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真相 > 商紂王自焚背後隱藏着什麼?十五萬殷商軍隊去哪了

商紂王自焚背後隱藏着什麼?十五萬殷商軍隊去哪了

來源:風趣史記網    閱讀: 2.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三千多年前的華夏大地,戰火紛飛,社會動盪,江山易主,政權更迭。對於殷商而言,隨着牧野之戰的失敗,末代君王商紂帝辛以一把烈火,宣告了一個朝代的終結。取而代之的西周接納了商的土地和奴隸,成爲中華大地新的主人。

然而,歷史的滾滾車輪一往直前,數千年後,一切都已如過眼雲煙。無論是勝利的號角還是失敗的哀號,都已淹沒在歷史的長河中,成爲一粒落定的塵埃。三千年的漫長歲月,無論殷商還是西周都已經成爲塵封的歷史,遠離了人們的生活和視線。然而,同樣發生在這一時期的一個歷史空白,不僅沒有隨着漫長歲月而被人忽略,反而是一直吸引着衆多史學名家紛紛猜想。但是由於年代久遠,相關資料殘缺不全,至今沒有一個可以令世人都信用的答案,於是就有了這個在當今依然是無人知曉的未解之謎,這個謎就是在殷商滅亡後,勤王未果的攸侯喜以及跟隨他的十五萬官兵消逝在史書和記載之間,去向無蹤,無跡可探。

要知道,十幾萬人突然人間蒸發,不可能不引起驚世的效果,但是爲什麼在中國史書再也沒有明確記載。於是一場關於以攸侯喜爲首的十五萬的大軍,究竟在一夜之間去往何方的討論從未間斷。近年來,由於中外考古學界的相關發現,關於這十五萬的殷人的去向再次成爲了史學關注的熱點。

商紂王自焚背後隱藏着什麼?十五萬殷商軍隊去哪了

就目前現在流行的觀點來看,相對而言有一定依據和可能性的,主要有以下幾種:首先是東渡說,就是“殷人東渡”十五萬大軍東渡太平洋,到達了南美洲,是印第安人的先祖。其次是宋國說,十五萬人,在宋公微子封地轉軍爲民,過起百姓生活。再次是洛陽說,也就是中國最早的商人,即十五萬人在牧野戰役後,回到河南洛陽界,由於沒有生產資料,開始從事商業,成爲中國“商人”的先驅。第四種是朝鮮說,即這些人在東征之路上,歸順箕子,從此生根於箕子的朝鮮封地,成爲了高麗人的祖先。

最後還有一種就是滅亡說,其實在周滅商之後,即這十幾萬大軍也在之後被逐漸消滅,已經於世無存了。對於上述觀點,各有各的依據,專家學者莫衷一是。在對當時的歷史背景進行全方面的分析後,可以得出一個更爲科學的結論,那就是,從當時及隨後的政治形勢、國家政策、科技水平和相關資料記載的來看,所謂的“十五萬”殷人既未東渡,也沒有被滅族,而是“化整爲零”,散落在以殷商貴族封地爲主的茫茫大地上,融入了悠悠華夏的芸芸衆生中。

爲什麼說十五萬人散落在殷商貴族封地更有可信性,這個說法主要有以下幾點原因:

首先,可以從攸侯喜的身份看出端倪。攸侯喜這三個字,並不是一個簡單的人名,而是代表着三層意思,攸,是代表商王武丁之子——子攸。侯,是子攸及其後代的身份地位,諸侯。這個子攸在商代諸侯封地就被叫做——攸侯國,它主要存在在淮夷一帶,商代末年在對防範東夷入侵方面有着重要的軍事意義。“喜”是攸侯國子攸的後人,與當時的皇帝商王帝辛同爲商代開國之主武丁的後人。攸侯喜就是名爲喜的商紂王時的末代攸侯,多年來一直在紂王身邊。所以說攸侯喜也是屬於殷商貴族,與後來周王封的所有商代貴族是同宗一脈,所以率隊迴歸後,見帝辛已去,對於宗族觀念十分看重的商周時期,攸侯喜選擇依附於其他宗親具有最大的可能性。

再者,從十五萬大軍的行進方向上看,迴歸河南一代的可能性也更大。武王伐紂之時,攸侯喜正率領十萬大軍在遠征東夷,也就是現在的江淮一帶,西周大軍發兵朝歌后,攸侯喜率領十萬商軍和五萬俘虜迴轉朝歌,全力勤王。但是未及趕到,帝辛自焚於鹿臺之上,此時攸侯喜的大軍必然已在迴歸路途之上,而在接到相關信息之後的攸侯喜所部的十五萬大軍應該就在河南一帶,應該是在宋公微子封地附近,就地而化的可能性更大。

商紂王自焚背後隱藏着什麼?十五萬殷商軍隊去哪了 第2張

再者,攸侯喜所率的十五萬之衆,這一數字是否真實可信,據相關史料記載,攸侯喜是率領十萬大軍東征的,經過激烈戰爭而俘虜敵人五萬,在這種情形之下,十萬大軍毫髮無傷的可能性幾乎不存在,定然已經損失過去。再說那五萬俘虜,在商朝滅亡之後,是否依然臣服於攸侯喜,也是未知之數。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回師勤王的攸侯喜所率部隊應該已經沒有十五萬之衆,而且部隊構成十分混雜,所在在商代滅亡之後,這些部隊十分可能已經就地解散,各奔前程,而對於攸侯喜所率的親衛部隊來說,應該會隨着攸侯喜一道併入了宋公的封地。

再說,爲何史書對於這部分人的去向沒有記載,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可能有兩點,其一,後來秦始皇的焚書坑儒,而使大量史冊付之一炬,關於這個事件的記載極有可能也在其中,所以後世看來也就成爲了空白。還有一種可能性,那就是當時的周代也剛剛建立,對於歷史記載不夠重視,而且經過牧野之戰以後,西周的戰事並沒有停止,在這種情況下,沒有及時記載的可能性很大,而後來,隨着這些人的“分崩離析”,不再掀起什麼波瀾,根本沒有引起西周史官的注意,而成爲了被歷史忽略的一筆。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