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學百科 > 文化名家 > 不空生活在什麼樣的時代背景 他做出的成就有哪些

不空生活在什麼樣的時代背景 他做出的成就有哪些

來源:風趣史記網    閱讀: 1.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不空(Amoghavajra)(公元705年~ 公元774年),音譯爲阿目佉跋折羅,意譯爲不空金剛,又名不空三藏法師,不空大師,或稱不空智,唐玄宗賜號“大唐智藏”,封特進試鴻臚卿。

不空生活在什麼樣的時代背景 他做出的成就有哪些

時代背景

印度的佛教,在歷史上可分爲小乘、大乘、金剛乘(密教)三個階段。而不空三藏正好生長在密教盛行的時代。密教在印度可說是源長流遠,其實踐與理論都立於整個印度文化的基礎上;它不是一個孤立的宗派,而是廣大印度宗教潮流的一支。或許可以說它早已潛伏在雅利安人與非雅利安人雙方的生活中,從七世紀起,才慢慢獨立而具有明確的形式。

關於密教在印度成立的社會背景,雖不得詳知,但至少可從以下四項明確的事實探求密教成立的因素:(一)西羅馬帝國滅亡(475),導致印度與西方世界的貿易及其商業資本衰退。(二)強大統一的笈多王朝逐漸衰弱,接着異民族(匈奴)侵入,逮其被擊破後,地方王朝分立,政治日趨專制。(三)農村封瑣性經濟成立,自古停滯於農村的政治、文化勢力反而大見伸張。(四)受商業資本家支持的佛教與耆那教勢力日衰,而居於主流、正統的印度教(婆羅門教)反而日漸興盛。

密教亦稱爲祕密佛教,是混合了複雜的要素而成立的。要簡單的下其定義是很難,但可舉出其兩大特色:一是高度發達神祕主義的哲學;另一是低俗咒術儀禮的組織化。前者是繼承大乘佛教中觀與瑜伽行而來;後者是密教與民衆接觸時重要的一面。

七世紀以後具有獨立性質的密教,稱爲「純密」。在此之前的密教,稱爲「雜密」,指見於一般大乘經典陀羅尼品中的密教。陀羅尼,漢譯爲「總持」,亦即咒語,系用以憶持佛典要點的摘要語,也被認爲具有神祕的靈異機能。在此語言被視爲神聖。原始佛教時代,釋尊對咒語採取嚴禁的態度。但到了密教成爲獨立的思想體系,出現於印度佛教史上時,咒語極其盛行,不只密教經典,而且連顯教的大乘經典都加入咒語,如《心經》中的般若波羅密多咒。

「純密」即純正的密教,是以《大日經》和《金剛頂經》爲二大支柱而成立的密教。

《大日經》是一部敘述大日如來比如陽光一般的智慧光明,慈悲救濟一切衆生的經典,它所依據的是中觀、般若經,其所開展的世界叫做胎藏界。而《金剛頂經》是承繼《大日經》而成立的,但它依據瑜伽行唯識派的哲學與認識論。它開展的世界叫做金剛界。至此不論是中觀派或是唯識派,其學說進展的結果都有滲透了一些密教的思想。

東晉已有密教經典傳入中國,這些都是印度初期的密教經典,亦即雜密的經典。唐玄宗時代,印度密教大師善無畏來到中國。初被迎住興福寺,後任西明寺住持。善無畏三藏曾在那爛陀寺──當時印度佛教亦即密教的研究中心──學習密教。他到中國後,着手翻譯密教的經典。在善無畏的譯經中,最重要的是《大日經》。密教採用印度固有的灌頂禮儀,作爲其師徒傳承密法的儀式。這種灌頂式在四世紀從印度傳來,但中國實際舉行是在善無畏以後,給予中國上下強烈的印象。

不空生活在什麼樣的時代背景 他做出的成就有哪些 第2張

另一位印度密教大師金剛智,亦來到中國。金剛智三藏,是東印度人。他在印度各地學律、中觀、瑜伽行唯識,並在南印度修學密教。約四十歲時到中國;在中國譯經弘法大約二十年。金剛智三藏所學的密教是流行於南印度的《金剛頂經》系密教,他將它傳到中國。他的譯經中最重要的是屬於《金剛頂經》系的《金剛頂瑜伽中略出唸誦經》四卷等。此代表金剛界的密教。經由善無畏與金剛智二位密教大師的譯經,中國佛教纔開始能接觸到金、胎兩部的密教。

後不空三藏遇金剛智三藏,師事他,接受他所有的密法;在師子國遇普賢阿闍黎,蒙授祕法。不空三藏自師子國請回大量的密教經典,並進行翻譯,令密教漸行於中國。不空三藏是印度人,但幼年就到中國,比前二位大師更具中國色彩。除譯經外,他在宮廷或在其它地方也弘法,並在五臺山等建密教寺院。由於時勢所趨,他所譯所弘均屬密教。

如上述,自七世紀起,印度大乘佛教中觀、唯識二大派,已逐漸密教化,佛教經典也隨着時空納入許多密教思想。八世紀,密教的經典大量的從印度展轉傳入中國。中國佛教接受未密化、已密化的經論後,一些修行儀軌亦逐漸流行。不空三藏處身於密教興盛的時代,在自己精進努力下,終於成爲一位密教的大師。

主要成就

關於不空的思想和學說,可以注意的是,他自幼來華能夠通曉中國的語文和文化,這個優越條件是歷代來華的譯師所少有的。當時佛教中各宗競立,密法漸行,有一種要求抉擇統一的趨勢。不空長期住在中國,對於這種情況有很深的認識,所以從他的譯述中可以看出,他正是以畢生的精力從事這種努力,並且取得了很大的成就。雖然他在後代人的心目中是一位密宗的祖師,但他的譯述並沒有獨尊密法抵抑顯教的意思,不過認爲真言門的修行證果比顯教爲速而已。不空的譯籍可以分爲五類:

顯教類

《般若》、《華嚴》、《大集》三部大經包含了大乘佛教的主要內容,其“譯漢”工作在不空以前基本上已經完畢。不空特改譯《仁王般若經》二卷以發明般若餘蘊;又重譯《密嚴經》三卷以溝通《華嚴》、《勝鬘》等經;又重譯《大虛空藏菩薩所問經》八卷以抉擇大集法門。又佛教的顯密經典以及歷代中印傳說,都認爲中國漢地是文殊菩薩應化之域,不空因此重譯《文殊師利佛剎功德莊嚴經》二卷,以加強這一信仰。此外,還譯有《慈氏菩薩所說大乘緣生稻稈喻經》一卷、聖者鬱楞伽造《大乘緣生論》一卷、《佛爲優填王說王法正論經》一卷、《大方廣如來藏經》一卷、《大聖文殊師利贊佛法身禮》一卷、《百千頌大集經地藏菩薩請問法身贊》一卷。這幾部經論的譯出對於當時佛教中流行的幾個重要句義(範疇)象緣生、正法正理、如來藏、法身等都提供了經典性的根據和解釋。

不空生活在什麼樣的時代背景 他做出的成就有哪些 第3張

雜密類

所謂雜密一般是指金剛界和胎藏界兩部法以外的密部經軌,但這是在金、胎兩部法特別受到推崇以後所立的名稱,不空時代還沒有確定這一說法。對於雜密法門,不空不但非常重視,而且爲提高它們的位置作了很大的努力。他在返唐之初(754),曾特別提出《金剛大道場經》一系裏“一字佛頂法”的各種經軌加以譯述。其中觀想由日輪出生本尊,這和胎藏界的觀想蓮華上月輪以及金剛界的觀想月輪中蓮華的意義都有所不同。事實上,日輪觀在佛教顯密經典中是一個比較古老的傳統,而月輪觀則是在金、胎兩部法興起以後才普遍的。不空在《三十七尊出生義》中,以爲從釋迦(能仁)的普賢金剛性海中流出三十七尊,而以頂輪法爲“勝絕唯一法”,可見他對於這一系法的推崇。另外,可以歸入本類法的文殊咒藏各法,不空也廣事翻譯,如焰曼德迦法、金翅鳥法、摩利支法等。

金剛類

金剛界法是不空早期從金剛智研學的重心,也是他後來發展所學的基礎。據不空所譯《金剛頂十八會指歸》,金剛界法只是初會中的一部分內容。不空曾選譯初會一分爲《金剛頂一切如來真實攝大乘現證大教王經》三卷,其全經四千頌到宋代施護才完全譯出爲三十卷。不空另有《三十七尊出生義》、《不空心要》和《金剛頂經義訣》(殘)等述作,都屬這一類。從印度佛教密宗發展的過程看,金剛界法的觀想組織是後來流行的各種祕密瑜伽法門的重要依據。但自金剛智於公元701年學得本法起,以後百餘年間其內容一再變化。如不空所譯經文就和金剛智所傳不同,而公元774年前後到烏荼國王寺從灌頂師達摩吉慄底(法稱)受瑜伽教法的罽賓人般若,來華後所譯的《諸佛境界攝真實經》又和不空所傳有別。

大樂類

以《般若理趣經》爲本源的大樂系密法,在不空的譯述中也特別值得注意。他所譯關於本類的經、釋、儀軌共有十多種。當時代宗也從不空受學此法,其受到重視可想而知。《般若理趣經》的翻譯雖從玄奘開始,但經末咒文早由波頗密多羅(626來華)傳與玄模(見《法苑珠林·咒術篇》)。又《理趣經》末的咒也已收入阿地瞿多的《金剛大道場經》抄譯本《陀羅尼集經》中。《金剛大道場經》十萬頌本在公元535年以前成立,所以《理趣經》咒的傳世是很早的。《理趣經》的義理是《大般若經》中實相般若一分的略要,所以菩提流支的重譯本即題名《實相般若波羅蜜多經》,般若實相就是法界,所以本系法中以表示周遍於器世間和有情世間的法界身普賢金剛薩埵爲本尊,同以他受用身的毗盧遮那或持金剛和自受用身(智法身)的四面毗盧遮那或金輪佛頂爲本尊的法門相比,意義上更深入一層。大樂系的法門和公元八世紀中到我國西藏地區的蓮華生、無垢友等所傳授的大圓滿,以及印度超巖寺後出的大手印法門在理論和修法上都一脈相通。而且大圓滿和大手印都別稱實相般若,而大樂金剛薩埵的修法也別稱大印法門,足見它們在義理上有共同的淵源。

雜撰類

不空譯述一百一十部共一百四十三卷(依《貞元錄》)的顯密經軌中,有他和當時天文家楊景風共譯的《文殊師利菩薩及諸仙所說吉凶時日善惡宿曜經》二卷,爲後代密宗所常用,其中具見印度當時的一般天文星曆的知識。此外還有《金剛頂經義訣》一種(殘),據說是他赴印以前的著述,也爲後世密教所誦習,他還遺有奏表若干篇,由圓照集爲《表制集》六卷(兼收不空弟子表文)。從這些遺表中可以看出他對中國文學的修養也達到很高的水平。圓照並稱贊他“冠絕古今,首出僧倫”。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