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未解之謎 > 揭祕“戈”爲何能成爲秦漢之前第一兵器?

揭祕“戈”爲何能成爲秦漢之前第一兵器?

來源:風趣史記網    閱讀: 2.0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漢語中與戰爭有關的字詞多含“戈”,字有武、戰、伐、戍等;詞有枕戈待旦、止兵息戈、大動干戈、化干戈爲玉帛、反戈一擊等。由此可看到戈在古代兵器中絕對老大的地位,這一獨特地位一直從遠古保持到秦漢。

從作戰的角度來看,戈與刀劍斧矛等相比,戰鬥力明顯遜色。戈是中國古代的一種特有帶柄兵器,可用於勾、啄、割等。它有橫刃前鋒,垂直裝柄,其內刃用於勾割,外刃可以推杵,而前鋒用來啄擊對方。當用戈鉤住敵人回拉時,自然同時也將自身的要害暴露給對方了。將敵人拉向自己的風險很大,一旦不能重創敵人,很容易反遭其害。這就不如劍與矛直接刺殺方便;如果採取啄擊的方式,戈的戰場殺傷力又明顯不如刀與斧等。

揭祕“戈”爲何能成爲秦漢之前第一兵器?

網絡配圖

那麼,戰鬥力具有很大侷限性的戈爲何能成爲古代第一兵器?可能有人要說,其他作戰力強的武器當時還沒出現。事實不是這樣的,這些更具戰鬥力的武器當時早就有了,現在出土的商朝文物中就有青銅劍、矛頭等。如斧鉞等至少在新石器時代就出現了,但在當時並沒有被大規模用作武器,而是作爲禮器及權力標誌物,有時也用作刑器。

原來,“戈”成爲秦漢之前第一兵器的主要原因與當時盛行的作戰方式有關。

先秦時期,作戰方式以馬拉木質戰車的交戰爲主。據有關資料推斷,夏代已開始使用戰車進行小規模車戰,經商代、西周以迄春秋,戰車一直是這一時期軍隊的主要作戰裝備,駕乘戰車作戰即成爲這一時期戰爭的特徵。戰車是當時的諸侯國最重要的軍事裝備,戰車的擁有量,也是衡量各國軍事力量的基本標準。

揭祕“戈”爲何能成爲秦漢之前第一兵器? 第2張

網絡配圖

車戰的基本作戰單位是乘。乘是以戰車爲中心配以一定數量的甲士和步卒(徒兵),再加上相應的後勤車輛與徒役編組而成。所以乘是車、卒組合的基本單元,也是當時軍隊的基本編制單位。古代車戰分攻守兩種,攻車直接對敵作戰,守車用於屯守及載運輜重。考古發掘證實,商代的戰車爲四馬兩輪,木質結構,重要部位一般還飾以青銅車器,西周和春秋時期戰車的形制大體略同。

作戰時,甲士在車上,步卒以兩爲單位隨同戰車行動;各戰車隊的戰車則以一定方式展開成陣。車上的甲士以手中的武器交手格鬥,如果手中的武器是矛等直擊兵器,如果一刺不中,兩車錯過後,就失去了斃敵的機會。這時,戈的鉤擊功能便可大顯其威。車上的甲士以手中的戈鉤住對方頸部或衣甲,用自身戰車奔行的力量將對方拖下來致死或殺死。當時的步軍也在作戰中普遍使用戈,舉戈執盾的戰鬥方式在先秦時期非常普遍。

車戰爲主的先秦戰爭中,戈的優勢是其他武器所無法比的,所以被列爲當時的第一兵器。

揭祕“戈”爲何能成爲秦漢之前第一兵器? 第3張

網絡配圖

直到戰國時期,各國軍隊中戰車的絕對數量仍然可觀,筆者考證,《史記·張儀列傳》就記述了當時秦軍的組成是“帶甲百餘萬,車千乘,騎萬匹”。戰國後期,鐵兵器的廣泛採用和弩的改進,使步兵得以有效地遏止密集整齊的車陣進攻。同時,由於戰車本身車體笨重,駕馭困難,特別是當參戰車輛的數量驟增以後,戰車對於戰場地形及道路條件仰賴日趨嚴重,其機動性隨之減低,而小塊耕地的大量出現又嚴重地破壞了井田的道路系統,更增加了戰車團隊運動作戰的困難。此外,隨着戰爭性質和結構的轉變以及城邑地位的提高,對要塞的爭奪日趨頻繁,從而大大降低了戰車在作戰中的地位。於是,秦漢以後,傳統的車戰被歷史所淘汰,戈自然也就隨之退出了戰爭的歷史舞臺。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