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真相 > 長平之戰是大國的對決,秦國是如何贏得戰爭的?

長平之戰是大國的對決,秦國是如何贏得戰爭的?

來源:風趣史記網    閱讀: 3.3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大國之間的爭鬥,不是一兩場小戰役就能夠決定走向的,一定是戰爭和對峙長期交互進行。秦趙爭霸的巔峯對決“長平之戰”,前後打了3年,兩國投入的軍隊將近一百萬,戰死(坑殺)65萬多,傷者無數。作爲戰國時期的巔峯之戰,也是中國軍事歷史上最早最大的殲滅戰,影響了整個中國的歷史進程以及中國軍事戰略的思維。

讀史使人明智,特別是透過古代的戰爭所表現出來的大智慧,更是讓人驚歎不已。這段時間正在持續發酵的中 印之爭,特別是邊界的衝突,讓我們想到了古代最著名的戰爭“長平之戰”。或許,我們通過長平之戰秦國的勝利,可以一窺目前的僵持狀態和未來可能的戰爭走勢。

《大秦帝國》秦趙的巔峯對決:長平之戰

翻開中國的歷史,春秋戰國無疑是最精彩絕倫的歷史時期,從政治、經濟、文化、軍事、社會等各個角度來說,在同一時期的世界上都是無與倫比的壯觀。從一個默默無聞的小諸侯國到一統天下的大帝國,秦國的發展歷程可謂是波瀾壯闊。在驚歎秦國偉業的同時,我們更多的是驚訝於古人的智慧、謀略和手段,每一時期都有那麼出色厲害的人物,各領風騷數百年。《大秦帝國》系列電視劇就讓我們再次領略到了這個時期的精彩和偉大。

從裂變到縱橫再到崛起,以及最後的天下,相信《大秦帝國》的每一部都獲得了巨大的成功。從豆瓣評分來看,《裂變》9.3分,《縱橫》9.2分,《崛起》8.5分,作爲系列劇來說,這個評價無疑是非常高的。《大秦帝國》的每一個階段都有一個“頂級高手”在守護着大秦,如果說第一部是商鞅,第二部是張儀,那第三部就非白起不可了,正因爲白起的所向披靡,才讓大秦真正的崛起,爲後來秦始皇的一統天下奠下雄厚的基礎。

而當下中印之爭特別是邊界的衝突,印度的表現讓我們很是驚奇!如果真的爆發戰爭,那麼或許從古代這場偉大的戰爭可以看出未來的走勢!

國家綜合實力的比拼:殷實的秦國和貧瘠的趙國

任何一場戰爭,打到最後的一定是國家綜合實力的大比拼,正如上個世紀美國發動的多場戰爭,綜合實力遠超對手,勝利的機會就打了非常多,即使打了敗仗,國家也是能夠承擔得起任何損失的。而我們的鄰居印度,應該就沒有這裏厲害的實力了,拼到最後,趙國也許就是他的下場。

長平之戰是大國的對決,秦國是如何贏得戰爭的?

如果要推秦國國體乃至中國封建王朝的奠基人,商鞅和李斯都算得上是開體制之先河的傑出代表。一個開創了秦國富強的根基,一個開創了秦帝國統一的根基。在商鞅的主導下,重農抑商獎勵軍功,秦國從一個積弱成疾的西北小國,一躍成爲雄踞西北傲視天下的大國。“商鞅之法懲奸究以保人民之權利,務耕織以增進國民之福力,尚軍功以樹國威,孥貪怠以絕消耗。”正是商鞅爲秦朝建立了牢固的農業社會和軍功報效的基礎體制,使得秦人經濟快速發展,一躍成爲戰國時期最富裕的國家。

公元前340年,就在商鞅變法十年後,趙國誕生了一位新的國君趙雍。沒有走像商鞅那麼複雜的改革體系,趙雍上位後,簡單粗暴的推廣了“胡服騎射”的改革模式,使得趙國一躍成爲了戰國七雄的霸主之一,並一度干涉秦國的內政和佔有秦國的土地。忽略農耕、重視遊牧、軍功不明、以戰養戰的策略,把匈奴的那一套直接用來過對付中原的其他國家,速戰速決的效果確實非常明瞭。這也就是趙國爲什麼敢明目張膽的和秦國搶已經到手的上黨郡。

從綜合實力來看,秦國還是要勝上趙國許多的,但是實力還是有的一拼。秦國民富糧多兵強勢頭正猛,更何況還有物資豐饒的巴蜀;趙國也是兵強馬壯的,只是糧沒有那麼多而已。所以,趙國誤判了形勢,這個和我們的鄰居有點一樣,目前正在誤判形勢中。

戰國中晚期的大環境:連橫抗秦到談秦色變的外交

戰國時期的戰爭,總是在各種外交戰略中進行的,張儀的合縱連橫,範睢的遠交近攻,都讓他們功成名就名揚歷史。這就是所謂的大環境,單挑還是羣毆還是圍觀,都是通過各種外交手段來實現的,弱國無外交在戰國時期表現的淋漓盡致。而我們目前面臨的局勢,總有那麼一些國家想着玩連橫來對付我們。趙國也是一樣,找上了楚魏。

韓國戰敗割讓上黨郡給秦國,而上黨郡郡守不甘屈從秦國,直接自己做主投降了趙國。禍水東引成功,秦趙戰爭一觸即發,雙方集結了近百萬大軍在長平對峙。從戰術互攻到戰略對峙,雙方大大小小的戰役也打了好幾場,結果秦軍明顯佔優,趙國在大將廉頗的帶領下直接守城不出,堅決不戰。把一場對攻戰變成了對峙戰,前線的戰爭變成了後方支援和外交的比拼。

戰國時期,大部分國家對秦國的態度都是十分不友好的,都想着怎麼樣把秦國滅了分一杯羹。而秦國卻像是打不死的小強,越變越堅強,從偏居一隅到傲視羣雄,各個國家從窺視到膽怯,無他,都被打怕了。長平之戰前,白起連攻七十餘城無一敗績,打的楚、魏、韓等國家一點脾氣都沒有,更是大敗韓趙魏聯軍,風光無限。所以,但凡有人提議聯合一起抗秦,總是有會響應的。

長平之戰是大國的對決,秦國是如何贏得戰爭的? 第2張

在長平之戰的對峙階段,趙國派出虞卿聯魏楚抗秦,深受秦國入侵壓迫之苦的兩個國家欣然應允。而這如紙糊的聯盟,在白起的恐嚇之下,變得弱不禁風,魏國直接退出聯盟。之後,趙國無糧求助齊國,同樣被拒絕。在外交無成國內又面臨旱災顆粒無收的情況下,趙國只能孤注一擲,從防禦變成進攻,最終功虧一簣。

如果把長平之戰看成是我們和印度之爭,那麼,我們的外交環境是怎麼樣的?

結語

每一場戰爭都是綜合國力、外部環境和戰場士氣所組成的。對峙三年,同樣面臨撐不下的困境,秦國卻還是有餘力周旋,趙國卻沒有後路可以退。最終的決戰固然是因爲將領的原因,但是如果沒有前期的鋪墊和後續的乏力,戰局怎麼樣還真說不定。

長平之戰是趙國的滑鐵盧,雖然後面趙國還掙扎了一下,但也是名存實亡了。而長平之戰也爲秦國統一六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自此後,秦國再無對手,除非內亂。和平永遠是主旋律,但是,如果,萬一我們和印度的衝突有所升級,從我們的綜合國力和將領士氣以及武器裝備來說,基本上沒有問題,但是外部環境還是有一定的不確定性的,最大的不確定就是來自了特不靠譜。但是,任何人都不能也不要想來觸碰我們的底線,談,我們歡迎,打,奉陪到底!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