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學百科 > 古文名著 > 《四聖心源》:卷五·雜病解上·反胃根原 全文

《四聖心源》:卷五·雜病解上·反胃根原 全文

來源:風趣史記網    閱讀: 8.09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四聖心源》是清·黃元御撰寫於1753年的醫書,又名《醫聖心源》。作者將黃帝、岐伯、秦越人、張仲景視爲醫中四聖。本書闡發《內經》、《難經》、《傷寒論》、《金匱要略》諸書蘊義,卷一天人解;卷二六氣解;卷三脈法解;卷四勞傷解;卷五至卷七雜病解;卷八七竅解;卷九瘡瘍解;卷十婦人解。是一部包括中醫基本理論和部分臨牀醫學的綜合性著作。那麼下面本站小編就爲大家帶來關於卷五·雜病解上·反胃根原的詳細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反胃者,陽衰土溼,下脘不開也。飲食容納,賴於胃陰之降,水谷消磨,藉乎脾陽之升。中氣健旺,則胃降而善納,脾升而善磨。水谷化消,關門洞啓,精華之上奉者,清空無滯,是以痰涎不生;渣滓之下達者,傳送無阻,是以便溺不澀。

《四聖心源》:卷五·雜病解上·反胃根原 全文

溼盛陽虧,中氣虛敗,戊土偏衰,則能消而不能受;己土偏弱,則能受而不能消。以陽含陰則性降,降則化陰而司受盛,故胃以陽土而主納;陰含陽則氣升,升則化陽而司消腐,故脾以陰土而主磨。陽性開,陰性閉,戊土善納,則胃陽上盛而竅開;己土不磨,則脾陰下旺而竅閉。水谷善納,上竅常開,所以能食;飲食不磨,下竅常閉,所以善吐。蓋土性回運,氣化無停,新故乘除,頃刻莫間。飲食不磨,勢難久駐,下行無路,則逆而上涌,自然之理也。

其便結者,糟粕之傳送無多也。隧竅閉澀,而渣滓有限,不能遽行,蓄積既久,而後破溢而下。下而又閉,閉而又下,零星斷續,不相聯屬。及其遲日延時,傳諸魄門,則糞粒堅硬,形如彈丸。緣大腸以燥金之府,而肺津化痰,不能下潤,故燥澀而艱難也。

仲景《金匱》於反胃嘔吐,垂大半夏之法,補中降逆而潤腸燥,反胃之聖方也。若與茯苓四逆合用,其效更神矣。

《四聖心源》:卷五·雜病解上·反胃根原 全文 第2張

姜苓半夏湯

人蔘三錢 半夏三錢 乾薑三錢 茯苓三錢 白蜜半杯

河水揚之二百四十遍,煎大半杯,入白蜜,溫服。

反胃與噎膈同理,但上脘不閉耳,全以溫中燥溼,降逆開結爲主。土燥陽回,飲食消化,自然不吐。谷精下潤,渣滓盛滿,傳送無阻,大便自易。

溼氣滲泄,必由便溺,若肝氣不能疏泄,加桂枝、阿膠,疏木清風。利水滑腸之法,依噎膈諸方,無有異也。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