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學文史 > 日俄戰爭俄國爲什麼輸 日俄戰爭雙方真實傷亡

日俄戰爭俄國爲什麼輸 日俄戰爭雙方真實傷亡

來源:風趣史記網    閱讀: 8.95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日俄戰爭是1904年到1905年間,日本帝國與俄羅斯帝國爲了爭奪中國遼東半島和朝鮮半島的控制權,而在中國東北的土地上進行的一場帝國主義列強之間戰爭。

 歷史背景

1853年馬修准將帶領美國海軍抵達日本並逼使德川幕府簽定神奈川條約結束日本鎖國政策。這次與西方現代國家的接觸使日本得到了西方是具競爭性及帝國主義的印象並予以尊重直到二次大戰。 日本尋求保持自己的自主同時抵抗西方國家的殖民主義。1868年,明治維新開始以迴應現代世界的挑戰。

明治維新開展後,明治政府致力於吸收西方思想,先進科技及風俗習慣。到19世紀末,日本晉身成爲現代化工業國家。日本想保護主權的同時亦希望被認可爲與西方對等的國家。

沙俄作爲主要帝國主義國家一直都有在東方的野心。到了1890年代,它已經通過吸收小國將它的國土延伸至中亞及阿富汗。俄羅斯帝國國土由西面的波蘭開始一直到東面堪察加半島。 隨着西伯利亞鐵路及海參崴港口的建造,俄國想進一步鞏固其在地區的影響力。在1861年的対馬佔領事件俄國直接攻擊日本領土。懼怕於俄國擴張,日本視韓國及在較小程度上滿州爲保護緩衝區。

 俄羅斯侵佔

1897年12月, 一支俄國艦隊出現在旅順港。三個月後, 清俄兩個達成租借旅順港拹議大連灣及附近水域。兩方又同意拹議在雙方拹調後可以進一步擴展。 俄國即時進駐並強化旅順港這個俄國唯一併極具戰略意義的太平洋不凍港。一年後,通過建造由哈爾濱貫瀋陽到旅順港的南滿鐵路鞏固俄國在當地的戰略位置。 作爲不平等條約的一部分.義和拳暴亂中,拳民破壞鐵路。.

俄國亦開始擴展至朝鮮。在1898年,它們已經取得圖們江及鴨綠江附近的礦場及森林,此舉引致日本的不安。進而使日本決定在俄國完成西伯利亞鐵路前攻擊俄國。

義和團運動

日俄戰爭俄國爲什麼輸 日俄戰爭雙方真實傷亡

  1900年的八國聯軍。左起爲英國,美國,奧匈帝國,印度,德國,法國,俄國,意大利,日本

1900年,日俄兩國都有派兵參與八國聯軍壓制義和拳暴亂及解求遭到圍困的注北京的各國領事館。當時,俄國已經常駐了177,000餘士兵在滿州保護她的鐵路。參與了義和拳暴亂的滿清軍隊和拳民無法抵抗數量龐大的俄並被驅逐出滿州。在義和拳暴亂過後,仍有十萬俄軍駐守滿州。 雖然向外保證在危機過後就會撤出, 到了1903年仍然未有時間表 並實際上增強了她在滿州的部署.

戰前的談判

伊藤博文開始代表日本政府與俄國談判。他認爲日本並未有足夠的實力去軍事對抗俄國,所以他提議俄國控制滿州以換取日本控制北朝鮮。與此同時大英帝國在1902年與日本簽訂英日同盟以減弱旅順港和海參崴的運作以限制俄國在海上的競爭。英日同盟意味着俄國的盟友一旦攻擊日本,英方將會參戰支持日本。俄國將無法再在英國不參戰的情況下得到德法兩國的幫忙。因爲同盟的存在,日本得到必要採取敵對行爲的餘裕。

 起因

19世紀末,日本經歷明治維新之後國力增長,試圖將國家勢力拓展至東北亞,而俄羅斯帝國(俄國/沙俄)在緩和與歐洲諸國之間的衝突後,轉而擴張勢力範圍至遠東,在雙方都想獲得中國東北地區與朝鮮控制權的情況下,終於發生利益衝突。

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之後,中國清朝政府戰敗。1895年中日《馬關條約》簽訂,日本獲得遼東半島。此事嚴重威脅到俄國爲取得遠東不凍港的戰略意圖,於是聯合德國和法國出面要求日本放棄佔領遼東半島,即三國干涉。日本戰後元氣並未恢復,不得已只能答允,與中國簽訂《遼南條約》帰還遼東半島,但怨氣立生。俄國以還遼有功爲藉口,與清政府簽訂《中俄密約》獲得其軍艦有權任意出入中國港口的權利,並佔據旅順港,此舉解決了俄羅斯海軍需要不凍港的需求,並在當地修築防禦工事。

1900年,中國發生義和團運動,引起八國聯軍,俄國以20萬大軍侵入東北。 沙俄一面參加八國聯軍入侵中國山海關內,一面策劃單獨進攻中國東北。6月,沙皇尼古拉二世任俄軍總司令,以國防部長兼陸軍大臣亞歷克塞·庫羅帕特金爲總參謀長,以保護俄國修築的“中東鐵路”爲名,出動18萬軍隊,從璦琿、滿洲里、琿春、三江口、旅順等地,分六路侵入中國東北地區。10月1日,俄軍攻佔省城奉天。從旅順乘4艘軍艦出發北進的俄軍亦在當天于山海關登陸,4日佔領錦州,切斷關內外聯繫。6日,各路俄軍在鐵嶺會師。至此,東北三省全境落入俄軍控制。

俄軍入侵東北後燒殺搶掠,在通化、海龍一帶遭到抵抗。1901年,英日訂立攻守同盟,以對付俄國。 英﹑美﹑日等國也因利害衝突出面干涉,德國、法國也表示反對,要求俄國從東北撤兵。沙俄因懾於當地反抗激烈及各國干涉,於1902年4月,中俄訂立撤兵條約(《交收東三省條約》)。條約中明定俄國以六個月爲一期分三階段最終全部撤兵東北,俄國第一期如約撤兵。 然而,1903年4月沙俄第二階段撤兵卻違約不撤,反而於1903年4月18日告知清廷外務部另提所謂“七項撤軍新條件”(其中有“列強勢力不得進入滿洲”、“俄國參與北滿行政管理”等變相獨霸中國東北的條款)並重新佔領瀋陽。俄國沙皇設置“亞東大都督” ,任命阿列克塞耶夫爲遠東總督,以圖佔領東北並進行統治。

在接到沙俄“七項撤軍新條件”的第二天,清廷外務部官員將俄國“七項撤軍新條件”透露給日本駐華外交官。日本在英﹑美等支持下,與俄國進行交涉,要求俄軍撤退。俄國拒絕撤軍,引發當地人民的拒俄事件,加劇俄日矛盾,1903年日俄談判破裂,1904年2月6日日本向俄國發出最後通牒,並宣佈斷絕日俄外交關係。2月8日日軍偷襲旅順口(亞瑟港),2月9日俄國對日宣戰,2月10日日本正式對俄宣戰。日俄戰爭全面爆發。

戰爭經過

日俄戰爭俄國爲什麼輸 日俄戰爭雙方真實傷亡 第2張

  旅順戰役地圖

開戰時雙方的戰略部署

 日軍部署

海軍第一艦隊與第二艦隊負責封鎖駐紮在旅順的俄羅斯太平洋艦隊,而第三艦隊則前往對馬海峽確保制海權。在確保制海權後,陸軍第一軍登陸朝鮮半島並負責驅除半島上的俄軍,第二軍則前往遼東半島建立橋頭堡以孤立旅順。之後,再與後續的第三軍、第四軍合流,於中國的東北地區共同掃蕩俄軍主力。在原定的計劃中,也包含對俄領符拉迪沃斯託克的攻擊。同時,日本海軍也預計在殲滅俄羅斯太平洋艦隊後,波羅的海艦隊將會從歐洲前來增援。在此役中,日本海軍首次給提高到與陸軍同等的地位(以往多以支援陸軍的任務爲主)。

 俄軍部署

俄軍預測日本將於朝鮮半島南部登陸,於是在鴨綠江附近集結大量俄軍以迎擊北上的日軍。如果在鴨綠江未能阻擋日軍的攻勢,則順次撤退至哈爾濱以誘敵深入,等待日軍補給線延長後再一舉消滅。至於太平洋艦隊則以避免與日本主力決戰爲主,以等待波羅的海艦隊增援。但俄軍卻沒有估計到日本會於2月開戰,致使一部分戰艦未能趕及回到旅順支援,所以不能說俄軍已經準備就緒。

 開戰

1904年2月8日,日本海軍驅逐艦奇襲駐紮在旅順港的俄羅斯旅順艦隊(旅順口攻擊),日俄戰爭掀開序幕。日軍的攻擊只損傷幾隻艦艇,並沒有爲俄羅斯艦隊帶來重大的損失。在同一天,由第二艦隊瓜生戰隊護衛的陸軍先遣部隊第12師團在朝鮮的仁川登陸。瓜生戰隊於翌日(2月9日),在仁川港外遭遇兩艘俄羅斯巡洋艦,成功擊退對方並讓對方自沉(仁川海戰)。於2月10日,日本政府正式對俄羅斯政府宣戰。然後於2月23日,日本政府再與韓國簽訂協議書,以確保日軍在朝鮮的補給線不會受到干擾。

開戰時,日方主力艦隊如下:

聯合艦隊 司令官東鄉平八郎海軍大將,參謀長加藤友三郎海軍少將。

第一艦隊 司令官東鄉平八郎海軍大將(兼任),旗艦“三笠”:

第一戰隊:(司令官三須宗太郎海軍中將),旗艦“日進”,戰艦(三笠,敷島,富士,朝日),裝甲巡洋艦(春日,日進),通報艦(龍田)。

第三戰隊:(司令官出羽重遠海軍少將),旗艦“笠置”(艦長山屋他人海軍大佐),巡洋艦(笠置,千歲,高砂,吉野號防護巡洋艦)。

第二艦隊 司令官上村彥之丞海軍中將,旗艦“出雲”:

第二戰隊:(司令官島村速雄海軍少將),旗艦“磐手”,裝甲巡防艦(出雲,吾妻,常磐,八雲,淺間(艦長八代六郎海軍大佐),磐手),通報艦(千早)。

第四戰隊:(司令官瓜生外吉海軍中將),旗艦“浪速”,巡洋艦(浪速,高千穗,明石,對馬),其後日本海戰前5月24日巡洋艦“音羽”(艦長有馬良橘海軍中佐)歸隊。

第三艦隊 司令官片岡七郎海軍中將,旗艦“嚴島”:

第五戰隊:(司令官武富邦鼎海軍少將),旗艦“橋立”,巡洋艦(嚴島,鬆島,橋立),裝甲巡防艦(鎮遠),通報艦:(八重山)。

第六戰隊:(司令官東鄉正道海軍少將),旗艦“須磨”,巡洋艦(須磨,和泉,千代田,秋津洲)。

第七戰隊:(司令官東鄉正道海軍少將),旗艦“扶桑”,裝甲巡防艦(扶桑),炮艦(高雄,筑紫,鳥海,摩耶,宇治)

俄羅斯旅順艦隊按照原定的計劃,在開戰後一直待機於旅順港,以避免與日本聯合艦隊的主力決戰。有見及此,聯合艦隊從開戰後直到5月期間,故意在旅順港的出入口炸沈幾艘廢棄的商船與軍艦以封鎖港口,但行動最後沒有成功達到預定目標,是爲旅順口閉塞作戰。在作戰過程中,於4月13日,聯合艦隊使用港口鋪設的水雷成功炸沈一艘旅順艦隊的戰艦,使旅順艦隊的司令官戰死。然後於5月15日,輪到聯合艦隊的戰艦“八島”和“初瀬”給俄羅斯旅順艦隊的水雷擊沈。

另一方面,駐紮在符拉迪沃斯託克的俄羅斯艦隊,乘日軍聯合艦隊主力集中在旅順之機,不斷的威脅日軍的海上航線的安全。爲了應對符拉迪沃斯託克艦隊的威脅,日本海軍把原先駐防日本海的第三艦隊撤回,改而派出由上村彥之丞中將率領的第二艦隊前往應對。但結果第二艦隊不僅沒有捕捉到符拉迪沃斯託克艦隊的主力,反而於4月25日被俄軍擊沈一艘運輸補給艦“金州丸”。此時被俄軍俘虜的海軍少佐,於戰後被日軍免官。

旅順要塞包圍戰・黃海海戰・遼陽會戰

另一方面,由黒木爲楨大將率領的日本陸軍第一軍按照原定計劃登陸朝鮮半島後,於4月30日-5月1日期間在安東(現在的丹東市)近郊的鴨綠江邊擊破了俄軍,是爲鴨綠江會戰。之後由奧保鞏大將率領的第二軍也按原定計劃在遼東半島的鹽大澳登陸,並於5月26日攻陷了位於旅順半島末端南山地區的俄軍陣地(南山戰役)。南山陣地與旅順要塞一樣,是俄軍歷年經營非常堅固的基地,爲了攻陷該陣地,日軍第二軍的死傷者合計超過4,000人。巨大的犧牲人數震驚當時位於東京的日軍大本營。而第二軍在順勢佔領大連後,留下第1師團駐守,餘軍則北上直指遼陽。6月14日,於得利寺擊退南下支援旅順的俄軍(得利寺會戰),再於7月23日在大石橋取得勝利(大石橋會戰)。

至於海軍,之前雖然按原定計劃在旅順口實行港外奇襲和旅順口閉塞作戰,企圖殲滅駐防旅順港的俄國艦隊,但效果不佳,旅順艦隊仍然保存相當的戰力,對日軍的海上運輸繼續造成威脅。一直至3月上旬前,日本陸軍一直認爲只需要監視駐防旅順的俄軍而不用發起攻擊,但於3月14日,發現還有部分俄軍戰力處於北上的2個軍後方,有可能對日軍做成威脅,於是便決定抽調兩個師團以準備攻擊旅順要塞。此時,海軍方仍然堅持“海軍單獨對付旅順艦隊”的觀點,並繼續單獨進行對旅順港的閉塞作戰。在3月27日,海軍進行第二次閉塞作戰,結果仍不佳。進入4月,海軍起初仍然徒勞的堅持“獨自對付旅順艦隊”的主張,拒絕和陸軍協同作戰。爲此,4月6日大山岩參謀總長,兒玉源太郎參謀次長和伊集院五郎軍令部次長的協商決議中,首次出現“陸軍將應海軍要求攻克旅順口”的字樣。在協議後,海軍的策略修正爲封鎖作戰,並在旅順口外佈設水雷,但仍然未能徹底封鎖旅順艦隊。

兩軍於旅順持續僵持至5月後,日軍得知俄軍波羅的海艦隊將馬上前來增援。若與尚完整的旅順艦隊會合,俄國海軍在遠東的實力將會是日本聯合艦隊的兩倍。在緊迫的情勢下,日本海軍唯有改變策略,重新要求陸軍參與對旅順要塞的攻擊。因爲之前的耽誤,致使本來以攻擊要塞爲主要任務的第三軍的編成時間延遲,一直等到5月29日才發佈第三軍的戰鬥序列。第三軍的戰鬥序列由東京大本營編成,以曾經參加過甲午戰爭的乃木希典作爲司令官。

於6月30日,日本陸軍把指揮權由東京大本營移交到滿洲軍總司令部,至此,滿洲軍之組織如下:

滿洲軍 總司令官大山岩元帥陸軍大將,總參謀長兒玉源太郎陸軍大將。

第一軍 司令官黑木爲楨陸軍大將。

近衛師團(師團長淺田信興陸軍中將),第2師團(師團長西寬二郎陸軍大將,後換爲西島助義陸軍中將),第12師團(師團長井上光陸軍中將),兵站部後備步兵十二大隊,同騎兵(支隊長秋山好古陸軍少將)、炮兵各一中隊,並同工兵若干。

與第一軍隨行觀戰武官團之各國武官計有25位。

第二軍 司令官奧保鞏陸軍大將。

第3師團,第4師團(師團長冢本勝嘉陸軍中將),第6師團(師團長大久保春野陸軍中將),後備步兵第11旅團,騎兵第1旅團,野戰炮兵一旅團,兵站部後備步兵二大隊,工兵一中隊。另總司令部付總予備第8師團(師團長立見尚文陸軍中將)。

第三軍 司令官乃木希典陸軍大將。

第1師團(師團長鬆村務本陸軍中將),第9師團(師團長大島久直陸軍中將),第11師團,後備步兵第1旅團,同第4旅團,野戰炮兵第2旅團,攻城特殊步隊(攻城炮兵司令官豐島陽藏陸軍少將,併兼第3軍炮兵部長)。爾後再加入第7師團(師團長大迫尚敏陸軍中將,原團部駐防地日本旭川,1904年11月20日由大連登陸併入第3軍),後加入騎兵第2旅團。

第四軍 司令官野津道貫陸軍大將。

第5師團(師團長木越安綱陸軍中將),第10師團(原師團長爲川村景明陸軍大將,後調爲鴨綠江軍司令官,師團長換爲安東貞美陸軍中將),後備步兵第10旅團,兵站部後備步兵二大隊,同工兵一中隊,後加入後備第3旅團,及後備第11旅團。(獨立第10師團,於1904年5月19日在遼東半島大孤山登陸,爾後擴編成第四軍。)

鴨綠江軍 司令官川村景明陸軍大將。

第11師團(師團長鮫島重雄陸軍中將),後備第1師團(師團長阪井重季陸軍中將),後備第16旅團。

於6月8日,第三軍司令部到達大連,然後與之前從原第二軍中抽出的兩個團(第一、第十一師團)合流。合流後的新軍團在6月26日到達旅順的外部。6月31日,大本營向陸軍發佈開始旅順會戰的指令。然後在7月12日,山縣有朋參謀總長對伊東祐亨海軍軍令部長髮出攻佔旅順基地,消滅或驅逐敵艦隊的命令。8月7日,日軍海軍陸戰重炮隊開始炮轟旅順港內的俄軍軍艦,使旅順艦隊出現損傷。爲了避免進一步的損失,旅順艦隊總督葉夫根尼·伊萬諾維奇·阿列克塞耶夫決定在8月10日往符拉迪沃斯託克方向突圍,但在突破時卻遭到日本聯合艦隊的攻擊,造成巨大的損失而不得不退回旅順港內(黃海海戰)。在此役後,旅順艦隊幾乎完全失去戰鬥力。與此同時,符拉迪沃斯託克的俄軍艦隊雖然仍然在日本海威脅日本的補給線路,但於8月14日,被日本海軍第二艦隊於蔚山衝發現併發生戰鬥,符拉迪沃斯託克艦隊多艘軍艦被擊沈後喪失繼續幹擾日本補給線的能力,是爲(蔚山海戰)。

雖然在黃海海戰後,俄軍旅順艦隊已經喪失出擊的能力,但在日軍不能確認俄軍的軍力情況,還是在8月19日發動第一次旅順總攻擊,掀開旅順會戰的序幕。在第一次攻擊後,日軍死傷者超過15,000人,但還是未能攻下當時號稱‘遠東第一要塞’的旅順要塞。另一方面在8月末,由野津道貫大將率領的第四軍和日軍第一軍、第二軍,逐漸向遼陽逼近,並在8月24日-9月4日期間開始遼陽會戰。日軍第二軍從南邊往遼陽的俄軍陣地正面攻擊,而第一軍則從陣地東邊的山地迂迴到俄軍背後進行夾擊。此場戰役以俄軍全軍撤退,日本佔領遼陽而結束。從遼陽撤退的俄軍在10月9日-10月20日的沙河會戰中,在遼陽與奉天(現在的瀋陽)之間的沙河嘗試對日軍反攻但最後失敗。

10月15日,俄軍的羅傑斯特文斯基中將率領由波羅的海艦隊改編而成的俄軍第二太平洋艦隊,從利耶帕亞出發前往旅順支援(旅順被日軍攻陷後改往符拉迪沃斯託克)。

 旅順會戰

陸軍第三軍在在第一次總攻擊後,仍然持續的對旅順要塞發動攻擊。在8月到10月期間,日軍從大弧山不斷的向旅順港發動觀測射擊,加上於早前黃海海戰中海軍的打擊,使俄軍旅順艦隊幾乎陷入全滅狀態。但由於日軍一直未能確認港內情況,致使後來的作戰出現混亂。

在浴血奮戰突破旅順要塞東北的防衛線後,第三軍佔領在旅順要塞背後的望台山,使旅順全港暴露在日軍的俯瞰下,也達成海軍請求的目標。之後第三軍分別於9月19日和10月26日分兩階段發動第二次總攻擊。此次攻擊是爲了佔領盤龍山,大頂子山周圍的陣地,以確保第一次總攻時已經佔據的突出陣地不會被俄軍孤立。這次總攻在203高地以外地區基本達成作戰目標,但位於中央最關鍵的203高地卻遭到俄軍激烈的反抗沒有成功。雖然這次攻擊中,日軍也成功攻下差不多能俯瞰全旅順港的海鼠山,但由於還是未能觀測到旅順艦隊主力所位處的海域,所以海軍再度對陸軍發出攻擊203高地的請求。海軍的請求得到大本營的認可,但第三軍卻在主攻目標方面與滿洲軍司令部出現分歧,一直直到大本營取得天皇敕許後纔開始行動。

由11月26日開始的第三次總攻擊在日軍進入陣地戰的情況下陷入苦戰。乃木希典在戰鬥途中決定暫停攻擊要塞的東北邊,該而進攻203高地。在得知情況陷入膠着狀態後,大山巌元帥命令兒玉源太郎滿洲軍総參謀長前往前線協助指揮,並加入乃木部隊於203高地的戰鬥。

203高地爭奪戰是典型的攻山頭戰役。戰鬥先由日軍第7師團與第1師團殘存部隊主攻,之後的戰術由滿洲軍總參謀長兒玉源太郎定案日軍28個聯隊使用舟波性的攻擊,每隔15分鐘部隊發起一次衝鋒。當時俄國守軍的武器上有兩個優勢:日軍所沒有的手榴彈與馬克沁重型機槍,該戰役中日軍傷亡有近半亦由馬克沁機槍造成。而俄軍方面在遼東地區的總司令官是施特塞爾中將(在肯德拉切夫中將12月15日戰死於東雞冠山北堡壘後繼任),旅順要塞司令官是史密魯諾夫中將,旅順港司令官爲古雷葛勒維其少將。旅順地區全部俄國守軍約42,000名,大炮640門,軍營52處。在203高地爭奪戰中日軍戰死5,052名,且日軍戰場指揮官乃木希典的次子乃木保典少尉於11月30日戰死於此役中的203高地西北坡(在戰死之地豎有一個碑“乃木保典君戰死之所”)。而乃木希典的長子乃木勝典中尉在5月27日傍晚5點30分因戰傷不治傷死於第2軍(由遼東半島鹽大澳登陸)南山戰役(此役日軍死傷4387名並獲勝。在金州俄守軍1個師約1萬7千名、火炮131門,在南山(扇子山)的俄守軍爲西伯利亞第5團約4,000多名,此役俄軍傷亡約1,100名並敗走撤退)中的金州陸軍野戰醫院。

日軍在1904年12月5日拂曉發起攻擊。先由炮兵重炮(當時從日本東京及大阪190門海岸防衛用的大口徑直徑28cm的霰彈重炮中緊急運來18門支援旅順第3軍,一發炮彈有300kg重。)轟擊建立在山頂的俄軍陣地,在轟擊的掩護中步兵第27聯隊集成第三中隊衝鋒佔領203高地西南山頂,接着步兵第28聯隊集成第一中隊肉博衝鋒佔領203高地東北山頂,傍晚再由集成步兵第25聯隊攻佔203高地中央山頂。根據日軍戰場記錄顯示,當日軍攻下203高地的西南山頂、東北山頂以及中央山頂時,山頂俄軍陣地裏幾無一人存活,俄軍可以說是戰至最後一兵一卒。

在經過一輪激動戰鬥後,日軍終於在12月5日攻佔203高地。12月5日傍晚,日軍炮兵在203高地的山腰使用重炮炮轟旅順市區內的俄軍要塞,並殲滅港口中從退守旅順港的俄國第一太平洋艦隊(該艦隊司令官斯捷潘·馬卡羅夫海軍中將已於1904年4月13日戰死,海軍士氣低落)殘餘的艦隻十餘艘。之後第11師團攻佔東雞冠山的俄軍永久堡壘東雞冠山北堡壘,12月28日第9師團再佔領二龍山的俄軍永久堡壘二龍山堡壘,31日第1師團攻佔松樹山堡壘。

第三軍在隨後繼續追擊旅順地區附近的殘餘俄軍,在1905年1月1日突破了東北方面的防衛線佔領虎頭山望臺堡。虎頭山望臺堡戰役爲旅順攻圍戰的最後一場戰鬥。在203高地被日軍佔領的時候,旅順艦隊的俄軍水兵因爲艦隊早以失去戰鬥力,所以已經提前上岸投入到要塞保衛戰。203高地的消耗戰耗盡俄軍的預備隊,正面堡壘的陷落使得俄軍士氣低落不堪,俄軍指揮部裏主戰派將領失去支持,於是在當日下午4時半,決定向日軍投降。1905年1月2日下午1點,俄軍參謀長雷伊斯與德西建史諾維其上校在原清朝北洋水師營的農舍,等候日軍第3軍參謀長伊地知幸介交涉受降條件。1月5日乃木大將,及其參謀長伊地知,與旅順俄軍遼東地區總司令官施特塞爾中將,及其參謀長雷伊斯,在北洋水師營的農舍簽定旅順俄軍投降書。1月14日在水師營的東邊由乃木希典主持戰沒者招魂祭,並朗讀祭文。

此後乃木希典率領第三軍前往沙河,兩軍持續対陣,俄軍在新任的格列賓堡大將領導下,在1月25日開始往黑溝臺(日軍最左翼)繼續反攻。這次反攻曾經一度讓日軍陷入苦戰,在秋山好古少將、立見尚文中將的奮戰下才脫險(黑溝臺戰役)。

奉天會戰

在奉天會戰前,以遼陽西北的二公臺爲起點,日軍滿洲軍總司令部在奉天由西往東(至撫順)佈置第3軍,第2軍,第4軍,第1軍,及鴨綠江軍組成的包圍戰線,日本軍共25萬名。俄國方面,遠東軍總司令官亞歷克塞·庫羅帕特金大將(俄國遠東地區總督爲阿雷庫塞也夫大將)率領的37萬名俄國陸軍(當時俄國全國陸軍約300萬)。

1905年2月20日,日軍總司令部在煙臺對各軍司令官發下奉天會戰的作戰命令,而各軍除再作師團部隊調整外,並加入後備軍,組織轄下第3師團(師團長大島義昌中將),後備第1旅團,後備第13旅團,及後備第14旅團。2月21日起,日軍右翼開始對俄軍攻擊。3月1日,日軍左翼的第二軍和第三軍從側面迂迴到俄軍背後準備包圍奉天。此時俄軍投入預備隊準備與日軍決一死戰,向乃木希典指揮的第三軍發起猛攻,使第三軍接近崩潰。雖然如此,第三軍在面對俄軍正面攻擊下,還是擋下俄軍的攻勢,成功切斷哈爾濱與奉天間的鐵道聯繫,給俄軍造成決定性的打擊。3月9日,俄軍統帥亞歷克塞·庫羅帕特金下令全軍往鐵嶺與哈爾濱撤退。日軍於3月10日佔領奉天。

此戰後,日本政府透過美國總統西奧多·羅斯福向俄方提出和平交渉。但由於俄方仍然在期待波羅的海艦隊到達後可以扭轉戰局,所以拒絕日本的提議。兩軍在此役後都已經消耗甚大,沒有能力進行進一步的攻擊或反擊,一直到戰爭結束前在四平附近対峙。

按奉天會戰後統計,俄國軍戰死8,705名(或有一說:俄軍的陣亡人數超過2萬名),負傷51,388名,被俘21,791名,失蹤7,539名。而日軍戰死16,553名,負傷53,475名,被俘2088名(其中陸海軍1574與21人,主要擔任鐵道隊和郵船船員的陸海軍屬95與此142人,被俄軍逮捕的商船船員159人,攝影班9人)。在戰後回國的日本戰俘沒有受到公開的不平等對待,更有曾經被俘軍官與東鄉會面獲贈金錶的記錄。此戰中日本對待俄國戰俘十分人道,贏得國際社會的好感 。但遣返戰俘的消息傳來時,關在熊本縣的一批俄國軍官集體自殺以保全名譽。

日本海海戰

俄軍波羅的海艦隊(第二太平洋艦隊)在經歷7個月的航行後,終於在1905年5月到達日本近海,並於5月27日與日本聯合艦隊在對馬海峽發生衝突。僅兩天內,日本聯合艦隊便以壓倒的優勢擊敗俄軍艦隊,俘虜對方司令並讓對方几乎全軍覆沒,而日本聯合艦隊僅損失3只水雷艇,也是近代海戰史上少有的勝利。

此戰前,歐美各國都認爲,在波羅的海艦隊抵達遠東後形勢便會變得對俄軍有利,而最後幾乎全軍覆沒的結果卻使諸國震驚。包括鄂圖曼土耳其,波蘭與芬蘭等長期受俄國海軍威脅的國家,在得知日軍勝利的消息後感到非常振奮,波蘭甚至爆發反俄的民族主義運動。在此戰後,日本完全掌握制海權,而海軍幾乎全毀的俄羅斯政府也開始面對現實,準備開始與日本進行停戰談判。

樺太會戰

在與俄軍談判期間,日本爲了使講和談判有利進行,先行於7月進攻俄國的庫頁島並佔領全島。在締結朴資茅斯條約後,北緯50度線以北的部分庫頁島返還俄國,以南則割讓成爲日本領土。

 戰爭的結束與戰後的影響

和談

俄國在對日本的戰鬥中接連失敗後,國內民衆對沙皇管治的不滿情緒日益高漲,再加上經濟發展停滯和蔓延在國民間的厭戰氣氛,羣衆的不滿情緒終於在1905年1月9日的血腥星期日爆發。在不穩定的局勢下,日本乘機派遣間諜到俄國國內煽動布爾什維克人進行革命活動,使俄國要繼續進行戰爭變得非常困難。

同時,日本雖然在這次戰爭中取得大部分戰鬥的勝利,但由於在這場長達19個月的戰爭中已經支出17億円的軍費(幾乎所有軍費都是透過戰時國債獲得),使國家財政陷入危機。在日本國內總共109萬的可動員兵力中,常備兵力便接近20萬,使得國內的各種產業嚴重缺乏生產人手,同時也使經濟陷入低迷的狀態。所以在講和的提議被提出後,日方也沒有拒絕並同意與俄方開始展開談判。

透過美國作爲中間人協調交渉後,日俄雙方於1905年8月10日開始在美國的樸次茅斯附近開始停戰談判,並在9月5日達成和平協議,是爲 樸次茅斯和約 。

歷史意義

日俄戰爭俄國爲什麼輸 日俄戰爭雙方真實傷亡 第3張

  遼陽會戰過後 :紅十字會運送受傷的俄國士兵 (Angelo Agostini作品)

日俄戰爭的結果正式顯現出20世紀的政治與戰爭的數項特點,許多工業革命帶來的技術創新都首次用於日俄戰爭,如速射炮、機槍和射擊準度更高的卡賓槍都在日俄戰爭中首次被大規模使用。無論是陸上還是海上戰事,都證實戰爭在新技術的引領下,已與1870年代普法戰爭的模式大相徑庭 。大多數的軍隊指揮官預期使用這些新武器系統將在現場及戰術層面上主導戰場。但是,隨着局勢的變化,這些新技術的進步永遠改變了人類發動戰爭的能力。 。日俄戰爭也是東亞三十多年來第一次涉及兩個現代化國家武力之間的大規模衝突。

武器的進步帶來巨大的傷亡,日俄兩國都未預料到新型戰爭造成的結果,亦無資源去抵消其損失。因爲巨大的傷亡,不同的國際非政府組織(如紅十字會)出現並在得到戰後關注。這些國際組織的出現可以視爲國際社會通過共同關心的問題進行磨合,這個緩慢的過程主導了20世紀。

不少學者爭論日俄戰爭是否爲第一次世界大戰的“預演”。贊同者認爲該戰爭已有多少後者總體戰的特點 ,如雙方皆大規模動員軍隊進入戰場。這場戰爭需要極其龐大的經濟支援,包括裝備、軍火和補給都大到需要本土以及外國支援。 。日俄戰爭的結果亦顥示國家領袖需關注外交政策所帶來的國內反應。一些學者認爲日俄戰爭結果顯示沙俄政府的腐敗無能,因此進一步推動反對羅曼諾夫王朝的革命運動。

全球的反應

對西方列強而言, 日本的勝利顯示日本崛起成爲亞洲強大力量。俄羅斯的戰敗令一些學者認爲日本得到改變世界秩序的機會普轉變爲亞洲強國。 不同外交合作相繼出現。 日本的成功爲反殖民的民族主義者增強自信 - 越南,印尼,印度及菲律賓等。亦增強時刻受到西方列強侵佔威脅的土耳其及伊朗的自信 。 雖然不久前才經歷甲午戰爭,結果亦令華人相信歐洲列強仍舊是比日本更大的威脅。“我們認爲俄羅斯敗於日本可以被視爲東方擊敗西方。我們視這次勝利爲我們的勝利。”孫中山。 “日本的勝利減輕了我們自卑感。一個西方強國的戰敗引申出亞洲仍可以像古時一樣擊敗歐洲。”賈瓦哈拉爾·尼赫魯

在歐洲,受支配的民族亦得到鼓舞 .詹姆斯·喬伊斯的小說 尤利西斯 , 設定在1904年的都柏林, 包含對愛爾蘭的願境。 在被瓜分的波蘭, 藝術家Józef Mehoffer在 1905年 畫了 "Europa Jubilans" (Europe rejoicing), 其中描繪一個著上圍裙的女傭人坐在一張在東方文物前的沙發上休息。 在俄國戰敗的一年, 抗議俄國的侵佔以及文化壓迫。同時巧妙地指望着沙俄主人在歐洲戰敗的日子如同它在亞洲遭遇的。

對於社會思想家羅莎·盧森堡此戰的重要性對受壓迫的階層十分清晰: “日俄戰爭令所有人意識到就算是歐洲的戰爭與和平-它的命運-並不決定在歐洲內,而是在世界和殖民地政治的巨大漩渦中。如果我不考慮俄國極權崩潰的即時效果, 這場戰爭的意義是社會民主主義。這場戰爭將國際無產階級的目光回到世界在大政治和經濟上的聯繫。” 這場戰爭的普遍意義決定了它的歷史重要性以及它的後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