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記事 > 張遼除了威震逍遙津外 還有一場白狼山之戰

張遼除了威震逍遙津外 還有一場白狼山之戰

來源:風趣史記網    閱讀: 2.87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說起三國時期的名將,那可是數不勝數,如蜀漢的“五虎上將”,還有東吳的“江表十二虎臣”,以及曹魏的“八虎騎”和“五子良將”;這裏主要說的是就是作爲“五子良將”之首的張遼。

張遼除了威震逍遙津外 還有一場白狼山之戰

但其實在正史中,整個三國時期被稱得上名將的也就關羽、張飛、周瑜、呂蒙、陸遜、鄧艾、陸抗以及張遼而已;那張遼究竟何德何能成爲千古名將?其實張遼早年極爲悲催,雖然少年時便已舉郡吏;幷州刺史丁原以張遼武力過人,召其爲從事,命他帶兵往赴京都,去接受大將軍何進的領導。

大將軍何進又遣張遼往河北募兵,共得千餘人。可是當張遼募兵尚未還時,京中的何進已因剿宦失敗而死。因此張遼統兵歸屬於董卓。張遼雖然“以兵屬董卓”,但他是大將軍府的屬官,在董卓軍中保持相對的獨立地位。董卓死後,張遼統兵歸屬於呂布,遷任騎都尉。張遼雖然“以兵屬呂布”,但他以北地太守或魯相名義,在呂布軍中仍保持相對的獨立地位。

張遼除了威震逍遙津外 還有一場白狼山之戰 第2張

在呂布被李傕、郭汜等人擊敗後,張遼跟從呂布向東奔逃,漂泊輾轉於荊州、司州、幷州、冀州、兗州,爲曹操所敗後前往徐州。雖然張遼一路跟隨呂布,忠心耿耿,但卻並不受呂布的重視,與高順一樣,被呂布所猜忌與排擠;所以張遼在呂布兵敗後,面對曹操的推心置腹的招攬,纔會真心歸降。

雖然張遼在歸降曹操後,立下頗多功勞,但是真正讓張遼名垂青史的主要還是兩項戰績:

第一個就是白狼山之戰,這場大戰極少有人知道,這是曹操爲了徹底穩定後方,消滅北方烏桓勢力和袁氏殘餘勢力而進行的一場戰爭。北方的遊牧民族一直以來都是中原王朝的心腹大患,秦始皇爲了穩定北方,不惜命蒙恬率軍三十萬北伐,收復河套地區後又耗費巨大的人力物力連接以前各國修建的長城。

張遼除了威震逍遙津外 還有一場白狼山之戰 第3張

而漢朝時期,可以說是一路伴隨着的都是和北方遊牧民族的戰爭,雖然漢武帝耗盡了“文景之治”留下的鉅額財富,甚至差點導致國家經濟崩潰,依然沒有徹底征服匈奴;之後的王朝也是如此。曹操雄踞中原,同樣也面臨北方遊牧民族入侵的問題,如果處理不好,曹魏將永無寧日,但幸運的是,整個曹魏統治時期,北方都沒有出現戰爭,而且曹魏也並沒有採取屈辱求和的方針。

這與白狼山之戰有很大的關係。話說東漢末年,北方遊牧民族烏桓逐漸強大起來,併入居上谷、漁陽、右北平、遼西、遼東五郡內。後來袁紹稱雄北方後,和烏桓達成了聯盟;在袁紹死後,袁熙和袁尚北逃烏桓求援,希望藉助烏桓的實力,“復圖中國”。

張遼除了威震逍遙津外 還有一場白狼山之戰 第4張

此時烏桓在蹋頓領導下聯合,蹋頓的強大勢力使人傳言他要仿效匈奴冒頓單于和鮮卑檀石槐在北方遊牧部落中建立霸權。袁氏兄弟及大量追隨者到來後,蹋頓得以指揮烏桓和漢族人口多達30餘萬,史稱蹋頓“以雄百蠻”。烏桓以爲袁尚收回故地爲由,數次襲擊邊境,劫走幽州百姓十萬戶。

一代雄主曹操又怎麼能忍?在公元207年的時候,曹操揮兵出征烏桓;在曹氏集團內部,原本認爲這會是一場持久戰,畢竟西漢的教訓在那裏;但是沒想到張遼和虎豹騎如此英勇,在曹軍主力還未到達的情況下,張遼率領先鋒部隊直衝敵陣,曹軍的精銳騎兵與烏桓騎兵在白狼山下一場血戰。

張遼除了威震逍遙津外 還有一場白狼山之戰 第5張

徐晃、張郃、韓浩、史渙、鮮于輔、閻柔、曹純奮勇爭先,數萬騎兵的大混戰,可以想象戰鬥的慘烈。烏桓原本就人心惶惶,一看曹軍如此勇猛,其陣行開始崩潰,混戰中,蹋頓當陣爲張遼斬殺。烏桓羣龍無首,最後終於被殺得七零八落,“死者被野”,三郡烏桓的主力騎兵在這場決戰中開始全面崩潰。

此戰中,曹操大獲全勝,斬蹋頓及名王以下十餘人,俘虜二十餘萬人;北方各遊牧民族大驚,紛紛遣使者和曹魏通好,一直到西晉時期都不敢反叛;可以說,張遼此功,堪比霍去病和衛青;但是由於後人只關注三國內戰,所以此戰在歷史上也相對沒什麼名氣了,甚是可惜。

張遼除了威震逍遙津外 還有一場白狼山之戰 第6張

但幸好,張遼還有一個蓋世戰功,堪稱中國版的“斯巴達三百勇士”;那就是大名鼎鼎的“逍遙津之戰”。公元213年,曹操曾率兵在濡須口攻打東吳,無功而返。公元214年,孫權派大將呂蒙、甘寧攻打皖城,魏將朱光及守城軍民數萬人被俘。兩次戰役給孫權莫大的信心。

於是在公元215年的時候,雄心勃勃的孫權趁曹操用兵漢中之際,親率十萬兵馬攻向合肥,其目的非常明確,那就是北上中原。而且情報指出合肥有七千守軍,曹軍主力又在關中,不可能來得及赴援,在各方面來說,這場戰役東吳是佔據優勢的。但是,這場戰役也讓孫權成了笑柄。

張遼除了威震逍遙津外 還有一場白狼山之戰 第7張

在絕對弱勢下,張遼一反常態,從七千士卒中挑選八百精銳敢死隊出來;張遼披甲持戟,帶著這八百人殺進孫權初到尚未整陣的部隊,結果孫權大軍被殺的人仰馬翻,張遼的表現堪比現實版的“七進七出長阪坡”,孫權軍雖然人數衆多,但經此一戰,士氣衰弱,後又打敗孫權親自率領的十萬大軍於逍遙津,孫權本人也差點被孫權所殺,孫權因此得了個“孫十萬”的綽號。

自“逍遙津之戰”後,張遼就成了江東孫氏政權的噩夢,只要張遼還在合肥一天,孫權就不敢輕舉妄動;哪怕在張遼大病期間,孫權依舊對其非常忌憚。其實吧,在正史中,要評三國第一猛將,非張遼莫屬,這兩項戰績,在正史中,關羽、張飛、趙雲等人是做不出來的,更何況其他人,壯哉我大張遼!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