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真相 > 趙國文臣武將衆多,爲何卻在長平之戰中慘敗?

趙國文臣武將衆多,爲何卻在長平之戰中慘敗?

來源:風趣史記網    閱讀: 1.4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長平之戰的意義可謂是十分重大,如果說戰前六國之中還有國家能和秦國此消彼長,聯合起來還能戰勝秦國的話,長平之戰後,這一切就都成爲了泡影了,六國再也無法抵抗秦國的進攻,亡國只是時間問題而已。可以說是基本做到了“一戰而定天下”

在趙武靈王以後,趙國盛極一時,到他的孫子趙孝成王即位時也可謂人才濟濟。其中,文有藺相如、虞卿等能臣,武有廉頗、田單、樂毅等名將,在當時幾乎是唯一能夠和秦國相媲美的大國。然而,雖然有這麼多的能臣聚集在自己身邊,趙孝成王卻未能有效利用,要麼是不採納他們的勸諫,要麼就乾脆授予他們一個閒職,完全不用他們。

另外,君臣之間缺乏信任是趙孝成王又一用人上的失誤。在此次戰役開始之前,秦攻上黨郡,於是廉頗趕往經過去支援,但是最終還是敗了。廉頗於是退守長平,不論秦國怎麼挑釁,廉頗都不發兵,由此整個戰役轉入了相持階段。廉頗堅壁固壘,目的是拖垮遠道而來且後勤運輸閒難的秦軍,從而達到不戰就可以獲勝的效果。

趙國文臣武將衆多,爲何卻在長平之戰中慘敗?

然而當時一代名將樂毅就住在趙國,但趙孝成王並不信任樂毅,由於樂毅容易負氣行事,加之後來,燕惠王作戰失敗,還特意寫信來責怪樂毅投奔趙國,有違先王之信,一方面又表達歉意,還把樂毅在燕國的兒子提拔爲昌國君,這一切都讓趙孝成王害怕,害怕樂毅三心二意。

趙國文臣武將衆多,爲何卻在長平之戰中慘敗? 第2張

但趙孝成王卻並沒有廉頗這樣的耐心定力,他篤定廉頗的做法是無能的表現,於是多次催促他前去於秦軍交戰。廉頗在對比了形式之後選擇了抗命不戰,恰逢此時,秦國又在使用離間計讓趙王懷疑廉頗。這使得趙王的猜疑進一步加深。隨後他將廉頗換了下來,廉頗最後鬱鬱而終。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