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學百科 > 成語典故 > 歷史文化探索:怙惡不悛的典故及故事介紹

歷史文化探索:怙惡不悛的典故及故事介紹

來源:風趣史記網    閱讀: 1.5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怙惡不悛,怙:堅持。悛:悔改。讀音是hù è bù quān,意爲一貫作惡,不肯悔改。出自《左傳·隱公六年》。那麼典故怙惡不悛的主人公是誰呢?接下來小編就帶來歷史故事,一起看看吧!

西晉末年,中原再次出現混亂,一些少數民族在北方建立起獨立的政權,史稱16國時期。前趙的國君劉濯,本爲匈奴族,他依仗武力奪取了漢劉淵建立的政權,建都長安,威震一時。和劉濯同時的另一位武將石勒原是羯族人,從小做商販。後來,石勒投奔劉淵從軍,立下戰功,被封爲大將。

石勒對劉濯的篡權很不滿,伺機滅掉劉濯取而代之。石勒經過多次與劉濯交戰,使劉濯的軍事實力日漸削弱。於是,劉濯對石勒改換收買拉擾的策略,派心腹郭汜爲使者,前去封石勒爲太宰,領大將軍銜,進爵趙王,領二十部,出入乘金銀車,駕雲馬,冕帶十二旒,夫人封王后。

歷史文化探索:怙惡不悛的典故及故事介紹

石勒答應下來,爲了表示謝意,他特派王修等人爲大使前往劉濯處拜謝。劉濯手下有個叫曹平的謀士,原是石勒的舍人。他告誡劉濯說:“石勒派王修等人前來,外表上是來答謝,實際上是要觀察各郡的虛實,以便伺機發起攻戰。”

劉濯聽後大怒,待郭汜等回來,立即將來使王修斬首,並下令撤銷了對石勒的封授。

石勒聽後怒不遏,下令滅了曹平的三族,以後召集大臣說:“我們派出使者本是爲了修好如初,並無他意,但劉濯卻‘長惡不悛’,反而殺害了表示誠意的使者。這實在是做惡多端,不可饒恕!所以,我決定自取趙地自立爲王。”

於是,石勒設了太醫、尚方、御府諸令,並專門修了正陽門,正式稱起王來。

公元318年,石勒殺了劉濯,建立起後趙政權。“長惡不悛”,後引申爲“怙惡不悛”,用以比喻作惡多端而不可悔改的人。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