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真相 > 宰相和丞相誰的官職更大一些呢?兩者職責有何區別?

宰相和丞相誰的官職更大一些呢?兩者職責有何區別?

來源:風趣史記網    閱讀: 1.1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如果說皇帝是我國古代的"一把手",那輔佐他治理天下的宰相自然就是二把手了。不過,在近年來的許多影視劇或文學作品當中,"宰相"和"丞相"時常被混爲一談,似乎它們含義相同,就如同"皇帝"和"帝王"一樣只是字面上有一點點差異一般。

那麼,宰相和丞相意思到底一不一樣,如果一樣,爲什麼有時人們說宰相而有時說丞相,如果不一樣,那它們之間的區別又在哪裏呢?

宰相和丞相誰的官職更大一些呢?兩者職責有何區別?

其實,我國曆史上丞相和宰相稱謂的演變確實有些複雜,大體來說,丞相是一個具體的官名,而宰相則是一種身份的通稱。

要弄清楚它們之間的區別,我們還得具體分析這兩種稱謂。

早在我國春秋戰國時期,"宰相"這個名稱就已經出現了,從字義上看,"宰"代表着主宰,有管理之意,而"相"則是"相禮之人",有着輔佐的含義,將這兩個字連在一起,就是輔佐君主管理的意思。

"宰"在商朝時就已經作爲官名被使用了,不過當時的宰只不過是一種負責管理的祭祀、家務和奴隸等事務的小官,就如同如今的"管家"一般。對於"家天下"時代的帝王來說,宰相輔佐治理天下,也確實可以看作類似於管家一般的角色。

至於"相"得到使用,則是春秋時期,像管仲就被齊桓公封爲齊國相,當時,不少君主都會選拔賢能之人當自己國家的相,這其實和宰相已經非常接近和類似了。

至於宰與相的正式相遇,最早是被記載於《韓非子》。書中寫道:"明主之吏,宰相必起於州部,猛將必起於卒伍。"這番話是在說,明智的君主在選拔官員時,負責處理政務者一定是從地方上尋找,而將領則一定要從部隊中選拔。這是在批判當時諸侯任用官員時重視血緣而忽視才幹、經驗的社會風氣。

《韓非子》中,宰相還只是對輔佐朝政的重要官員們的泛稱,而在那之後,宰相就逐漸成爲了對最高行政長官的通稱。

宰相和丞相誰的官職更大一些呢?兩者職責有何區別? 第2張

史記》中就寫道:"宰相者,上佐天子理陰陽,順四時,下遂萬物之宜,外填撫四夷諸侯,內親附百姓,使卿大夫各得任其職也。"按照司馬遷的說法,宰相的職責便是輔佐君王治理國家,具體來說,他們需要監督君王遵守規律,還得處理外交、民生、官員任免調度等方面的事務。

如同上文所說,宰相併非一個固定的官名,而是對所有君王以下最高行政長官的通稱,所以不管是丞相、相國、相邦還是之後名目繁雜的尚書令、同平章事、內閣大學士、軍機大臣等等,只要是當時國家的二把手,就能夠被稱之爲宰相。

唯一的例外是,遼國曾經直接將宰相作爲正式官名使用,這在中國歷史上非常特殊。

說完宰相,我們再來看看丞相。和覆蓋面極廣、適用性極高的宰相相比,我國古代的丞相壽命就顯得很短了。

秦武王二年(前309),樗裏疾、甘茂兩位大臣被分別封爲左、右丞相,這被認爲是丞相的最早出現。根據出土的秦國文物我們可以發現,當時秦國是相邦、丞相併存的,且前者權力大於後者。

在《史記》當中,有着魏、燕等國也設立了丞相的記載,但具體情況人們並不清楚。總之,擔任相邦的呂不韋被免職後,秦國不再有人擔任相邦,而丞相則被保留,並在秦國統一後成爲了最高行政長官。到秦二世時,還曾經短暫設立過中丞相,但他的統治太過短暫,這一制度很快就隨着秦國的滅亡而被廢除。

漢朝大體沿襲了秦朝的制度,左、右丞相也被保留了下來。不過,漢高祖劉邦在他們之上設置了相國,而漢朝的第一任相國就是有着"兵仙"之稱的韓信。漢朝的最後一任相國是呂后的侄子呂產,在他之後,西漢便一直以丞相爲最高長官。

漢哀帝元壽二年(前1),丞相被改爲了大司徒,這一改就直到建安十三年(208)才被梟雄曹操短暫恢復。

此後的千餘年裏,丞相一職逐漸淡出了歷史舞臺,只在蜀漢、東晉、唐玄宗、宋孝宗時有過短時間的恢復。到了元朝,蒙元統治者在中書省設置了丞相,而這一制度最初也被明太祖朱元璋所沿襲。

不過,因爲不滿相權對君權的限制和掌握權力過大帶來的威脅,朱元璋選擇了將丞相胡惟庸處死並永久廢除了丞相制度,從此以後,丞相就消失在了歷史舞臺上。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