逢雲雷際。感通君臣分,義激魚水契。遺廟空蕭然,英靈貫千歲。

劉禹錫《蜀先主廟》:天下英雄氣,千秋尚凜然。勢分三足鼎,業復五銖錢。得相能開國,生兒不象賢。淒涼蜀故妓,來舞魏宮前。

《觀八陣圖》:軒皇傳上略,蜀將運神機。水落龍蛇出,沙平鵝鸛飛。波濤無動事,鱗介避餘威。會有知兵者,臨流指是非。

輔佐唐憲宗削平不服藩鎮,實現“元和中興”的唐朝名相裴度,在成都武侯祠外,親筆撰寫《蜀漢丞相諸葛武侯祠堂碑》,認爲史上過往諸賢,能兼具事君之節、開國之才、立身之道、治人之術者,唯蜀相諸葛公也。並讚頌孔明施政「法加於人也,雖死徙而無怨;德及於人也,雖奕葉而見思」,可與伊尹、周公、管仲、晏嬰,蕭何、張良,易代而論。篇末更以「蜀國之風,蜀人之心,錦江清波,玉壘峻岑,入海際天,知公德音」,寄遙思於千古。

杜牧則將孔明列入從西周至唐末的古今二十名將之列,認爲他們皆是「考古校今,奇祕長遠,策先定於內,功後成於外」之人。

【有齊太公,秦有王翦,兩漢有韓信、趙充國、耿恭、虞詡、段熲,魏有司馬懿,吳有周瑜,蜀有諸葛武侯,晉有羊祜、杜公元凱(杜預),樑有韋睿,元魏有崔浩,周有韋孝寬,隋有楊素,國朝有李靖、李勣、裴行儉、郭元振。如此人者,當此一時,其所出計畫,皆考古校今,奇祕長遠,策先定於內,功後成於外。】——杜牧《注孫子序》

唐肅宗時期,朝廷設置武廟,以呂尚爲武聖,張良爲亞聖,孔明與孫武、吳起、樂毅、田穰苴、白起、韓信、李靖、李勣等著名軍事家同列武廟十哲。到唐德宗時期才增加了其他六十四位名將。這一設置也爲其後的宋朝所沿襲。

到了宋朝,著名政治家、神宗時宰相王安石,對孔明評價亦甚高,認爲孔明「屢以弱攻強,孤出照一方。」

蘇軾的《大江東去》讚頌周郎名傳千古,而他對孔明評價之高,其實更勝周郎。東坡年少氣盛時,曾對孔明“仁義詐力雜用”以欺劉璋取天下,不無微辭。

而到久經宦海風雲後,他的觀點亦發生了巨大轉變,在給孔明畫像題詞時,讚頌孔明如神似仙。並作詩讚嘆孔明爲“兩漢三國三代王者之佐”;出師二表上追伊尹,非秦漢而下中人所能及。

王安石《諸葛武侯》: 漢日落西南,中原一星黃。羣盜伺昏黑,聯翩各飛揚。武侯當此時,龍臥獨摧藏。掉頭梁父吟,羞與衆爭光。 邂逅得所從,幅巾起南陽。崎嶇巴漢間,屢以弱攻強。暉暉若長庚,孤出照一方。勢欲起六龍,東回出扶桑。惜哉淪中路,怨者爲悲傷.豎子祖遺策,猶能走強梁。

《感舊》:慟哭楊顒爲一言,餘風今日更誰傳,區區庸蜀支吳魏,不是虛心豈得賢? 【密如神鬼,疾如風雷。進不可當,退不可追。晝不可攻,夜不可襲。多不可敵,少不可欺。前後應會,左右指揮。移五行之性,變四時之令。人也?神也?仙也?吾不知之,真臥龍也!】——蘇軾《諸葛武侯畫像贊》

【西漢之士多知謀,薄於名義;東漢之士尚風節,短於權略。兼之者,三國名臣也。孔明巍然三代王者之佐,殆未易以世論。 諸葛孔明臥草廬中,與先主論曹操孫權,規取劉璋, 因蜀之資, 以爭天下,終身不易其言。】

【孔明出師二表,簡而且盡,直而不肆,大哉言乎與伊訓說命相表裏,非秦漢而下,以事君爲悅者所能至。臣以爲宜如諸葛亮之治蜀,王猛之治秦,使天下悚然,人人不敢飾非,務盡其心。】——蘇軾《三國名臣贊》

蘇軾《隆中》:諸葛來西國,千年愛未衰,今朝遊故里,蜀客不勝悲。誰言襄陽野,生此萬乘師。山中有遺貌,矯矯龍之姿。 龍蟠山水秀,龍去淵潭移。空餘蜿蜒跡,使我寒涕垂。

《八陣磧》:平沙何茫茫,彷彿見石蕝。蹤橫滿江上,歲歲沙水逝。孔明死已久,誰復辨行列。神兵非學到,自古不留訣。 至人已心悟,後世徒妄說。自從漢道衰,蜂起盡奸傑。英雄不相下,禍難久連結。驅民市無煙,戰野江流血。萬人賭一擲,殺盡如沃雪。不爲久遠計,草草常無法。 孔明最後起,意欲掃羣孽,崎嶇事節制,隱忍久不決。志大遂成迂,歲月去如瞥。六師紛未整,一日英氣折。惟餘八陣圖,千古壯夔峽。

南宋時期,因爲自視正統卻丟失中原,和蜀漢面臨的局面有相似處,“王師北上,光復中原”成了時代最強音,和女真金國絕不妥協並立更是所有仁人志士的共同呼聲。是以《正議》、前後《出師表》倡導的“王業不偏安、漢賊不兩立”,特別能得到廣泛認同。

岳飛拜謁武侯祠時,觀竟至淚下,轉側難眠,心神激盪,遂筆走龍蛇,書《前後出師表》以抒胸臆, 嘗言「讀《出師表》而不泣,則其人必不忠也。」成都的武候祠,南陽的武候祠及湯陰的岳廟,至今皆有嶽王所書碑文拓本。

杜甫一生都在爲諸葛亮作詩,諸葛亮的粉絲有哪些? 第7張

【紹興戊午秋八月望前,過南陽,謁武侯祠,遇雨,遂宿於祠內。更深秉燭,細觀壁間昔賢所贊先生文祠、詩賦及祠前石刻二表,不覺淚下如雨。是夜,竟不成眠,坐以待旦。道士獻茶畢,出紙索字,揮涕走筆,不計工拙,稍舒胸中抑鬱耳。岳飛並識。】——岳飛·書《前後出師表》跋言。

杜甫一生都在爲諸葛亮作詩,諸葛亮的粉絲有哪些? 第8張

南宋理學大家朱熹,對孔明治國法申韓之術,授後主《六韜》,頗有微辭,認爲是“所學不盡純正”,“病於粗疏”,“故不能盡善”,

但從其重義輕利、重道德輕功業爲出發點,認爲孔明“天資甚美,氣象宏大”,“有儒者氣象,後世無與倫比”,對孔明評價之高,已到「三代以下,必義爲之,只有一個諸葛孔明」,可與顏子、孟子相提並論的地步,而唐太宗李世民、漢高祖劉邦、西楚霸王項羽等帝王將相,利字當頭,皆歸其下。

朱熹雖然對孔明是八褒二貶,算不得徹底的鐵桿粉,但他的評價確實影響了其後元、明、清諸代數百年,也讓孔明在其後一衆理學名家口中,衆口一詞到了“豈屑與管仲、樂毅爲伍”、可與伊尹、姜尚、周公相齊名的地步。

朱熹、陸游、辛棄疾三人互爲知交好友,比之道學大儒朱熹,一生心念不忘北伐收復失地的陸、辛二人,對孔明有更多的認同感。辛稼軒自負文韜武略,做《賀新郎》《滿江紅》,皆以孔明自詡。

杜甫一生都在爲諸葛亮作詩,諸葛亮的粉絲有哪些? 第9張

而陸放翁對孔明推許之情,不下杜工部,一生多次詩作皆提及孔明,將鬱郁不得志、閒居鄉間的自己比爲隆中臥龍,期待有先主劉備一樣的明主來迎,令自己壯志得償。

辛棄疾:《賀新郎》: 把酒長亭說。看淵明、風流酷似,臥龍諸葛。何處飛來林間鵲?蹙踏鬆梢殘雪,要破帽多添華髮。剩水殘山無態度,被疏梅料理成風月。兩三雁,也蕭瑟。 佳人重約還輕別。悵清江、天寒不渡,水深冰合。路斷車輪生四角,此地行人銷骨。問誰使君來愁絕?鑄就而今相思錯,料當初費盡人間鐵。長夜笛,莫吹裂。

《滿江紅》:笳鼓歸來,舉鞭問,何如諸葛。人道是,匆匆五月,渡瀘深入。白羽風生貔虎噪,青溪路斷猩鼯泣。早紅塵,一騎落平岡,捷書急。 三萬卷,龍韜客.渾未得,文章力。把詩書馬上,笑驅鋒鏑。金印明年如斗大,貂蟬卻自兜鍪出。待刻公勳業到雲霄,浯溪石。

陸游:《遊諸葛武侯書檯》:沔陽道中草離離,臥龍往矣空遺祠。當年典午稱滑賊,氣喪不敢當王師。定軍山前寒食路,至今人祠丞相墓。松風想象梁父吟,尚憶幡然答三顧。出師一表千載無,遠比管樂蓋有餘。世上俗儒寧辦此,高臺當年讀何書?

《喜譚得稱歸》:少鄙章句學,所慕在經世.諸公薦文章,頗恨非素志。一朝落江湖,爛漫得自恣.討論極王霸,事業窺草渭。孔明景略間,卻立頗秕睨。從人無一欣,對食有三喟。譚侯信豪攜,可共不朽事.天涯再相間,握手更拭淚。欲尋西郊路,斗酒傾意氣.浩歌君和我,勿作尋常醉。

《感秋》:秋色關河外,秋聲天地間。壯士感此時,朝鏡凋朱顏。一身寄空谷,萬里夢天山。噫鳴怒眥裂,憤激悲涕潸。古來真龍駒,未必置天閒。長鬆倒澗壑,委棄同蓁菅。得志未可測,淡笑濟時艱。凜然出師表,一字不可刪。

《病起書懷》:病骨支離紗帽寬,孤城萬里客江干。位卑未敢忘憂國,事定猶須待闔館。天地神靈扶廟社,京華父老望和鑾。出師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燈更細看。

《感惜》:五丈原頭秋色新,當時許國欲忘身。長安之西過萬里,北斗以南惟一人。往事以如遼海鶴,餘年空羨葛天民。腰間白羽凋零盡,卻照清溪整角巾。《二月二十四日作》:棠梨花開社酒濃,南村北村鼓鼕鼕。且祈麥熟得飽飯,敢說谷賤復傷農。崖州百里竄酷英,湖南幾時起臥龍。但願諸賢集廊廟,書生窮死勝封侯。

《暮歸馬上作》:石筍街頭日落時,銅壺閣上角聲悲。不辭與世終難捨,惟恨無人粗見知。寶馬俊遊春浩蕩,江漏豪飲夜淋漓。醒來剩欲吟樑父,千古隆中可與期。

《過野人家有感》:縱轡江皋送夕暉,誰家井臼映荊扉?隔籬犬吠窺人過,滿箔蠶飢待葉歸。世態十年看爛熟,家山萬里夢依稀。躬耕本是英雄事,老死南陽未必非。

《懷舊》:狼煙不舉羽書稀,幕府相從日打圍。最憶定軍山下路,亂飄紅葉滿戎衣。

《山南行》:我行山南已三日,如繩大路東西出。平川沃野望不盡,麥隴青青桑鬱郁。低近函秦氣俗豪,鞦韆蹴鞠分明曹。苜宿連雲馬蹄健,楊柳夾道車聲高。古來歷歷興亡處,舉目山川尚如故。將軍壇上冷雲低,丞相祠前春如暮。國家四紀失中原,師出江淮未易吞。會看金鼓從天下,卻用關中作本根。

《諸葛書檯》:丞相名垂汗簡青,書檯猶在誰復登。隆中魚水三分業,江上風雲八陣騰。還向綸巾瞻氣象,尚留祠廟傍邱陵。憑欄一嘯吟樑父,銅雀高高未曾變。

《彌牟八陣原上》:漢中四百天所命,老賊方持太阿柄。區區樑益豈足支,不忍安坐觀異姓。遺民亦知王室在,閏位那幹天統正。公雖已沒有神靈,猶假賊手誅鍾鄧。前年我過沔陽祠,再拜奠俎衰淚迸。潔齊請作送迎詩,精忠大義神其聽。

到了南宋末年,面對大廈將傾、神州陸沉而無力迴天,文天祥更對孔明當年感同身受,託古言志,抒發莫以成敗論英雄,唯留丹心照古今至志。不朽名篇《正氣歌》中,稱頌《出師表》是“鬼神泣壯烈”,將孔明與齊太史、董狐、張良、蘇武、管寧、祖逖、嵇紹、顏杲卿、張巡、段秀實等人並列,共爲“凜烈萬古存”的華夏先賢。

杜甫一生都在爲諸葛亮作詩,諸葛亮的粉絲有哪些? 第10張

文天祥:《有感》:平生心事付悠悠,風雨燕南老楚囚。故舊相思空萬里,妻孥不見滿三秋。 絕憐諸葛隆中意,羸得子長天下游。一死皎然無復恨,忠魂多少暗荒丘。

《懷孔明》:斜谷事不濟,將星殞營中.至今出師表,讀之淚沾胸。漢賊明大義,赤心貫蒼穹.世以成敗論,操懿真英雄。

《正氣歌》:天地有正氣,雜然賦流形。下則爲河嶽,上則爲日星。於人爲浩然,沛乎塞蒼冥。皇路當清夷,含和吐明庭。時窮節乃見,一一垂丹青。在齊太史簡,在晉董狐筆。在秦張良椎,在漢蘇武節。爲嚴將軍頭,爲嵇侍中血。爲張睢陽齒,爲顏常山舌。或爲遼東帽,清操厲冰雪。或爲《出師表》,鬼神泣壯烈。或爲渡江楫,慷慨吞胡羯。或爲擊賊笏,逆豎頭破裂。是氣所磅礴,凜烈萬古存。……

明朝建國後,名臣宋濂一一駁斥前人之論,斥其“皆以權謀術數測孔明”,讚歎夏商周三代以下,惟諸葛亮一人“合於先王之道”。另一論又言,「三代以下人物之傑然者,諸葛孔明數人而已」。

方孝孺同持此論,認爲孔明是千載一人,百世之師,可與伊尹、呂尚相比,其功業不成,實爲“天實厄之”。

杜甫一生都在爲諸葛亮作詩,諸葛亮的粉絲有哪些? 第11張

宋濂:【龍門子曰:三代而下有合於先王之道者,孔明一人耳。其師以正動,義也;委身事君,忠也;開誠佈公,信也;御衆以嚴,智也;其功之不成,天也。議者則謂其“應變將略非其所長”,又謂其出師“不攻瑕而攻堅,一出師乃與魏氏角,其亡則宜”,又謂其“仁義詐力雜用以取天下,所以失之”;是皆以權謀術數測孔明,而孔明明白正大之心,初未嘗知之也。若三者之議,真蛇鼠之見哉! 】

方孝孺:【漢治任法,難乎大臣。惟忠武公,千載一人。綜覈萬變,以義而動,虎躍龍驤,天下震恐。極其智能,亂不足平。天實厄之,大勳無成。成敗紛然,處之甚暇。論其所存,伊呂流亞。古學不傳,士氣益卑。公心不亡,百世之師。】

劉基劉伯溫,做《吊諸葛武侯賦》,感慨「覽出師之遺表兮,涕淫淫其如雨。悲逝者之不回兮,逸英風於萬古。」

【天地閉塞兮,聖賢隱淪。大旱焦士兮,龍無所用其神。當運命之厄窮兮,堯舜且猶有極。委厥軀以隨化兮,亦哲人之所戚。彼狂猾之縱悖兮,履羿莽以滔天。亂倫汨典兮,流毒爲淵。夏少康之不作兮,時又無湯與武。蕨薇不可以食兮,焉煢煢而獨處。三顧之疑悃兮,跖高光之所爲。鳳凰非梧桐不棲兮,于嗟去此其安歸?瞻星芒於渭濱兮,豈皇天之叛渙。日員不可使再中兮,指桓、靈而慨嘆。昔尼父之不逢兮,寓斧鎖於春秋。誅奸邪於既死兮,於日月之昧幽。般紛紛之攘奪兮,世不以之爲殃。民彝泯滅猶一發兮,微斯人其孰明。覽出師之遺表兮,涕淫淫其如雨。悲逝者之不回兮,逸英風於萬古。】——劉基《吊諸葛武侯賦》

明代名相李東陽、大才子楊慎、明末思想家顧炎武,也都曾爲孔明撰寫詩文。

李東陽《五丈原》:五丈原頭動地鼓,魏人畏蜀如畏虎。營門不開呼者怒,揮戈指天天宇漏。將星墜空化爲土,煉石心勞竟何補。侯歸上天多舊武,羽爲前驅飛後拒。鬼魂不逐降王車,長爲英孫朝烈祖。

楊慎《武侯廟》:劍江春水綠沄沄,五丈原頭日又曛。舊業未能歸後主,大星先已落前軍。南陽祠宇空秋草,西蜀關山隔暮雲。正統不慚傳萬古,莫將成敗論三分。

顧炎武《諸葛丞相渡瀘》:火山橫日幕,銅澗亙天徼。亂樹雲南國,交繩火外橋。枕戈穿通赭,帶甲上召珧。深思危大業,隆眷初先朝。更有親賢表,宮廷告百僚。

王夫之於《讀通鑑論》中,感慨孔明《誡子書》遺言,「可以質鬼神,可以信君父,可以對僚友,可以示百姓」,大公之心,恰如大象無形,大音希聲。並認爲孔明不能北定中原、復已亡之社稷,是後主無識,僅屈於形勢依賴孔明,而不能真正信服和履行孔明之道。

【武侯之言曰:“淡泊可以明志。”誠淡泊矣,可以質鬼神,可以信君父,可以對僚友,可以示百姓,無待建鼓以亟鳴矣。…… 若志晦不章、憂讒畏譏之疏遠小臣,屑屑而自明者。嗚呼!於是而知公之志苦而事難矣。後主者,未有知者也,所猶能持守以信公者,先主之遺命而已。先主曰:“子不可輔,君自取之。”斯言而入愚昧之心,公非剖心出血以示之,豈能無疑哉?身在漢,兄弟分在魏、吳,三國之重望,集於一門,關、張不審,挾兵故舊以妒其登庸,先主之疑,蓋終身而不釋。施及嗣子之童昏,內而百揆,外而六軍,不避嫌疑而持之固,含情不吐,誰與諒其志者?然則後主之決於任公,屈於勢而不能相信以道,明矣。公乃諄諄然桑田粟帛、竭底蘊以告,元求於當世,其孤幽之忠貞,危疑若此,而欲北定中原、復已亡之社稷也,不亦難乎?】——王夫之《讀通鑑論》

到了清代,康熙帝定下基調,歷代爲人臣者,惟孔明能真正履行「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乾隆帝將孔明評爲「三代以下第一流人物」。他們的出發點皆是表彰孔明的“公忠”,將孔明塑造成一個忠君完人。

受其羅織文網調教的清代文人們當然不敢造次,愈發將孔明擡高得無以復加,到了完美聖賢之境。

如那位改編《三國演義》,其改版通行天下的毛宗崗,稱頌孔明「歷稽載籍,賢相林立,而名高萬古者莫如孔明……比管、樂則過之,比伊、呂則兼之,是古今來賢相中第一奇人」

而如李光地等理學家,則將孔明用正非奇的用兵風格,加上道德色彩,宣稱這是「仁義之師不爲行險僥倖之舉,自可堂堂正正出之」,「一切皆聖賢真派,從無雜霸之術,亦從無雜霸之心,豈屑與管、樂爲伍」,已近宋襄公式迂腐之論。至於道德減分的劉備襲取劉璋一事,「倡自法正,成於龐統」,更與孔明無關。他們口中的完美道德偶像,忠君楷模,已離歷史上的孔明愈行愈遠,就不必細論了。

【南陽之藪,有龍而蟠。金玉其音,碩人之寬。昭烈下賢,三顧彌處。風雲蒸變,乃出其淵。東聘吳都,羽扇綸巾。嶪嶪樓船,煌煌火焰。摧曹和孫,克定益州。乃集其勢,乃成其謀。白帝託孤,實肩重任。盡瘁鞠躬,王臣之藎。七擒六出,八陣千井。集思廣益,淡泊寧靜。察變以明,動物以誠。奸回丕革,宮府肅清。諸葛大名,星輝雲爛。惟公一身,存亡系漢。 】

【諸葛孔明爲三代以下第一流人物,約其生平,亦曰公忠二字而已。公故無我,忠故無私,無我無私,然後志氣清明而經綸中理。故其言曰:“我心如稱,不能爲人作輕重。”所謂止水無心兩平量,晚鏡無心而照形,以物爲心而不逐於物者也,尤不可及者。孔明之器識規模,三代以下未見其倫比,而況區區一隅之人士乎!仍數戒羣吏勤攻其過失,其虛以受人,而不敢自是如此,此其所以肩隨於伊、呂也欽!】——乾隆帝《日知薈說》

清末名臣曾國藩,文人典兵,才兼軍政,一生以諸葛孔明和王陽明爲自己效仿楷模,對《出師表》從自己角度做了解讀。讚歎其「其志願之宏大,事勢之艱危,亦古今所罕見」,是“襟度遠大思慮精微”之不朽文章。

杜甫一生都在爲諸葛亮作詩,諸葛亮的粉絲有哪些? 第12張

【古人絕大事業,恆以精心敬慎出之。以區區蜀漢一隅,而欲出師關中,北伐曹魏,其志願之宏大,事勢之艱危,亦古今所罕見。而此文不言其艱鉅,但言志氣宜恢宏,刑賞宜平允,君宜以親賢納言爲務。臣宜以討賊進諫爲直而已。故知不朽之文,必自襟度遠大思慮精微始也。前漢宮禁,尚參用士人。後漢宮中,如中常侍、小黃門之屬,則悉用閹人,不復雜調他士,與府中有內外之分,大亂朝政。諸葛公鑑於桓、靈之失,痛憾閹官,故力陳宮府序宜爲一體,蓋恐宦官日親、賢臣日疏、內外隔閡也。公以丞相而兼元帥,凡宮中府中以及營中之事,無不兼綜,舉郭、費、董三人治宮中之事,舉向寵治營中之事,殆皆指留守成都者言之。其府中之事,則公所自治,百司庶政,皆公在軍中親爲裁決焉。】——《曾文正公全集·讀史》

綜上,星隕五丈原千八百年後,可以爲諸葛孔明開列一個長長的鐵桿名人粉絲名單:

劉備、孫權、司馬炎、李靖、杜甫、裴度、岳飛、陸游、文天祥、宋濂、李光地、乾隆帝、曾國藩……

再開列一個更長的好感名人粉絲名單:

王羲之、苻堅、桓溫、李白、白居易、岑參、元稹、劉禹錫、李商隱、溫庭筠、杜牧、王安石、蘇軾、朱熹、辛棄疾、劉伯溫、李東陽、楊慎、顧炎武、王夫之、康熙帝……

評價之高、讚頌之廣,試看古往今來,究竟幾人能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