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記事 > 揭祕:我國古代方孔錢的歷史價值,由環形錢演變而來

揭祕:我國古代方孔錢的歷史價值,由環形錢演變而來

來源:風趣史記網    閱讀: 3.0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我國古代錢幣的俗稱。是中間有方孔的圓形錢幣,由環形錢演變而來,成爲我國古代銅錢的固定形式。方孔錢以秦的半兩錢爲最早,清末的宣統通寶爲最晚。這種錢在我國沿用了2000多年。方孔錢是中國古代錢幣最常見的一種。由於發行時間和發行量均遠大於其他種類的錢幣,方孔錢和中國古錢幣這兩個概念經常等同。

揭祕:我國古代方孔錢的歷史價值,由環形錢演變而來

光緒通寶 咸豐通寶

中文名

方孔錢

外 形

是中間有方孔的圓形錢幣

俗 稱

錢幣

年 代中國古代

揭祕:我國古代方孔錢的歷史價值,由環形錢演變而來 第2張

招財進寶方孔錢

我國古代錢幣的俗稱。是中間有方孔的圓形錢幣,由環形錢演變而來,成爲我國古代銅錢的固定形式。方孔錢以秦的半兩錢爲最早,清末的宣統通寶爲最晚。這種錢在我國沿用了2000多年。

方孔錢是中國古代錢幣最常見的一種。由於發行時間和發行量均遠大於其他種類的錢幣,方孔錢和中國古錢幣這兩個概念經常等同。

揭祕:我國古代方孔錢的歷史價值,由環形錢演變而來 第3張

康熙通寶方孔錢

秦朝以後兩千多年間的錢幣,除王莽一度行刀布外,中間都有一方孔,故稱錢爲「方孔錢」,也被戲稱爲「孔方兄」;「孔方兄」其由來爲西晉魯褒著《錢神論》以諷時弊,擬錢爲長兄,字曰「孔方」。方孔錢是由圜錢演變而來的,以秦朝的「半兩錢」爲最早,中華民國時期的「民國通寶」爲最晚。

揭祕:我國古代方孔錢的歷史價值,由環形錢演變而來 第4張

大清鎮庫方孔錢

獸骨 龜殼 銅 貝殼 貝作爲實物貨幣一直沿用到春秋時期。因此中國漢字中和財富,價值有關的字大多與“貝”字有關。如:貴、資、貪、貧、財、購等。之後就是戰國時期各國布幣刀幣然後秦始皇統一七國圓心圓孔錢,之後就是外圓內方錢,然後清末銀元

揭祕:我國古代方孔錢的歷史價值,由環形錢演變而來 第5張

乾隆通寶方孔錢

中國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貨幣的國家之一,使用貨幣的歷史長達五千年之久。中國古代貨幣在形成和發展的過程中,先後經歷了五次重大的演變:1、自然貨幣向人工貨幣的演變。貝是我國最早的貨幣,商朝以貝作爲貨幣。在中國的漢字中,凡與價值有關的字,大都從“貝”。隨着商品交換的發展,貨幣需求量越來越大,海貝已無法滿足人們的需求,商朝人們開始用銅仿製海貝。銅幣的出現,是我國古代貨幣史上由自然貨幣向人工貨幣的一次重大演變。隨着人工鑄幣的大量使用,海貝這種自然貨幣便慢慢退出了中國的貨幣舞臺。

揭祕:我國古代方孔錢的歷史價值,由環形錢演變而來 第6張

方孔錢幣

2、由雜亂形狀向統一形狀的演變。從商朝銅幣出現後到戰國時期,我國的貨幣形狀很多。戰國時期不僅各國自鑄貨幣,而且在一個諸侯國內的各個地區也都自鑄貨幣。以趙國的鏟幣、齊國的刀幣、秦國的圓形方孔錢、楚國的蟻鼻錢較著名。秦統一中國後,秦始皇於公元前二一○年頒佈了中國最早的貨幣法“以秦幣同天下之幣”,規定在全國範圍內通行秦國圓形方孔的半兩錢。貨幣的統一,結束了我國古代貨幣形狀各異、重量懸殊的雜亂狀態,是我國古代貨幣史上由雜亂形狀向規範形狀的一次重大演變。秦半兩錢確定下來的這種圓形方孔的形制,一直沿續到民國初期。

揭祕:我國古代方孔錢的歷史價值,由環形錢演變而來 第7張

秦幣

3、由地方鑄幣向中央鑄幣的演變。漢初,聽任郡國自由鑄錢,據《漢書·食貨志》記載,文帝時“除盜鑄錢令,使民放鑄”,於是“盜鑄如雲而起”。這既造成了貨幣的混亂,又使富商大賈操縱鑄幣權,富比天子。公元前113年,漢武帝收回了郡國鑄幣權,由中央統一鑄造五銖錢,五銖錢成爲當時唯一合法貨幣。從此確定了由中央政府對錢幣鑄造、發行的統一管理,這是中國古代貨幣史上由地方鑄幣向中央鑄幣的一次重大演變。此後,歷代鑄幣皆由中央直接經管。鑄幣權收歸中央,對穩定各朝的政局和經濟發展起了重要的作用。

揭祕:我國古代方孔錢的歷史價值,由環形錢演變而來 第8張

民國通寶

4、由文書重量向通寶、元寶的演變。秦漢以來所鑄的錢幣,通常在錢文中都明確標明錢的重量,如“半兩”、“五銖”等等(二十四銖爲一兩)。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年),李淵決心改革幣制,廢輕重不一的歷代古錢,取“開闢新紀元”之意,統一鑄造“開元通寶”錢。“開元通寶”一反秦漢舊制,錢文不書重量,是我國古代貨幣由文書重量向通寶、元寶的演變。“開元通寶”錢是我國最早的通寶錢。此後我國銅錢不再用錢文標重量,都以通寶、元寶相稱,它一直沿用到辛亥革命後的“民國通寶”。

揭祕:我國古代方孔錢的歷史價值,由環形錢演變而來 第9張

’交子‘

5、金屬貨幣向紙幣“交子”的演變。北宋時,隨着交換的發達,貨幣流通額增加,北宋太宗時,年鑄幣八十萬貫,以後逐漸增加。由於鑄錢的銅料緊缺,政府爲彌補銅錢的不足,在一些地區大量地鑄造鐵錢。據《宋史》記載,當時四川所鑄鐵錢一貫就重達二十五斤八兩。在四川買一匹羅(絲織品),要付一百三十斤重的鐵錢。鐵錢如此笨重不便,北宋創印的紙幣“交子”就在四川地區應運而生。宋真宗時,在政府的許可下,由成都十六家富戶共同經營。“交子”的出現,是我國古代貨幣史上由金屬貨幣向紙幣的一次重要演變。“交子”不但是我國最早的紙幣,也是世界上最早的紙幣。

揭祕:我國古代方孔錢的歷史價值,由環形錢演變而來 第10張

崇寧通寶

傳說來歷有三:  1.方孔銅錢應天圓地方之說,古代人們認爲天是圓的,地是方的,所以秦始皇鑄錢以此爲型。  2.攜帶方便,把銅錢盤起來纏繞腰間,既方便攜帶又安全。"盤纏"一詞的來源此。  “盤纏”是指如今說的旅費。但是,旅費爲什麼又“盤”又“纏”呢?盤繞、纏繞是近義詞,錢同盤繞、纏繞在今日當然毫無關係,不過,古代卻有某種必然聯繫呢!古錢是中間有孔的金屬硬幣,常用繩索將一千個錢幣成串再吊起來,穿錢的繩索叫做“貫”,所以,一千錢又叫一吊錢或一貫錢。有齣戲叫《十五貫》,即涉及十五串錢的一個案子。古時不要說沒有旅行支票、信用卡,就算紙幣也是後來纔有的,於是,人們在出遠門辦事探親之時,只能帶上笨重的成串銅錢。把銅錢盤起來纏繞腰間,既方便攜帶又巡全,因此古人將這又“盤”又“纏”的旅費叫“盤纏”了。  3.有做人的道理在其中,銅錢爲外圓內方,做人也需要如此,做事圓滑,但內心保持方正。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