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真相 > 勝者爲王,敗者爲寇 戰爭結束後古人是怎麼對待戰俘的

勝者爲王,敗者爲寇 戰爭結束後古人是怎麼對待戰俘的

來源:風趣史記網    閱讀: 2.5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還不瞭解:古代戰俘的讀者,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着往下看吧~虐待?殺害?苦役?流放?古代對大批戰俘如何處理?

勝者爲王,敗者爲寇,中國古代的歷史,同時也是一部刀光血影的戰爭史。戰爭結束後,勝利者往往會殘忍地高舉起屠刀,將成批的戰俘或集體活埋,就是史書上記載的“坑殺”;或集體殺害,然後將屍體堆積起來,封土成山,名之曰“京觀”。

戰國時期,秦軍在長平大戰中戰勝趙軍,趙軍“數十萬之衆遂降秦,秦悉阬之”。《史記》中這樣的記載還有很多,如項羽攻下襄城之後,對投降的守軍“皆阬之”。在新安(今河南省澠池縣一帶),因爲擔心投降的秦軍反叛,項羽率領的楚軍“阬秦卒二十餘萬人”。

《資治通鑑》記載:三國時期,曹操與袁紹大軍在官渡決戰,曹操險勝,將一支被迫投降的袁軍部隊“盡坑之,前後所殺七萬餘人”。

勝者爲王,敗者爲寇 戰爭結束後古人是怎麼對待戰俘的

曹操劇照

五胡十六國時期,《晉書》中有關坑殺戰俘的記載更是比比皆是。石勒大敗晉軍於武德,“坑降卒萬餘”。前趙劉聰鎮壓平陽貴族,“坑士衆萬五千餘人,平陽街巷爲之空”。石虎擊敗前趙劉曜後,“坑士卒一萬六千”。石虎死後,幾個兒子爭奪帝位,小兒子石衝被打敗,“坑其士卒三萬餘人”。東晉大將劉裕率部攻陷長安,後秦滅亡。劉裕安排其子劉義真留守長安,自己班師南返。夏國趁機率軍攻打長安,“大破義真,積人頭爲京觀,號曰‘髑髏臺’”。

唐太宗徵高麗時,“收靺鞨三千三百,盡坑之”。中唐時期,藩鎮李希烈反叛,派遣部將杜少誠率兵攻打蘄州,守將李皋將其擊敗後,“斬首萬級,封屍爲京觀”。宋太宗雍熙三年(986),遼軍在莫州打敗宋軍,將宋軍屍體築爲京觀。北宋田況率部鎮壓保州反叛士兵,先是招降,然後“坑其構逆者四百二十九人”。

勝者爲王,敗者爲寇 戰爭結束後古人是怎麼對待戰俘的 第2張

唐太宗像

時至近代,關於保護平民和戰爭受難者的一系列國際公約《日內瓦公約》締結以後,戰俘們的命運纔開始有所改變。其中的《關於戰俘待遇的日內瓦公約》最突出的一點就是:衝突各方對戰俘應予以人道待遇,不得殺戮、殘害、虐待和施以酷刑。只是,這一肇始於近代的文明之風,對中國古代的戰俘來說,太遲了!他們戰敗被俘後只能遭集體活埋或被殺死,成爲一段令人揪心的慘痛歷史!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