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未解之謎 > 古代官和吏是有明顯的區別的 兩者之間的區別有多大

古代官和吏是有明顯的區別的 兩者之間的區別有多大

來源:風趣史記網    閱讀: 2.4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給大家準備了:古代官和吏,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快來看看吧!

雖然現代我們通常將“官吏”作爲一個詞語使用,但在古代“官”和“吏”卻是有着顯著區別的,簡單來說,“官”有品級、有俸祿,是朝廷直接任命的“朝廷命官”,而“吏”則是隸屬於官員的具體辦事人員,官是樑柱、吏是瓦礫,官是主幹、吏是枝蔓,官是虎狼、吏爲爪牙。至於雙方的關係,則更有意思,“官”與“吏”即相互依存,又相互算計,相互提防。

古代官和吏是有明顯的區別的 兩者之間的區別有多大

宋江的押司便是刀筆小吏

“官”與“吏”的區別,漢朝以後天差地別

從春秋戰國時期開始,隨着世卿世祿制的逐漸崩潰,古代便開始逐步進入精英統治時代,大量士子通過自己的學識打動諸侯王,從而謀取一官半職,而其他同樣擁有一技之長,卻無法入朝爲官者,便依附於這些官員,從事具體工作,在那個時代他們被稱爲“門客”,而“門客”其實就是早期“吏”的雛形。

古代官和吏是有明顯的區別的 兩者之間的區別有多大 第2張

到了秦朝,隨着“三公九卿制”的頒行,世卿世祿制徹底退出歷史舞臺,無論是中央還是地方,所有朝廷官員皆由中央朝廷直接任免。不過,由於當時尚未誕生官員選拔系統,這個早期的官僚體制並不完善,地方也僅有郡守、郡尉、郡監、縣令、縣尉等高級官員由朝廷任命。

可是,一郡、一縣之地何其大,要管理如此大一片地方,僅憑這些官員自身是遠遠不夠的,爲了更好的治理地方,他們只能從當地選拔一些有學識者作爲自己的幫手,協助自己處理具體事務,而這些人便是“吏”。例如曾經做過泗水亭長的劉邦,以及在沛縣做主吏掾的蕭何和做縣獄掾的曹參,其實就是“吏”的角色。

古代官和吏是有明顯的區別的 兩者之間的區別有多大 第3張

到了漢朝,官僚系統進一步完善,“官”與“吏”的稱呼開始正式出現,雖然兩者的界限仍然不是很明顯,但區別卻已經開始呈現。《漢書·百官公卿表》將國家官吏分爲三類,即主官、長吏和少吏,但這三類其實又可統分爲兩大類,兩者的主要界限便是俸祿,俸祿在兩百石以上者爲“官”,俸祿在兩百石以下的則爲“吏”。

到了兩晉南北朝,由於“九品中正制”的影響,朝中官員多爲豪族門閥出身,這些人要麼學識不高,要麼忙於應酬,手中的事務自然需要他人代勞,而寒門學子由於入仕無門,也只能依附於這些官員求生存,於是隸屬於這些官員的門吏便出現了。這也形成了此後吏員的一個典型特點,那便是不再食國家俸祿,而是由官員私人買單。

古代官和吏是有明顯的區別的 兩者之間的區別有多大 第4張

因此,自南北朝以後,吏員便成爲了官員自行挑選的工作人員,不再隸屬於朝廷體制,多由具有一專之長,卻又入仕無門者擔任。同時,自唐朝科舉大興之後,朝廷禁止吏員參加科舉,使得官員和吏員完全剝離,官員特指那些有品級、有俸祿的朝廷命官,而吏員則特指那些不入流、依附於官員的辦事人員。

“官”與“吏”的關係,即相互依存又相互算計、相互提防

漢朝以後,爲了遏制地方豪強的出現,本土任官基本就被禁止了,朝廷任命的地方官員皆爲外地流官,這些官員一般三年一考覈,無論政績如何,都必須挪窩前往他地爲官。

古代官和吏是有明顯的區別的 兩者之間的區別有多大 第5張

可是流官制度的出現,又帶來了一個很嚴重的問題,那便是朝廷官員對於地方的民風民俗民情根本不瞭解,甚至可能語言都不通,如此根本不利於官員治理一方。因此,這些官員便需要一些熟悉當地的人員輔佐自己。

同時,古代最基層的縣官,一個縣也就縣令、縣尉、主簿等那麼幾個人,必然也需要人幫助自己處理具體事務,而異地爲官的他們,又無法帶太多的隨從,自然也需要從當地找一些能員幹吏。於是,古代官僚制度中的重要組成——“吏員”,就這麼出現了。

古代官和吏是有明顯的區別的 兩者之間的區別有多大 第6張

官員和吏員之間的關係,其實極爲微妙,雙方即相互依存,卻又相互算計:

一方面,官員需要吏員幫助自己處理具體事務,例如公文的起草、抄寫,又如盜賊的抓捕、緝拿,再如稅賦的催收、入庫等等,可以說一任地方官能否做的安穩,能否做出政績,很大程度源於吏員的能力水平和盡職程度。與此同時,吏員雖然有一技之長,但卻要依附於官員謀生,畢竟他們可沒有編制,薪水乃是這些官員們發放的。如此一來,雙方便形成了互惠互利、相互依存的關係。

另一方面,吏員由於多爲本地人,因此不少吏員都與當地士紳豪強有來往,結黨營私、損公肥私現象屢禁不止,賬目上做點手腳,稅賦上剋扣一點,這種事情時有發生,而朝廷命官由於很多不熟悉具體政務,對於一些弊端遺漏根本注意不到,結果便是很多朝廷命官雖然自己沒有貪污瀆職,卻往往因爲吏員的貪贓枉法而遭受懲處。

古代官和吏是有明顯的區別的 兩者之間的區別有多大 第7張

此外,科舉最爲人所詬病的一點,便是選拔出的官員“不通事務”,也就是說雖然學識出衆,但卻並不具備具體的執政能力,而那些吏員因結果便造成很多地方事務都是交給吏員來做決斷,久而久之吏員的作用就變得越來越重要,明末的顧炎武便曾感嘆,“百官者虛名,而柄國者吏胥也”。結果,不少地方官反倒被吏員架空,這自然讓官員們極爲不爽。

如上,古代的“官”與“吏”有着明顯的區別,且在大多數時期,官員的地位遠在吏員之上,然而由於種種因素影響,官員與吏員之間,即相互依存,又相互算計,相互提防。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