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真相 > 從變法主持者變成絆腳石,司馬光是爲了什麼?

從變法主持者變成絆腳石,司馬光是爲了什麼?

來源:風趣史記網    閱讀: 2.7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接下來小編帶你追尋歷史上真實的司馬光,探索發生在他們身上的歷史故事。

元豐八年(1085年)三月,力行改革的宋神宗病逝,時隔十五年重返京師的司馬光進京奔喪,在太皇太后的支持下重返朝堂,打響了對王安石變法的反擊戰。

這一年也是司馬光生命中的最後一年,67歲的他幾乎將王安石新法盡數廢改。

此後,他的名聲因廢除王安石變法而在忠奸之間“反覆橫跳”,而後人不知的是他也曾一度被宋神宗內定爲變法的主持者,結果陰差陽錯卻成了變法的“超級絆腳石”,這又是怎麼回事?

歷史的顏色並非只有黑白,對司馬光來說尤其如此

說到司馬光,其幼年砸缸的典故家喻戶曉,且史上確有其事,但他的人生絕非那一個典故告訴我們的所謂沉着冷靜所能概括。

很多人說司馬光不支持王安石變法,就像某些影視劇中說的那般因循守舊到迂腐奸邪的地步,可事實恰恰相反,他也是一個心懷天下的改革者,只是他眼中所見的大宋危機,與王安石有所不同。

20歲時他考中進士,入仕後是出了名的直臣,特別是在諫官期間早已看出大宋的財政困境,因而上了很多道札子,不斷跟宋仁宗提改革建議說:“臣恐國家異日之患不在於他,在於財力屈竭而已矣。”

從變法主持者變成絆腳石,司馬光是爲了什麼?

這正是日後宋神宗支持王安石變法的重要原因,而司馬光早已發現這個危機,甚至對於經濟改革也有自己的一套方案:一是停止官家濫賜;二是由上而下提倡樸素之風;三是減少冗官冗兵,肅清貪官污吏,總結來說,事實上就是“節流”,節公家的流。

爲此,他寫了一系列奏章,比如反對宰執無故遷官、反對皇帝上元遊幸、反對宮中宴飲過多、反對增修宮觀……幾乎天天上書懟皇帝,完全就是個刺頭,不怕死、不怕穿小鞋的那種,甚至膽子大到什麼程度呢?敢聯合宰相韓琦對宋仁宗早作冊立儲君、考慮身後事而諫言,哪怕後來宋英宗繼位,要冊封舅舅爲宰相,也被他公開懟了一番,指責說外戚不得干政等等。

由此,瞧瞧他說的這些話、做的這些事,銳意進取、不懼皇權,比唐之諍臣魏徵也不遑多讓,哪裏像是個守舊的頑固派官員?

可是,就這麼一個敢說話、敢做事,對大宋財政危機與經濟改革還很有見解與辦法的司馬光,後來卻爲什麼沒有成爲宋神宗推行變法的第一人選呢?

爲何不用司馬光?這是個清高的嘴皮子文人

治平四年(1067年),宋英宗的長子、20歲的趙頊即位,史稱宋神宗,就在他即位第三天,主管國家財政的三司使就給他上交了一份報告,中心思想是:“百年之積,惟存空簿。”

意思是國家沒錢了,扛不住了。而這也是司馬光早年就曾預言過的。

按理說,大宋商業之繁華在中國曆朝歷代數一數二,爲什麼國家反而會沒錢呢?原因我們在後文會講到,在這裏我們先講決定實行變法的宋神宗爲什麼不選司馬光來變法呢?

前文說司馬光有自己的一套經濟改革方案,事實上宋神宗想要變法,最早矚意的變法主持者也是司馬光,爲此,這位年輕的皇帝將司馬光拔擢到了御史中丞的高位上。

從變法主持者變成絆腳石,司馬光是爲了什麼? 第2張

但是宋神宗同時看中了一個理財高手薛向,他認爲這個人能夠很好的協助司馬光處理好財政問題,結果幾乎就要被他內定爲變法負責人的司馬光卻說“薛向乃奸邪”,而他判斷理由是什麼呢?他的理由是:在傳統士大夫看來,善於理財的往往都是小人。

這下子宋神宗就不太高興了,你司馬光是既想當婊子又想立牌坊?變法爲的就是解決財政危機,到頭來難道選一個不會理財的人執行改革?我看你是在逗我!

緊接着很快,宋神宗又找到司馬光說:“朕旦有任命,朝野議論不止,恐非好事。”言下之意,若不強化中央權威,加強皇權,恐怕變法改革是絕對難以開始的。結果司馬光又來一句:“這是好事,堯舜尚且難以知人善任,陛下新登大位,若任用奸邪絕非社稷之福。”

宋神宗聽罷,當真是火冒三丈,大有一種“錯付真心給渣男”的心態,此後又是幾輪問策,司馬光每回都要懟,總之是用理財人士不行,加強皇權推進變法不行,與民爭利也不行,用誰誰不行。這一刻,司馬光不屑談錢的文人清高展露無遺,在他心中似乎有一種“任用奸邪之臣掌權比國家窮困潦倒還可怕”的認知,有一種“清官纔是好官、不談錢的讀書人才是君子”的認知,這也是他日後與老朋友“輕理論重實幹”的王安石越走越遠的緣故。

而對宋神宗來說,曾被他寄以厚望、賴以委任的司馬光就此被打上“百無一用是書生”的標籤,再也與變法無緣。

之後,宋神宗召見另一位主張改革的大臣王安石,問王安石說:“如果讓你執政進行改革,你會怎麼做?”王安石堅定地說:“變風俗,立法度。”就此,宋神宗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答案,而司馬光這個清高文人被他毫不留情踢出了權力中樞。

王安石變法失敗,司馬光廢法成功,其實是雙輸

那麼,司馬光與王安石在這場變法中所持的態度、得到的結局爲什麼會這麼不同呢?我們總結來看,說白了,這是屁股決定了腦袋。

對宋神宗來說,改革變法的敵人是誰呢?從他與司馬光的幾次談話中我們知道,這個年輕的皇帝冷靜而睿智,他很清楚,變法改革的阻力恰恰就來自朝廷內部,這也是他任用王安石的緣故,因爲王安石提出解決財政危機的方法區別於司馬光提出的“節流”,而是“開源”。

所謂開源,是從社會各個階層全面推進的變法,爲了發展經濟,增加國庫收入,首先動的就是既得利益者的奶酪!

那麼,既得利益者是誰呢?

上文提到,以大宋商業之繁華在中國曆朝歷代數一數二,爲什麼國家反而會沒錢呢?

其實說到底這和當時的賦稅有關,當時的賦稅收的是跟“田產、地產”有關的,商業稅什麼的統統沒有,再加上立國百年土地兼併嚴重,“國之蛀蟲”士大夫階層各個名下都有田有鋪,個個都不需要繳稅,這麼多因素加在一塊,所謂“藏富於民”,而一旦要動手徵收這些個“國之蛀蟲”的賦稅、商稅,變更財政法度,馬上就會跳出來一羣人指責國家“與民爭利”,這就是改革的內部阻力,所謂動了既得利益者的奶酪,而這羣利益者大多都是士大夫階層。

這就是王安石變法第一個要搞的對象,而王安石變法之所以功敗垂成,一方面是後來宋神宗受到一系列政治壓力,對變法的態度搖擺不定,並且英年早逝;另一方面是王安石不僅動了士大夫階層,還因變法推進過於急躁,操之過急,把商賈和平民百姓的利益也侵害了,不止沒有所謂的“不加賦而國用饒”,反而成了真正的“與民爭利”,富了國家,窮了百姓,導致了整個社會層面上的反對浪潮。

而在王安石變法因其去世失敗後,司馬光主持的廢新法呢?從表面上看,他成功廢除了王安石變法。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司馬光並非守舊頑固派,他本質上也是改革者,只是他的變法思想一直都是“節流”,所謂國民經濟是一個常量,“天地所生貨財百物,止有此數,不在民間則在公家”,國家要理財,得剋扣自己,不能取之於民,否則就是與民爭利,侵害百姓的利益,造成天怒人怨。

總結來說就是,守舊的“節流”思想改革者司馬光認爲王安石變法與民爭利,得廢除,趁着宋神宗、王安石先後去世,一頓王八拳下來成功廢除新法,結果卻造成“辛辛苦苦幾十年,一朝回到解放前”,王安石乾的白乾,司馬光嬴的也白嬴,對大宋百姓來說真真是瞎折騰了這麼多年。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