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真相 > “學而優不一定可以入仕” ,這是歷史上哪位詩人的經歷?

“學而優不一定可以入仕” ,這是歷史上哪位詩人的經歷?

來源:風趣史記網    閱讀: 9.58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學而優則仕”,這是人們非常熟悉的一句話,就是說一個人,學習好到一定程度呢,就可以去步入仕途,也就是當官。這是在封建社會裏,普通人改變命運的一個重要途徑,更是一個非常有效的獲得成功的辦法。

當然了,這種思想一直影響很深遠,因爲它確實不但能夠改變個人命運,而且還能夠光宗耀祖,以及惠及好幾代。

古時候,你能當好這個官呢,步步高昇,善始善終;要是當不好的呢,也許還會被株連九族,斷子絕孫!

所以說,“優則學而仕”還不一定是好事,那先得弄明白自己適合不適合,會不會當這個官了。

“學而優不一定可以入仕” ,這是歷史上哪位詩人的經歷?

今天,筆者就捋一捋一位在中國文壇上相當有名的大詩人的經歷,看看我說的對不對。

“詩仙”李太白,他的名氣夠大吧,雖然沒有經過科舉,但也進入過朝廷,最後卻被趕出來了,弄得灰頭土臉的。

李白本可以與人說道,論劍,談詩,縱論天下,可是他心裏一直想着,實現平生“相與濟蒼生”的理想。

因爲,李白不想讓他那“五歲誦六甲,十歲觀百家,十五觀奇書,作賦凌相如”的滿腹才華被埋沒,甚至於他自己認爲是被浪費掉。

上天對每一個人總是公平的,機會總是會有的,就在天寶元年(公元742年),唐玄宗下詔,徵求白衣有一藝之長者,李白就在被召的名單之中。

爲什麼李白會被皇帝召見呢?這當然離不開他的那些粉絲的力量了。

賀知章不僅稱李白是“謫仙人”,還誇李白的《烏犧曲》“可以泣鬼神矣”;

杜甫也稱李白的詩“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

有人說,李白的劍術“託身白刃裏,殺入紅塵中”;

還有人說,李白的言論精妙絕倫如“粲[càn]花之論”;

如此之多的溢美之詞,引起了唐玄宗和其妹妹玉真公主的好奇,非常想見識一下這位神乎其神的奇才。於是接連下詔三次,召李白入朝。這待遇跟劉備“三顧茅廬”請諸葛亮出山也差不多了吧?

當時呢,李白正在會稽一帶與一些隱居的道士雲遊,其中的有一個道士吳筠也是被召者,先走一步進京了。

李白立馬回家跟家人慶祝一番,然後迫不及待地“仰天大笑出門去”策馬揚鞭西入秦,口裏還唸叨着“我輩豈是蓬蒿人”,這也就是個被召入京而已,要是科舉進士及第了,他不得像范進一樣瘋起來呀。

他的這種表現,恰恰說明他根本就不是一個當官的料,可他自己沒有發覺。他卻認爲他那“懷經濟之才,抗巢由之節。文可以變風俗,學可以究天人”的纔能有了施展的機會了。那種高興勁就好像找到了可以讓他撬動地球的支點一樣。

可是他不知道自己,太天真,太單純,太不知天高地厚,太不知朝廷深淺,宦海底細了。

李白初入長安,確實受到了朝廷的隆重接待,並受以翰林供奉之職,也就是皇帝顧問。

這時,他真要是想實現他的抱負,他就應該收斂起狂妄傲慢的性子,而不應該恃才傲物。

李白還以爲在外面與那些粉絲們相處一樣呢,成天爛醉如泥,看不起這個,看不慣那個,時間一長能不得罪人嗎?

雖然曾以“高力士脫靴”、“楊貴妃捧硯臺”的事,被後人傳爲笑談佳話,卻可以從此看出他對仕途上才能的缺陷。

他不明白,朝中有人好做官,單憑一己之力,什麼也幹不成。他不明白,想做事,尤其是在朝廷做事,就必須忍辱負重,迂迴地去做。而且要心懷國家和普通老百姓,不然你只是爲了找一個大舞臺顯擺自己的才華,註定走不久長。

他本是豪放浪漫之人,骨子裏流淌着詩人的血液,內心裏忍受不了別人的猜忌,小人的搬弄是非和誣陷,更受不了朝廷的拘束。

他有的是才情志向,卻沒有政客那種卑骨奴顏,那種手腕。

所以,僅僅三年,短暫的三年時間,李白就遭讒言誣陷,被逐出長安!

這對於李白的打擊是相當大的,但是,對於詩詞界卻是幸運的,因爲詩歌纔是他能夠盡情盡興表演的舞臺。

正如他後來寫的“天生我材必有用”,每一個人都是有用之材,只是要看清楚自己社會在哪個圈子裏發展,不然就會荒廢了自己的歲月,痛苦了自己的人生。是蒼鷹就要翱翔天空,是魚兒你就遊弋於水中。

通過李白的境遇,說明我們切不可把入仕升官當作自己奮鬥的唯一目標,首先明白自己適合幹什麼,喜歡幹什麼,因爲沒有金剛鑽是幹不了瓷器活兒的。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