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世界史 > 解密:俄土之間發生的十次戰爭主要爭奪什麼?

解密:俄土之間發生的十次戰爭主要爭奪什麼?

來源:風趣史記網    閱讀: 9.67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博斯普魯斯海峽扼守歐亞大陸,是黑海通往地中海的咽喉,自古以來就是兵家必爭之地。但今天,海峽上除了來往絡繹不絕的貨輪和載着住在兩岸的市民來往通勤的渡輪外,尾隨着渡輪等待遊客拋灑麪包屑的海鷗和綿延在海峽兩岸的餐館、咖啡店早已將曾經的戰火和硝煙抹得一乾二淨。但正如博斯普魯斯海峽平靜的表面下常常暗流涌動一樣,這條風光宜人的狹長海峽就算被僞裝成了著名的旅遊景點,作爲軍事要塞的身份卻從沒有消失過。

11月24日土耳其擊落俄羅斯戰機之後,整個局勢驟然緊張。晚上在回家的渡輪上,聽到身邊的兩位土耳其大叔聊天,“我們這次會不會和俄羅斯來一仗?”“來就來,我們的爺爺們跟他們就打過,沒事。”正在全世界猜測這次“擊落軍機”事件會不會引起地區大的軍事衝突的時候,對於大多數土耳其人來說,最多就是再打一架而已。

俄土戰爭發生過十數次,衝突則不計其數。戰場從東歐到巴爾幹,從亞速海到黑海高加索,事件跨度從17世紀到20世紀近300年,奧斯曼帝國從攻轉守逐漸衰落解體,俄羅斯作爲“北方的敵人”頻頻南下,最終將奧斯曼帝國禁錮在安納托利亞和巴爾幹一隅。

最早的一次俄土戰爭發生在1568到1570年間,莫斯科大公伊萬四世1566年南下吞併了以塔塔爾人爲主的阿斯特拉罕汗國,逼近黑海。在位的奧斯曼帝國蘇丹塞利姆二世察覺到俄羅斯人南下的危險,聽信大維齊爾索庫魯·穆罕默德帕夏的建議,以保護當地塔塔爾人爲由北上克里米亞,進入烏克蘭,準備開鑿一條連接頓河和伏爾加河的運河來幫助中亞突厥人對抗俄羅斯人。奧斯曼軍隊久攻俄羅斯不下,加上冬季氣候惡劣,死傷慘重。運河不了了之,1570年俄羅斯大使在伊斯坦布爾簽訂合約,自此修好。

解密:俄土之間發生的十次戰爭主要爭奪什麼?

1678年至1681年間發生的俄土戰爭,被稱爲第一次俄土戰爭,這是沙皇俄國和奧斯曼帝國之間第一次比較重要的戰爭。先是在1672年到1676年之間,波蘭遭受土耳其人入侵,喪失大片領土。1676年,俄國對土耳其宣戰,入侵第聶伯河沿岸和齊吉林堡,奧斯曼帝國以保護當地哈薩克人爲由出兵應戰,戰爭持續5年,雙方於1681年簽署花園宮和約,合約規定自此之後第聶伯河左岸歸沙皇俄羅斯控制,第聶伯河右岸則被控制在奧斯曼帝國手裏。第聶伯河事實上成爲奧斯曼帝國和沙皇俄國之間的分界線。

第二次俄土戰爭事實上是奧斯曼帝國與神聖聯盟之間戰爭的一部分。1683到1699年間,奧斯曼帝國第二次圍攻維也納,歐洲各國組成神聖聯盟反攻奧斯曼帝國。1686年俄國加入神聖聯盟,並與1687-1689年間進攻克裏米亞,1695-1690年間攻打亞速。沒能攻下克里米亞的俄國軍隊在亞速打了勝仗,這也是俄國海軍的第一次大勝。1700年雙方在伊斯坦布爾簽訂了和平協議,協議規定從此亞速歸俄國控制,並且奧斯曼帝國默認俄國在亞速海沿岸城市塔甘羅格建造軍事設施,俄國正式邁入了黑海。至此第二次俄土戰爭結束。

第三次俄土戰爭。1709年瑞典國王查理十二世在俄國境內的波爾塔瓦戰敗,撤退至奧斯曼帝國境內並請求援助。而俄國爲了弱化奧斯曼帝國,試圖挑起黑海西岸信仰東正教的奧斯曼屬地的反抗,奧斯曼帝國出兵北伐,大敗沙皇俄國。收復頓河河口,並且再次奪回了亞速,沙皇俄國拆除所有防禦工事撤出黑海。1711年雙方簽訂普魯特合約,亞速重歸奧斯曼帝國統治。

但俄國人對黑海的渴望並沒有停止,首先他們和波斯帝國簽訂了一些友好協議,進而和奧地利一起趕走法國扶植起來的波蘭國王,重立新國王。1735年底,克里米亞的塔塔爾人襲擊烏克蘭和高加索成爲俄國開戰的藉口,但這是一次失敗的戰爭。盟軍奧地利無法抵擋奧斯曼軍隊,率先簽訂合約。其後俄國爲了避免更多的損失在尼斯和奧斯曼帝國簽訂停戰協議。俄國企圖重奪亞速和克里米亞的願望沒能實現,也爲第五次俄土戰爭留下了伏筆。

從1768年第五次俄土戰爭開始到1829年的第八次俄土戰爭中,俄國全部取勝。在第五次俄土戰爭中,俄國在奧斯曼帝國西部的地中海城市切什梅附近的海域殲滅了奧斯曼海軍的主力,在黑海方向迫使奧斯曼帝國承認克里米亞獨立,實質上得到了對克里米亞的統治權,俄國全殲奧斯曼海軍主力後高調通過博斯普魯斯海峽,向整個歐洲宣佈自己在地中海的存在。也正是在第五次俄土戰爭之後,歐洲開始意識到奧斯曼帝國的衰落和虛弱,力量對比逐漸翻轉。

1787-1792年間的第六次俄土戰爭,奧斯曼帝國再次戰敗,割讓給俄國頓涅茨特河以東廣闊的領土。第七次俄土戰爭,俄羅斯從西至東在巴爾幹、黑海和高加索地區全面獲勝,被擊潰的奧斯曼帝國向俄國割讓了比薩拉比亞地區(頓涅茨特河、普魯特河-多瑙河和黑海組成的三角地帶)。第八次俄土戰爭發生在1828至1829年間,正值希臘獨立戰爭爆發,俄國趁火打劫,獲得了外高加索沿海的領土,希臘獨立。在整個時期,奧斯曼帝國處於不斷丟失領土卻無法收回的狀態,整個帝國陷入了真正的危機

從第九次俄土戰爭開始,奧斯曼帝國的自救運動也拉開了帷幕,第九次俄土戰爭又被稱爲“克里米亞戰爭”。克里米亞戰爭之前,“近東問題”是國際熱點問題,歐洲各國眼看奧斯曼帝國已經走到了解體的邊緣,帝國各個屬地獨立運動風起雲涌,歐洲各國也都在打算劃分新的勢力範圍。俄國和法國在耶路撒冷聖城問題上產生爭執,代表東正教和天主教的兩國同時向奧斯曼蘇丹提出自己的權利請求,蘇丹偏向了法國。俄國要求在巴爾幹建立針對東正教徒的“俄羅斯保護國”再次被拒後,1853年5月19日召回駐伊斯坦布爾大使,6月22日開始佔領瓦拉幾亞和摩爾多瓦。戰爭開始後,奧斯曼軍隊最初保持着勝利。但是在黑海海軍軍港錫諾普的海軍被俄國摧毀後,伊斯坦布爾直接暴露在俄國的威脅下,戰局發生了反轉。英法爲了避免俄國控制博斯普魯斯海峽出面干涉。1854年底英法對俄宣戰,在聯軍的阻擊下,俄國戰敗,再次退出克里米亞半島。

彼時奧斯曼帝國內部開始改革維新,1839年開始的“Tanzimat”運動可以被類比爲清王朝的“百日維新”。當然奧斯曼帝國的維新運動進行得更久,範圍也更加廣泛,甚至“憲政運動”也被提上了議程,奧斯曼帝國的第一部憲法也是在這個時期修訂的。改革的目的是爲帝國內部所有居民提供公民身份,建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制度而非宗教身份,起始於歐洲的自由主義思潮開始進入奧斯曼帝國領土。但就像試圖用膠帶修補即將坍塌的大廈一樣,努力很感人,但毫無用處。奧斯曼帝國的崩潰一刻也沒停,帝國範圍內獨立運動不僅在撕毀老的帝國,也在創造新的世界地圖。

第十次俄土戰爭(1877-1878,土耳其稱之爲“93 Harbi”戰爭,因爲根據魯米曆法,1877年爲魯米歷1293年)。這次戰爭以奧斯曼帝國的慘敗收場,不僅丟失了巴爾幹和高加索地區大片的領土,俄國軍隊更是進入了伊斯坦布爾“綠村”(今阿塔圖爾克國際機場附近),直接威脅奧斯曼蘇丹的生死。“93 Harbi”戰爭可以說是導致奧斯曼帝國崩潰的最重要的事件之一,當時在位的蘇丹阿卜杜拉哈米提二世一怒之下無限期解散議會,終止憲政,改革成果幻滅。另外,從巴爾幹和高加索地區涌入安納托利亞的近100萬難民成爲壓彎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在英法的阻撓下,俄國沒能達成控制博斯普魯斯海峽的野心,但從巴爾幹到高加索的整個區域如同一個鐵罩扣在土耳其的頭上。

300年間這個來自北方的敵人一步一步逼近,最終停在了自家門口。俄國人唯一沒能實現的願望就是那道狹長的海峽。一戰後,1923年新生的土耳其共和國和各國簽訂洛桑條約,規定博斯普魯斯海峽在非戰時對所有非軍事艦船飛機開放,海峽兩岸不得設置軍事設施(但這一條在1936年被修改了)。俄國人如果不放棄努力了三百年想要實現的黑海內湖夢就必須拿下海峽。今天,土耳其突然發現以前的那個“北方敵人”竟然從南邊來了,但不管從哪個方向來,都是朝着風光秀麗、生氣勃勃,同時暗流涌動、深淺難測的海峽來的。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