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真相 > 重達833公斤的司母戊方鼎是怎麼造出來的?

重達833公斤的司母戊方鼎是怎麼造出來的?

來源:風趣史記網    閱讀: 2.9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司母戊鼎重達875公斤,採用的是陶範澆鑄,鑄造時需要至少一噸銅液,熱熱的銅液在鑄造過程中很容易就把陶範衝出漏洞,所以,司母戊鼎很可能是一個試驗品,因爲這次的鑄造並不成功,所以在這之後便不再鑄造這麼大型的青銅器了。小編爲大家帶來相關內容,感興趣的小夥伴快來看看吧。

在司母戊鼎的內壁發現了非人工毀壞的裂痕以及二次修補的痕跡。由於銅液沒能到底,4條腿也短了20釐米。

重達833公斤的司母戊方鼎是怎麼造出來的?

儘管司母戊鼎在當時不是一件很成功的作品,但它的製作過程卻充分顯示了商朝後期的青銅器製作技術的發達程度。製作規模化,並且組織嚴密。

司母戊鼎的鑄造過程需要:

第一步:製造一個陶範模型,也就是“母範”,這個模型的樣子就是最終青銅器的樣子。

第二步:在“母範”的基礎上製造外範。做好後進窯燒製,燒製好後把外範切割成若干部分。

第三步:然後再製作一個內範。保證外範與內範之間留有縫隙,也就是青銅器的實際厚度。

第四步:在內外範之間澆注銅液。

司母戊鼎就是用4塊嵌有24塊分範的腹範和1塊頂範、1塊芯範以及4塊澆口範澆鑄而成。壁厚2釐米左右。

第五步:打磨修整。

考古學家在商晚期的一處鑄銅手工業作坊遺址中發現了5座土坑式熔爐,還有陶範1萬9千件。在商朝製作陶範已經不是什麼難事,就是“玩泥巴”,但是像司母戊鼎這麼大的一個容器,需要澆鑄一噸的熱銅液,在當時是怎麼做到的呢?

將軍盔”

考古學家在安陽殷墟曾發現一種被稱作是“將軍盔”的陶器,或許,在當時就是用這個熔銅澆鑄的,但是按照這樣大小容器來算,則需要70-80個“將軍盔”同時進行澆鑄,所以,在鑄造時需要幾百個工匠同時密切配合纔可以完成。

並且,由於器壁比器足薄的多,所以,器壁冷卻的快,這樣器足與器身會很容易出現斷裂,所以,司母戊鼎的足其實是空芯的。也因此短了20釐米。

司母戊鼎,現在已經改名爲“後母戊鼎”,但不論怎麼改,鼎的主人是“戊”是肯定的,“戊”即商王武丁衆多妻子中的一位,名叫“婦妌”。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