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千秋人物 > 帝王將相 > 崖山之戰後,趙昺被葬在了哪裏?

崖山之戰後,趙昺被葬在了哪裏?

來源:風趣史記網    閱讀: 2.3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你們知道崖山之戰後,南宋最後一個皇帝趙昺葬身何處?接下來小編爲您講解

趙昺是南宋最後一個皇帝,宋度宗的兒子,宋端宗的弟弟,曾先後封爲信王、廣王、衛王。臨安危急時,大臣陸秀夫等人保護端宗逃亡到福建,趙昺也在母親楊淑妃帶領下,暗暗出城,逃到泉州。宋朝小朝廷到達廣東後,與元軍發生了幾場戰鬥,端宗於景炎三年(1278)4月病死,趙昺被陸秀夫、張世傑於碉洲擁立爲帝,繼續維持趙宋政權的血脈,抵抗元兵。這年5月,改年號爲祥興;6月,朝廷遷到崖山,即今廣東省新會縣南。

崖山之戰後,趙昺被葬在了哪裏?

崖山背山面海,地勢險要,其時趙昺年僅9歲。幾乎與此同時,南宋右丞相文天祥在五坡嶺(今廣東海豐)被元軍統帥張弘範的弟弟張弘正所俘,其統領的督軍府分崩離析,小朝廷的最後屏障已經瓦解。祥興二年(1279)正月,元將張弘範率水陸兩路元軍直趨崖山。面對很難攻堅的局面,張世傑下令焚燒島上行宮軍屋。陸秀夫、張世傑命令人馬全部登船,然後依山面海,將一千多條戰船排成長蛇陣,用繩索連接在一起,船的四周築起城樓,船上塗上一層厚厚的溼泥,縛上一根根長木。將趙昺的座船安置在中間,詔示將士與艦船共存亡。張弘範見宋軍戰船集結,行動不便,就先用小船裝滿柴草,澆上油,點火後乘風攻擊宋水軍。宋軍船上的溼泥阻止了火勢蔓延,長木又頂住了火船,使元軍的火攻歸於失敗。張弘範又封鎖了海口。阻斷宋軍水源,宋兵飢渴交加,處境日益困難。張弘範派人勸降,被張世傑拒絕。

2月6日,雙方進行最後的決戰。張弘範分兵四路,發動猛攻。宋軍正在拼命抵抗時,忽聽得張弘範所在的指揮船上奏起了音樂。宋軍以爲這是元軍將領在舉行宴會,戰鬥就鬆懈了一下。不料此樂聲是元軍總攻的信號,張弘範的指揮船直撲而來,箭如暴雨。元軍在亂箭掩護下,奪走了宋軍的七艘戰船。各路元軍又一齊猛撲過來,從中午到傍晚,海戰進行得異常激烈。忽然,張世傑見到一條宋船降下了旗幟,停止了抵抗,其他戰船也降下旗幟,知道大勢已去,急忙一面將精兵集中到中軍,一面派出一隻小船和十多名士兵去接皇帝趙昺,準備突圍。帝咼這時正由左丞相陸秀夫守護着,呆在一艘大船上。小船來接趙昺,陸秀夫不知這是真是假,又擔心帝昺如突圍不成而被元軍截獲,堅決拒絕。他知道君臣都難以脫身了,就連忙跨上自己的座船,仗劍驅使自己的妻子投海自盡。然後,換上朝服,回到大船禮拜趙昺,哭着說:“陛下,國事至今一敗塗地,陛下理應爲國殉身。德祜皇帝(恭帝)當年被擄北上,已經使國家遭受了極大的恥辱,今日陛下萬萬不能再重蹈覆轍了!”趙昺嚇得大哭不止。陸秀夫說完,將黃金國璽系在腰問,背起9歲的趙昺奮身躍人大海,頃刻間君臣二人就沉沒得無影無蹤。船上其他的大臣、將士聽到這個噩耗,頓時哭聲震天,幾萬人紛紛投海殉國。

崖山之戰後,趙昺被葬在了哪裏? 第2張

張世傑率領水軍餘部突圍而出,來到海陵山腳下。不久,有人帶來了陸秀夫揹負帝昺共同殉國的噩耗,張世傑悲痛不已。此時,颶風颳來,部下勸他上岸暫避。張世傑俯視着在風雨中飄搖的宋軍殘船,拒絕暫避,絕望地回答:“無濟於事了,還是與諸君共甘苦吧。”又說道:“我對趙氏也算竭力了,一君身亡,復立一君,如今又亡,我在崖山沒有殉身,這是希望元軍退後,再立新君。然而如今國事發展到如此地步,難道這是天意啊?”說完墜身入海。趙宋王朝歷經320年以後正式消亡。

少帝趙昺的屍體下落如何,後人衆說紛紜。傳說趙昺入海後數天,屍體漂到深圳的赤灣村,面目已經腐爛,但是身着龍袍。當日,附近天后廟的棟樑突然倒塌掉地,廟祝及當地父老慌忙問卜。回答說是“漂來之屍乃帝昺之骸,天后娘娘特獻棟樑爲棺”。父老即以倒地的棟樑制棺裝殮帝昺,葬於天后廟西山腳處。天后娘娘顯靈之說自然純屬迷信,但傳說中趙昺的葬處似乎已得到證實。1963年8、9月間,當地駐軍的一位炊事員上西山砍柴,偶然發現了掩映在荊叢中的一座陵墓。陵墓位於赤灣港的一處山坡上,依山面海。圓形墳丘由趙宋皇室的後人趙氏族人修建。上世紀80年代,香港趙氏宗親捐資重修,將陵墓修葺得煥然一新。一些人認爲,此墳就是趙昺墓,當初趙昺屍體漂來時,有一羣大鳥飛遮於其上,當地老百姓對宋末悲壯的一幕十分感動,所以將他葬在這裏。

有人不同意赤灣墓就是趙昺墓的說法,認爲最簡單的一個問題,是崖山跳海處離赤灣東西相距兩百餘公里,中途珠江水系各人海口水勢十分湍急,沿海島嶼無數,一個小孩的屍體無論如何是不可能漂流到赤灣的。不要說屍體會腐爛,就是躲過魚鳥之腹也沒有可能。

那麼赤灣的墓是誰的,難道與宋朝皇室沒有絲毫關係?一些人主張,此墓其實是宋端宗趙昰的墓。元軍攻佔臨安後,俘獲了宋恭帝。逃出城的陸秀夫、張世傑等人在福州立8歲的趙昰爲帝,他就是宋端宗。不久小朝廷戰事失利,端宗與大家一起逃到廣東。文天祥在粵東戰敗時,趙昰乘了戰船在惠州甲子門、井澳海面遭遇到颶風,戰船翻沉,趙昰差一點溺死。這次翻船,把這個小孩子嚇得半死,不久他死於碉洲的船上,具體地點大概就是今天深圳蛇口和香港元朗、大嶼山一帶的海灣。小皇帝的屍體,人們只能草草地埋在赤灣的海邊山上。時間一長,當地人只知道這裏埋過一個南宋小皇帝,到底是哪一位就搞不太清楚了。

崖山之戰後,趙昺被葬在了哪裏? 第3張

少帝趙昺的陵墓又在哪裏?有人認爲,這位小皇帝的屍體爲元軍所得。《崖山新舊志》記載:“陸秀夫抱帝昺赴海死,元軍求得帝之屍,得詔書之寶。楊太后聞昺死也赴海死。”這本書當然是後人的追記,但後人認爲元軍是見到了死去的小皇帝,元人當然是想得到明確的答案,證實宋朝皇帝已死,戰爭才告全面勝利。至於元人對小皇帝的屍體是怎樣處理的,由於史料的缺乏,很難講個一清二楚。

歷來廣東崖山附近的村民認爲,帝昺死後是葬在了當地。在慈元廟故址附近瀕海的地方,有一座荒墳,墓大約一丈見方,用灰沙圈作圓形,與廣東當地的墳墓形制相同,當地人說是帝昺墓。有關人員調查發現,當地沿海一帶村莊的居民有很多人姓趙,估計就是宋元最後一戰遺留下來的宋軍後裔。此墳是否真是帝昺墳墓,只能讓歷史學家給我們一個明確答案了。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