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千秋人物 > 帝王將相 > 淵蓋蘇文的後代子女情況如何 有關於他的姓氏考證是什麼樣的

淵蓋蘇文的後代子女情況如何 有關於他的姓氏考證是什麼樣的

來源:風趣史記網    閱讀: 1.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淵蓋蘇文(603年—666年),又名淵蓋金(淵姓),扶余人,是高句麗(古代中國東北扶余民族建立的政權)末期非常具有爭議性的鐵腕軍事獨裁者。

後代情況

長子:淵男生

唐高句麗人,字元德。淵蓋蘇文長子,入唐後因避諱唐高祖李淵名而改稱泉男生。

唐高宗乾封元年(666年),嗣立爲莫離支。與二弟淵男建、淵男產不睦。嗣位初,出巡國中,以淵男建、淵男產攝政。二人遂發兵逐之,淵男生率所部契丹、靺鞨軍走保別城,遣子淵獻誠致書附唐。授平壤道行軍大總管、安撫遼東大使、持節。隨即被徵入朝,加遼東大都督、封玄菟郡公。

總章元年(668年)隨李勣攻平高句麗。以功進位右衛大將軍、晉爵卞國公。

淵蓋蘇文的後代子女情況如何 有關於他的姓氏考證是什麼樣的

儀鳳二年(677年),奉詔安輯遼東,頗能安民。

儀鳳四年(679年),卒於任、年四十六。“帝爲舉哀,贈幷州大都督。喪至都,詔五品以上官哭之,諡曰襄,勒碑著功。”(《新唐書》)

次子:淵男建

唐高句麗人,淵蓋蘇文次子。

唐高宗乾封元年(666年),與弟淵男產逐兄淵男生而自立爲莫離支。

總章元年(668年),唐朝聯合新羅的軍隊討伐高句麗,大將薛仁貴率軍擊敗淵男建。淵男建逃回平壤。高句麗王高藏命令淵男產率領首領九十八人,持白旗向唐軍統帥李績投降。但是淵男建拒絕投降,緊閉城門堅守,還多次出兵向唐朝軍隊出擊,不過屢戰屢敗。後來他將一部份軍事任務交由僧人信誠,但信誠其實是淵男生派遣到淵男建身邊的間諜,在五日之後信誠大開城門讓唐朝軍隊攻入焚城,淵男建企圖自殺但沒有成功。被俘虜之後隨高藏、同時被滅的百濟國王扶余豐等一同被獻俘於唐都長安太廟。唐高宗認爲他是舉兵抗拒的元兇,下令處死,後因淵男生的求情改判流放至黔州(今重慶市彭水縣)。

淵男建死於流放地。

三子:淵男產

唐高句麗人,淵蓋蘇文子。

乾封元年(666年),與其二兄淵男建逐長兄淵男生,擁立淵男建爲莫離支。

總章元年(668年),唐聯合新羅攻伐高麗。城將破,奉王命持白幡帥首領九十八人,至唐軍統帥李勣軍前請降。入唐,授司宰少卿,仍加金紫光祿大夫員外置同正員。

聖歷二年(699年),授上護軍,萬歲通天三年,封遼陽郡開國公,遷營繕監大匠員外置同正員。

大足元年(701年),卒於第,年六十三,葬洛陽平陰鄉。

姓氏考證

蓋蘇文是中國東北少數民族政權高句麗歷史上最著名的人物之一。唐貞觀十六年(公元642年),時任高句麗東部大人的蓋蘇文發動政變,殺害高句麗王高武,立高藏爲王,自任莫離支(相當於中原王朝的宰相)。在他執政期間,對內殘酷統治,國人不堪其苦;對外積極備戰,進攻新羅,挑起戰端,並且拒絕唐中央政府的停戰告戒,在遼東歸屬這一歷史遺留問題上與唐發生激烈矛盾,由此引發貞觀十九年(645年)唐太宗親征遼東直至高宗總章元年(668年)消滅高句麗等一系列歷史事件。由於唐徵遼東之役中著名的安市之戰和建安之戰都發生在營口地區,所以至今營口地區很多文物古蹟、民間傳說都與這段歷史有關。蓋蘇文也就因此成爲營口民間家喻戶曉的名字。

然而,對於蓋蘇文這一歷史人物的姓氏,人們的認識卻很模糊,民間傳說認爲他姓蓋(讀做“葛”),並衍生出蓋蘇貞等“蓋氏家族”成員,至今在營口的大石橋和蓋州一帶人們還對蓋蘇文之妹蓋蘇貞鎮守青石關的故事津津樂道,青石嶺附近還留有所謂的“蓋蘇貞墓”。

淵蓋蘇文的後代子女情況如何 有關於他的姓氏考證是什麼樣的 第2張

但考諸中國正史文獻,則記明確載蓋蘇文姓泉。《新唐書·高麗傳》記載:“有蓋蘇文者,或號蓋金,姓泉氏。”《資治通鑑》卷198記載:“高麗東部大人泉蓋蘇文弒殺其王武。”同書卷201又載:“乾封元年,高麗泉蓋蘇文卒,長子泉男生代爲莫離支。”可見,“蓋蘇文”只是名字,而不是姓名,他的姓名全稱應爲“泉蓋蘇文”,並且他的三個兒子也都姓“泉”:長子泉男生,《新唐書》有傳:“泉男生,字元德,高麗蓋蘇文子也……弟男建、男產知國事。”次子泉男建,史書也有記載,《資治通鑑》卷201:“泉男建遣兵襲其營,左武衛將軍薛仁貴擊破之。”

泉男生兄弟及其後裔的墓誌已大多在洛陽郊外邙山附近出土:泉男生墓誌的志蓋篆書“大唐故特進泉君墓誌”; 泉男產墓誌的志蓋題篆書曰“大周故泉府君墓誌”; 泉男生之子泉獻誠墓誌未見志蓋,志石首題“大周故左衛大將軍右羽林衛上下上柱國卞國公贈左羽林衛大將軍泉君墓誌銘並序”; 泉獻誠之孫泉毖墓誌亦未見志蓋,志石首題“唐故宣德郎驍騎尉淄川縣開國子泉君墓誌銘”,

從上述文獻記載及出土實物來看,蓋蘇文家族姓“泉”言之鑿鑿,似乎沒有可懷疑的餘地。但是,朝鮮出版的歷史著作《朝鮮通史》則寫做“淵蓋蘇文”,韓國學者徐炳國所著的《高句麗帝國史》、中國臺灣學者柏楊所著《中國人史綱》等也都寫做“淵蓋蘇文”。那麼“泉”與“淵”究竟哪個纔是本字呢?

要弄清這個問題,就要涉及到中國古代的避諱制度。在中國古代,凡是皇帝的名字一律都要回避,“犯諱”的地名、官名、人名乃至動物名都要改換爲另外一個與之相近的字。在唐代,爲了避諱唐高祖李淵的名諱,將“淵”字大多改寫爲“泉”(另有少數改作“深”)。陳垣先生在《史諱舉例》中有詳細的考證,現擷取改“淵”作“泉”的史諱數例以證之:

1、《舊唐書·列女傳》:“宋庭瑜妻魏氏,隋著作郎彥泉之後也。”彥泉當是彥淵,避唐諱追改。

2、《晉書·地理志》:“陽平郡清泉縣。”清泉,本清淵,避唐諱追改。

3、《北史·張湛傳》:“敦煌深泉人也。”深泉即深淵,避唐諱追改,唐以前不名深泉也。

4、《舊唐書·地理志》:“臨清,漢清泉縣。”清泉,漢本名清淵,唐人避諱追改。

5、《後漢書·獻帝紀》:“興平二年,殺光祿勳鄧泉。”同書《五行志》作“鄧淵”,此作泉,章懷改。

淵蓋蘇文所姓之“淵”,無疑衝犯了唐朝的國諱,因此在唐朝文獻中被改寫做“泉”, 至於淵男生兄弟,作爲高麗降將在唐朝做官,更是要“入鄉隨俗”,老祖宗的姓氏也大不過朝廷的禁忌,只好改“淵”姓“泉”了,所以在他們的墓誌上纔會出現“泉君”的字樣。

通過上述考證,我們可以看到,“淵”纔是蓋蘇文真正的姓氏,“泉”是唐代爲避諱李淵名諱所改寫的替代字,至於民間流傳的“蓋”(葛)則更屬於無稽之談了。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