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記事 > 明治維新前西南強藩政策是怎樣的?有什麼轉變

明治維新前西南強藩政策是怎樣的?有什麼轉變

來源:風趣史記網    閱讀: 2.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公元1863年7月,英國派遣軍艦7艘駛抵鹿兒島,要求薩藩解決生麥事件問題。談判破裂,英艦炮擊鹿兒島。薩藩擊退英艦,但自己也損失很重,鹿兒島大半市街被毀於薩英戰爭。由此,薩藩認識到外國武力強大。藩論轉向開國,逐步接近英國,購買武器,增強軍備,要求擺脫幕府對生絲貿易的壟斷,獨立開展對外貿易。

明治維新前西南強藩政策是怎樣的?有什麼轉變

公元1864年初,幕府公武合體派的參預會議上,維護獨佔對外貿易的幕府與反對壟斷的薩藩衝突,導致參預會議解體。這表明公武合體運動已趨沒落。此後,幕府由強硬派小慄忠順掌權,在法國公使羅休支持下,頑固維護舊體制,蔑視諸藩聯合政策。羅休更策劃勾結幕府再次征討長州藩。在此局面下,薩藩以西鄉隆盛和大久保利通爲首的激進派逐漸佔了上風,實行“割據富國”,走向倒幕。這一方案是五代友厚和松木弘安(寺島宗癢)提出的。他們曾在薩英戰爭中被英俘虜,後去英國留學,並遍訪歐洲各國。在對比國內外大勢後,主張開國。並建議組織“商社”,與上海直接進行貿易;購買外國機械、武器;選派留學生學習國外先進技術等。他們進而否定幕府政治,主張“天下列藩統一意志,發起國政大改革”,設立上下兩政院。實際要把改革推向全國,建立以天皇爲中心的強藩聯合政權。薩藩沿着西鄉和五代等人的路線,積極展開外貿和藩際貿易;聘請外人教授製糖技術;購入外國艦船17艘(數量居各藩之首)和大量武器;實行軍制改革,按英制改組軍隊,增強了經濟和軍事力量,成爲倒幕派的新據點。

土佐藩一直由公武合體派掌藩政,藩主山內容堂,更堅定佐幕,但藩士中開國派吉田東洋等力謀富國強兵。倒幕派各藩又逐漸強大,山內也不得不亟謀自強。根據後藤象二郎的建議,設立開成館,辦新政。藩廳大力發展商品經濟,貸款給生產者,農產品生產多樣化;發展造紙、樟腦業,產品由政府專賣。還在長崎、大扳建立商館,進行外貿;購買艦船、鑄炮輸入武器彈藥,加強軍備。由此,山內爲幕府所忌,屢受懲處,在倒幕缸影響下,態度轉向促使幕府自發將政權歸還皇室,即所謂大政奉還。

薩長同盟

薩長兩藩爲爭奪全國政局的領導,曾存在尖銳矛盾。後來形勢改變,兩藩處境和認識漸趨一致,因而採取了相似的內外政策,關係逐步接近。在第一次徵長戰爭時,擔任幕軍徵長參謀的西鄉隆盛,對幕府持異議,力主撤回徵長軍,從輕處理長州藩,邁開了薩長接近的第一步。1865年1月,薩長爲對抗幕府獨佔外貿,恢復了中斷的兩藩貿易,聯合對抗幕府。在加強薩長合作方面,發揮重大作用的是土佐藩的倒幕派絆本龍馬和中岡慎太郎。經兩人斡旋,1866年1月,長州的木戶孝允和薩摩的西鄉隆盛、小松帶刀,在京都達成締結薩長軍事同盟條約6條。密約規定在幕府第二次征討長州時,薩藩要協助長藩,並共同舉兵反幕。

明治維新前西南強藩政策是怎樣的?有什麼轉變 第2張

這時全國各地農民爲反對再次徵長紛紛起義,各大城市搗毀運動高漲。7月薩摩藩主島津忠義用父親久光名義,向關白遞呈長文意見書,要求處長州藩以寬典,迅息兵端,以緩爭亂紛崩之局。還提出秉“公議正論”,“變革政體”,加強軍備,以成“中興大業”等意見。自此,薩長聯繫依靠阪本龍馬“社中”的活動,從薩摩購運武器接濟長藩,又從長州購運糧食接濟薩藩,兩藩所需武器都由英方提供。11月,木戶孝允和薩摩的五代友厚,又經阪本斡旋,在下關簽定《商社會談議定書》,建立了薩長經濟同盟。田中彰指出,薩長兩藩以薩摩、長崎、下關爲中心(可擴大到大阪)的西南日本貿易圈,有切斷幕府支配的國內商業網,形成全國性市場的企圖。倒幕派在政治軍事聯合的基礎上,又增強了經濟的結合,由此形成了以薩長同盟爲核心的舉國討幕的局面。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