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記事 > 春秋戰國時的兩位軍事家,爲何功成後急流勇退?最後都下落不明?

春秋戰國時的兩位軍事家,爲何功成後急流勇退?最後都下落不明?

來源:風趣史記網    閱讀: 1.9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春秋戰國時的兩位軍事家,爲何功成後急流勇退?最後都下落不明?不清楚的讀者可以和小編一起看下去。

春秋時期,簡稱春秋,指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是屬於東周的一個時期。戰國時期簡稱戰國,指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因爲各國混戰不休,故被後世稱之爲“戰國”。“戰國”一名取自於西漢劉向所編注的《戰國策》。同時,對於春秋戰國時期來說,也是一個百家爭鳴、人才輩出的時代。不管是軍事家,還是縱橫家,亦或是儒家、法家、墨家、道家等,都涌現了大量的人才。當然,在春秋戰國時期,最受關注,尤其是受到各國君主器重的,還是以軍事家爲主。器重,就孫武和孫臏這兩位軍事家,在春秋戰國時分別輔佐一位霸主,功成後都選擇急流勇退,並且,這兩人最後下落不明,不知所終。

春秋戰國時的兩位軍事家,爲何功成後急流勇退?最後都下落不明?

一方面,就孫武來說,根據《史記》、《春秋》等史料的記載,孫武(約公元前545年—約公元前470年),字長卿,春秋末期齊國樂安(今山東省北部)人。孫武大約活動於公元前六世紀末至前五世紀初,也即活動於春秋末期。在春秋末期,不僅晉國、楚國有所衰落,對於春秋五霸之首齊桓公所在的齊國,同樣處在一個低估。在此背景下,孫武沒有在齊國建功立業,而是由齊國來到了吳國,經吳國重臣伍員(伍子胥)舉薦,向吳王闔閭進呈所著兵法十三篇,受到重用爲將,最終輔佐吳王闔閭建立了一番霸業。作爲春秋戰國時期的著名軍事家,孫武被尊稱兵聖或孫子(孫武子),又稱“兵家至聖”,被譽爲“百世兵家之師”、“東方兵學的鼻祖”。

春秋戰國時的兩位軍事家,爲何功成後急流勇退?最後都下落不明? 第2張

對於孫武來說,其這一成就和地位,不僅來自於著作《孫子兵法》十三篇,更因爲孫武爲吳國訓練了一支精銳之師,而且參與了攻破楚國都城的柏舉之戰。柏舉之戰是公元前506年(周敬王十四年),由吳王闔閭率領的3萬吳國軍隊深入楚國,在柏舉(今湖北省麻城市境內,一說湖北漢川北)擊敗楚軍20萬主力、繼而佔領楚都的遠程進攻戰。此戰,孫武率領吳國軍隊大敗楚國軍隊,佔領楚國都城郢城,幾近覆亡楚國。這場以弱勝強的經典戰役,無疑是《孫子兵法》從理論到實踐的絕佳體現。不過,在好友伍子胥被殺後,孫武急流勇退,沒有繼續爲吳王效力,也即選擇隱居起來。至於孫武最終的結局,自然也成立了一個未解之謎。

春秋戰國時的兩位軍事家,爲何功成後急流勇退?最後都下落不明? 第3張

另一方面,就孫臏(生卒年不詳)來說,其本名孫伯靈,是戰國時期齊國的軍事家。孫臏出生於齊國阿、鄄之間(今山東省菏澤市鄄城縣北),是兵聖孫武的後代。根據《戰國策》、《史記》等史料的記載,在戰國時期,孫臏拜鬼谷子爲師,與龐涓爲同窗,在龐涓成爲魏國將領後,孫臏辭別谷鬼子,去投奔自己的同學龐涓。但是,沒有想到的是,龐涓卻選擇陷害孫臏,導致其遭受臏刑,身體殘疾,後在齊國使者的幫助下投奔齊國。因爲在田忌賽馬中展現能力,所以,孫臏被齊威王任命爲軍師。在齊國和魏國的爭霸戰爭中,孫臏起到了重要作用。

春秋戰國時的兩位軍事家,爲何功成後急流勇退?最後都下落不明? 第4張

最後,在桂陵之戰中,孫臏提出了圍魏救趙的策略,以此擊敗龐涓。等到馬陵之戰中,孫臏再一次戰勝了龐涓,並且讓魏國的精銳力量。對此,在不少歷史學者看來,桂陵之戰和馬陵之戰的勝利,奠定了齊國的霸業,促使齊威王成爲戰國時期的霸主。和自己的祖先孫武一樣,孫臏這位軍事家不僅一流的戰績,也著有自己的兵法理論——《孫臏兵法》。此外,和孫武一樣,在輔佐一位霸主建立功業之後,孫臏也選擇急流勇退。對於孫臏最後的結局,在史料中也沒有明確的記載,所以同樣屬於下落不明的情況。綜上,在筆者看來,在春秋戰國時期,孫武和孫臏這兩位軍事家,不僅擁有血緣上的關係,在人生路徑上也是十分相似。對此,你怎麼看呢?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