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奮血戰史 > 戰史祕聞 > 蜀漢與曹魏爭奪隴右:三次大戰耗盡蜀漢財力物力

蜀漢與曹魏爭奪隴右:三次大戰耗盡蜀漢財力物力

來源:風趣史記網    閱讀: 3.0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一、三國初的局勢

東漢自光熹元年(189年)董卓進京挾持皇帝開始,天下分裂,出現了連續多年的大混戰。建安元年(196年)曹操入朝掌權後,逐漸攻滅關東諸割據勢力。十三年(208年)的赤壁之戰,奠定了三國鼎立格局,之後,曹操又擊敗關東諸將和割據漢中的張魯;劉備兼併荊州和益州,並從曹操手中奪得漢中。延康元年(220年),曹丕廢漢稱帝,建國魏,都洛陽。次年,劉備在成都稱帝,建國漢(史稱蜀漢),又一年,孫權在武昌正式稱帝,至此,三國並存局面正式形成。

曹丕繼位之初,天水郡和整個隴右大部分地方屬魏。爲加強對其地的統治,曹魏於黃初元年(220年)置秦州(在今天水市東部)。不久,秦州又撤,其地併入雍州(治長安,即今西安)。隴右以南,爲蜀漢統轄之地,劉備以劉氏宗室正統自居,常懷北伐中原,復興漢室之志。劉備死後,諸葛亮遵其遺囑,知不可爲而強爲,以區區蜀中之力,執意北伐。蜀漢建興五年(227年),諸葛亮上書蜀後主劉禪稱:“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當獎率三軍,北定中原,庶竭駑鈍,攘除奸兇,興復漢室,還於舊都。”接着率蜀漢軍主力進駐沔陽(今陝西勉縣),做北伐前的準備。

蜀漢與曹魏爭奪隴右:三次大戰耗盡蜀漢財力物力

  二、諸葛亮攻伐隴右

魏太和二年、蜀漢建興六年(228年)正月,諸葛亮率蜀軍伐魏。出師前,聲稱將由斜谷道北進取郿(今陝西眉縣),魏大將曹真聞訊,即遣軍往拒,諸葛亮派鎮東將軍趙雲、揚武將軍鄧芝率偏師進屯箕谷,與魏軍相持於秦嶺,自則率主力出陽平關(在今陝西勉縣西),北上趨隴右,先克祁山(在今禮縣東北)。魏雍州所屬天水(即東漢漢陽郡,治冀縣,在今甘谷)、南安(東漢後期從漢陽郡析置,今隴西縣東南,南安郡轄及今武山)、安定(治臨涇縣,在今鎮原、涇川二縣界)三郡叛魏響應。時雍州刺史郭淮與天水太守馬遵巡行至落門(今武山洛門,時屬冀縣),聞變急折上卦(天水郡屬縣,治今天水市馬跑泉東),依城據守。陪同行巡的天水參軍姜維亦至上邽,馬遵疑姜維有異心,緊閉城門不納。姜維無所依,被迫往投諸葛亮。由於三郡依附蜀漢,關中震動。魏明帝親至長安,加左將軍張郃爲特進(位僅次三公的榮銜),督軍往隴右抵拒。諸葛亮遣參軍馬謖率軍往街亭(前漢有街泉縣,後漢併入略陽,舊治約在張家川龍山鎮)迎戰。馬謖抵街亭後,不聽裨將王平勸告,舍水紮營於南山。張郃率魏軍至,即包圍南山,並斷其水道,出軍猛攻蜀漢軍營。馬謖見飲水斷絕,率軍突圍。張郃分軍截擊,蜀漢軍四面受敵,潰不成軍。馬謖及將軍李盛、張休、黃襲所領各部均敗,惟王平所率千人別屯街亭附近,見魏軍攻擊,鳴鼓自持,張郃疑爲伏兵不敢出軍攻擊。得以平安退軍。蜀漢另一將高詳部屯軍列柳城(距街亭不遠),亦爲魏雍州刺史郭淮率軍擊敗。諸葛亮聞諸路失利,知隴右已不可守,遂遷西縣(天水郡屬縣,治今禮縣紅河鎮與天水市西南士子川一帶)千餘戶居民退回漢中。曹真、張郃分督魏軍直入天水等三郡,隴右仍歸屬於魏。諸葛亮回漢中後,將馬謖下獄(不久死獄中),又斬張休、李盛,並上書後主劉禪,自貶三等。

魏太和五年、蜀漢建興九年(231年)二月,諸葛亮率主力復出隴右伐魏,並以木牛運輸糧草,志在必得。三月,軍至祁山,魏將賈嗣、魏平一面率軍堅守,一面派人急往洛陽求救。曹睿即命大將軍、大督都司馬懿馳往長安,調集雍、樑二州諸軍,統車騎將軍張郃、後將軍費曜、徵蜀護軍戴陵、雍州刺史郭淮等往援。

  三、諸葛亮再攻隴右

諸葛亮聞司馬懿率軍將至,分兵留攻祁山,自率主力往上邽迎擊,並令軍士沿途盡芟上邽一帶的小麥,以絕魏軍糧食,司馬懿至隴右,令費曜、戴陵留精兵四千守上邽,餘衆悉出西救祁山,結果,前部費曜、戴陵和援助上邽的郭淮部在上邽與蜀漢軍相遇,費、戴二軍大敗,退入城中。不久司馬懿至,令恃險固守,不得與蜀漢軍交戰,諸葛亮率衆與魏軍相持多日,欲攻又恐後援不繼,遂西撤,司馬懿督軍尾隨而進,雙方又相持於漢陽(今甘谷),司馬懿遣將軍牛金率輕騎引戰,諸葛亮見魏軍勢盛,又率全軍南下,據守滷城(今禮縣鹽官鎮),於南北二山屯軍,準備決戰。魏軍至滷城外,司馬懿令沿山掘營,與蜀漢軍對峙,並囑各部不得出戰,意在等待蜀漢軍糧盡兵疲後出擊,魏平等將數次請戰,對司馬懿說“公畏蜀如虎,讓天下人取笑。”司馬懿只是不理,繼而佯稱有病,拒絕會見諸將。延至五月,衆將再三請戰,司馬懿執拗不過,遂令張郃攻蜀漢無當軍監護何千部於南圍,自引軍從中道出擊。諸葛亮好不容易盼到魏軍出戰,即派徵西大將軍魏延,將軍高翔、吳班率軍迎戰,大破魏軍,斬首三千。司馬懿見出戰不利,仍令堅守。延至六月,探至蜀漢軍因日久有倦怠意,司馬懿始令全軍出擊,先攻蜀漢軍外圍。諸葛亮度其實力加之糧草補給困難,知再不能相抗,便率軍南撤。魏軍趁勢追擊,俘殺蜀軍以萬計。張郃窮追不捨,至木門,誤入蜀漢軍的埋伏,中矢而死。

  四、姜維攻隴右

姜維投蜀漢,諸葛亮視爲難得將才,即使任倉曹掾,加奉義將軍,薦封當陽亭侯。建興十二年(234年)諸葛亮卒後,姜維任右監軍,協統諸軍。延熙元年(238年),隨大將軍蔣琬屯駐漢中。十年(247年)升衛將軍,與大將軍費禕共錄尚書事,參與最高軍事決策。姜維雖有遵諸葛亮遺言攻奪隴右之志,但由於屢次北伐無功,故諸葛亮卒後蜀中大臣對北伐持消極態度,致姜維難有行動,直至十六年(253年)春費禕被魏降將刺殺,姜維獨主軍事後,又開始了北伐。魏嘉平五年、蜀漢延熙十六年(253年)四月,姜維督蜀漢軍伐魏,數萬之衆從武都(時爲郡,治下辨,在今成縣。武都郡三國初屬魏,229年歸屬蜀漢直至蜀漢被滅)北上,出石營,經董亭(二地均在武山南),圍南安。魏雍州刺史陳泰率援軍抵落門,姜維恐魏軍截斷歸路,加之糧盡,遂南撤。

蜀漢與曹魏爭奪隴右:三次大戰耗盡蜀漢財力物力 第2張

魏甘露元年、蜀漢延熙十九年(256年)七月,蜀漢大將軍姜維與鎮西大將軍胡濟相約出隴右,會取上邽。姜維率所部欲先取祁山,魏安西將軍領護東羌校尉鄧艾料知蜀漢軍欲攻取祁山,已派重兵堅守。姜維又轉趨南安,至武城山(在今武山西南)與鄧艾所部魏軍相遇。鄧艾憑險據守,蜀漢軍進攻不能得,折東攻落門(今武山洛門),仍爲鄧艾部擊敗。於是姜維率軍東渡渭水,往取上邽,鄧艾率軍追擊,至段谷(今天水市東橫峪河)與蜀軍激戰。因所約胡濟軍未至,姜維部大敗,死者甚衆,殘部星散流離,從段谷南撤。時蜀漢大臣多責姜維失利,姜維遂引咎請貶,後主劉禪下詔降爲後將軍,仍行大將軍事。鄧艾則因功封魏鎮西將軍、都督隴右軍事,並進封鄧侯。

蜀漢伐魏,隴右爲主要戰場之一,今天水境首當其衝。以弱小之國伐實力遠強於已的曹魏,是不自量力的錯誤決策,故智慧天才諸葛亮,亦難擺脫戰而無功的結局,後來的姜難北伐,更是在大勢已去的情部下的妄爲之舉,對諸葛亮姜維的北伐,蜀漢朝野雖一直存有異議,但諸葛亮將北伐視爲遵從劉備遺志的國策,窮盡蜀國的民力、財力、實屬治國之誤。

將星傳奇
古代戰役
戰史祕聞
抗日戰爭
軍事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