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真相 > 面對邊疆三異族的侵犯,武則天是怎麼應對的?

面對邊疆三異族的侵犯,武則天是怎麼應對的?

來源:風趣史記網    閱讀: 2.4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跟着小編一起探尋歷史上真實的武則天。

武周天授元年(公元690年),武則天稱帝后,已安定多年的唐朝邊境風雲突變,經受住了嚴峻的考驗,以契丹、突厥、吐蕃爲首的“三個代表”,先後侵犯大唐邊境。

面對邊疆三異族的侵犯,武則天是怎麼應對的?

在平定契丹中,武則天採取的是兵來將擋,水來土掩的戰略,採取的是“以牙還牙,以硬碰硬”的戰術,對契丹進行了規模浩大的軍事行動。在征伐的過程中,武家子弟中的重量級人物武三思、武攸宜、武懿宗等人先後掛帥出征,雖然武家沒有一個真正能算得上是將才,都是庸才,但歷經數年,數動干戈,最後用數十萬大唐將士、百姓的白骨堆平了契丹人的任性和囂張。總之,這場成功的令人?息的勝利終歸還是勝利,功績不管怎樣還得算在武家子弟身上。

而在平定突厥中,武則天鑑於在契丹身上的教訓,採取了“懷柔”政策,想通過聯婚來保持繼續的和平與穩定。通過雙方的溝通與協調,武則天以通過“糖衣炮彈”來達到容化契丹人的目的,但思來想去,在這個做法上進行了變通,採取“重聘”的方式讓自己的侄子武延秀迎娶突厥公主。這樣一來,大唐可以把大大的黃金、白銀、錦羅綢緞送給突厥,以安其心,二來讓仔兒娶了突厥公主,挽回了顏面,緩和了兩國的矛盾和關係,可謂一舉二得。

然而,事實證明,這只是武則天一廂情願的想法,因爲武延秀帶着“重聘”來到突厥時,突厥可汗默啜卻露出了廬山真面目,對武延秀說,聘禮留下了,但他的女兒不能走。武延秀沒有反駁的機會,因爲他也被拘留了,隨後打出了“匡復廬陵王”的旗號,公然侵犯大唐的邊疆。武則天大怒,決定再次動武,於是命其內侄武重規爲帥,率兵45萬反擊默啜,結果毫無成效,這也讓武則天徹底看清了武家子弟的軍事才能,都是扶不起的阿斗,關鍵時刻都能不爲自己分憂啊。隨後,武則天不得已,在立其子廬陵王李顯爲皇太子後,只好讓李顯掛職帥親征,結果突厥聞訊不戰自退,暫時保持了穩定。

相對於契丹和突厥來說,吐蕃是一塊更難啃的骨頭。的確,狡猾的吐蕃人,就在契丹、突厥等少數民族和唐朝征戰時,他們也不甘寂寞,上演了乘火打劫之舉。垂拱三年(公元687年),吐蕃開始大舉出兵安西,隨後又攻入瓜州常樂縣,切斷唐朝內地西通安西的重要通道莫賀延磧,還兵臨沙州敦煌縣。至此,唐朝在安西的統治已土崩瓦解,河西諸州也岌岌可危。

在這種情況彙報下,武則天不能再坐視不管,但已經經歷了數次磨礪的武則天卻在處理吐蕃過程中顯得遊刃有餘了,她採取了剛柔並濟的戰略。首先,來看武則天的“剛”,這個沒得懸念,自然是以武力逼供的方式對吐蕃動武。這回武則天沒有出於私心重用武家子弟和李家子弟,而是直接派出朝中精英級大將出馬,武則天打出的最開始征伐吐蕃的兩張牌是朝中丞相集團“雙子星座”劉仁軌和婁師德,取得的戰績是將吐蕃成功趕出了安西四鎮。

隨後武則天開始對吐蕃進行反擊倒算,派出了地方集團的“絕代雙驕” 涼州都督唐休璟和茂州都督陳大慈,結果在青海打的吐蕃屁滾尿流。

面對邊疆三異族的侵犯,武則天是怎麼應對的? 第2張

其次,來看武則天的柔。她的柔也是在和吐蕃的對抗中取得了全面勝利後,武則天並沒有採取一網打盡的政策,做出繼續深入吐蕃進行往死裏打的舉動,而是一邊加強邊疆的防備,一邊繼通過彈衣炮彈的攻勢,通過攻心術,讓吐蕃將士不攻自破,不戰自敗。事實上,很快效果就彰顯出來了,正在這時,吐蕃的內部出了問題。原來吐蕃贊普芒鬆芒贊因爲“吞併”大唐未果,壯志末酬的他憂憤成疾,很快便撒手西去,他走時揮一揮手,把手中的權力棒交給了只有八歲的作子器駑悉,而把託孤之重任交給了朝中重臣論欽陵、贊婆兄弟。俗話說:功高則震主。器駑悉逐漸長大成人,對功勳卓著的欽陵兄弟十分猜忌,一次,便以狩獵爲名,集合軍隊殺死論欽陵黨羽2000多人,隨後義正詞嚴地召論欽陵兄弟來朝中議事。論欽陵當然不敢也不能赴這個鴻門宴,於是索性打出了反叛的旗幟。就這樣,雙方直接交戰,結果準備充分的自知大禍臨頭,於是擁兵自重。699年贊普率軍討伐,結果欽陵的器駑悉把倉皇應戰的論欽陵打的大敗,論欽陵眼看走投無路,最後只好選擇了自殺。

和中原王朝的諸多名將一樣,論欽陵這位吐蕃第一名將沒有死在敵人的刀下,而是死在了自己人的手裏。

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正在這時,大唐的“安撫”政策給了論欽陵的殘餘部隊一線生機。論欽陵的弟弟婆贊、兒子論弓仁爲了“自保”,選擇了帶七千士兵投靠唐朝,結果武則天沒有食言,封贊婆爲特進、輔國大將軍、歸德郡王,封論弓仁爲左羽林大將軍、安國公,皆賜鐵券。後來,贊婆很快在祥和中“死去元知萬事空”,但論弓仁卻成爲武周在西域的得力干將,爲大唐屢立戰功,史書稱其爲“大小百戰未嘗負”,簡直到了獨孤求敗的境界。論弓仁的後代改用漢名,成爲“論”姓的始祖。而此後論氏子孫都位列高官,統領軍隊,參與平定安史之亂、朱泚之亂等戰爭,捍衛着風雨飄搖中的大唐王朝,成就了一段佳話。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