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學百科 > 古文名著 > 紅樓夢中黛玉進入賈府後,時常說自己命苦是爲何?

紅樓夢中黛玉進入賈府後,時常說自己命苦是爲何?

來源:風趣史記網    閱讀: 1.5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林黛玉是中國古典名著《紅樓夢》的女主角,金陵十二釵之首, 今天小編給大家整理了相關內容,不知能否幫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識?

探討林黛玉所經受的折磨,要切忌沾上“夏蟲語冰”的毛病,不要因爲自己每日爲三二兩碎銀奔波,就覺得人人的痛苦都應該跟金錢掛鉤。

林黛玉的所謂“矯情”,完全源自精神折磨,這種折磨既有“一年三百六十日,風刀霜劍嚴相逼”,這樣的現實因素;同時也有“儂今葬花人笑癡,他年葬儂知是誰”,對整個人類聚散離別之千古悲哀的思考。

筆者謹從這兩個方面進行分析,以供諸君賞析。

賈府的折磨——風刀霜劍嚴相逼

林黛玉在賈府經受了什麼樣的精神折磨,第45回“金蘭契互剖金蘭語”,薛寶釵勸誡林黛玉用燕窩調養身體,林黛玉便傾訴道:你看這裏這些人,因見老太太多疼了寶玉和鳳丫頭兩個,他們尚虎視眈眈,背地裏言三語四的。何況於我?況我又不是他們這裏正經主子,原是無依無靠,投奔了來的,他們已經多嫌着我了。如今我還不知進退,何苦叫他們咒我?

僅僅是一個小小的燕窩,林黛玉都不敢主動提出來,生怕下人們背地裏說她“屁事多”,這是最表面的林黛玉所受的折磨。

紅樓夢中黛玉進入賈府後,時常說自己命苦是爲何?

可林黛玉還面臨一種折磨,比這個更甚,讓人難以接受的是,這種折磨不是其他人賦予的,恰恰是源自當年接林黛玉進賈府的賈母。

我在之前的文章中,曾反覆提到過一個重點:林黛玉的監護權問題!

當年林如海未去世時,他身爲黛玉之父,要對黛玉的未來前途負責,這是監護人的責任。可林父去世後,賈母便成了林黛玉的直接監護人,因爲不論是當年的“林黛玉拋父進京都”,還是後來處理林如海喪事,讓賈璉必要將林黛玉帶回來,這些都是賈母提出來的。

你既然主動將林黛玉接過來,那麼你必然要對人家黛玉的未來負責任,黛玉的婚嫁之事,其實完全掌握在賈母手中。這也是爲何第55回,王熙鳳在算林黛玉出嫁的錢時,稱:可以使不着官中的錢,老太太自有梯己拿出來。

可問題在於,賈母並沒有完全承擔起這樣的責任,注意是“沒有完全”,而不是“完全沒有”,我們自然對賈母有信心:如果林黛玉真的出嫁,她老人家必然是會主動爲黛玉籌措嫁妝的。

可這個“沒有完全”在於,賈母並沒有顧及到林黛玉的心理,她老人家最多給林黛玉賞些吃的、喝的,每個月專門讓人給林黛玉多送去些月錢,可她卻從未以至親長輩的身份,愛護過林黛玉的內心

我們舉個例子,仍是第45回,還是林黛玉和薛寶釵之間的交流,兩人對話之間,黛玉曾有過這麼一番言辭:

黛玉嘆道:“你素日待人,固然是極好的。然我最是個多心的人,只當你心裏藏奸,從前日你說看雜書不好,又勸我那些好話,竟大感激你。往日竟是我錯了,實在誤到如今。細細算來,我母親去世的早,又無姊妹、兄弟,我長了今年十五歲,竟沒一個人像你前日的話教導我,怨不得雲丫頭說你好,我還不受用。”——第45回

僅僅因爲薛寶釵教誨林黛玉,讓她“少讀歪書,以免亂了性情”,並主動爲她分析病情,給她送點燕窩調養身體,林黛玉一下子就被感動到了。

黛玉在榮國府這麼多年,心理上一直處於“放養狀態”,她無父無母,根本沒人教誨她,最多隻是賈母、王夫人等人出於親戚長輩的情分,送點東西關心一下,但這始終處於“陌生人關懷”的範疇,無法帶給林黛玉想要的“親情感”。

紅樓夢中黛玉進入賈府後,時常說自己命苦是爲何? 第2張

其他人都還好說,可賈母作爲林黛玉的直接監護人,卻從未能跟林黛玉交心,讓這個外孫女兒放下心中的顧慮,筆者個人認爲這是監護人嚴重的失職。所以我們看到,第32回“訴肺腑心迷活寶玉”,林黛玉聽到賈寶玉那句“林妹妹何曾說過這種混賬話,她要說這種混賬話,我早和她生分了”,她心中感慨萬千,其中有一份感慨是:父母雙亡,無人爲我做主。再有第34回,賈寶玉讓晴雯給林黛玉送去兩塊舊手帕,林黛玉的反應又是:我這番苦意,不知將來如何,又令我可悲。

林黛玉爲何會對自己的未來這麼悲觀呢?儘管榮國府上下人等都說:老太太將來準是林姑娘定了的。可林黛玉自己一直持有悲觀態度,因爲老太太從未給她吃過定心丸,哪怕是說一句:林丫頭你放心,你的婚嫁我心裏有數。

所以林黛玉雖然在賈府生活這麼多年,她始終覺得自己是個外人,無法產生“我是賈家人”的認同感,進而內心缺乏安全感,關於這一點賈母是需要做自我檢討的。

精神上的折磨:人皆有離散

除了上述外界因素對林黛玉的影響,林黛玉自身的人生觀也是導致她天生悲觀的一個重要原因。《紅樓夢》第36回有一個細節,林黛玉是個“喜散不喜聚”的人,且看原文:

林黛玉天性喜散不喜聚。她想的也有個道理,她說:“人有聚就有散,聚時歡喜,到散時豈不清冷?既清冷則生傷感,所以不如到是不聚的好。比如那花開時令人愛慕,謝時則增惆悵,所以到是不開的好。”故此,人以爲喜時,她反以爲悲。——第31回

紅樓夢中黛玉進入賈府後,時常說自己命苦是爲何? 第3張

林黛玉的這種思想,涉及到了整個人類的悲,此乃千古之悲,人人都逃不過這種規律,這就是爲什麼林黛玉看到落英繽芳,便動了傷感之念的原因所在。

林黛玉的這種思想,應該不是天生的,而是後天造就的——弟弟、母親、父親的先後去世,給林黛玉的人生觀造成了近乎毀滅性的打擊。

一般人很難理解林黛玉的這種經歷,如果林黛玉完全不懂事還好,像史湘雲那般“襁褓間,父母嘆雙亡”,至少不會有悲傷的回憶,林黛玉是眼睜睜看着母親、父親一個個離開自己,這種痛苦放在任何成年人身上,尚且難以忍受,何況一個孩子。林黛玉“人皆有離散”的世界觀,正是在這種經歷下形成的,她的人生觀比誰都來的殘酷,這也導致她能透過表面現象,看到一切皆空,白茫茫一片真乾淨的本質。所以筆者一直不贊同高鶚續寫中最終林黛玉臨死前說出的那句:寶玉,你好......

彷彿林黛玉臨死前在埋怨寶玉,她哪裏需要埋怨?林黛玉比賈寶玉更具有禪悟的潛力,她天生聰慧,加上悲劇式的人生經歷、“人皆有離散”的世界觀,只會讓她看開一切,而不是執念於個人得失。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