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奮血戰史 > 古代戰役 > 歷史上的江陰保衛戰:江陰百姓揭竿而起,結果怎麼樣?

歷史上的江陰保衛戰:江陰百姓揭竿而起,結果怎麼樣?

來源:風趣史記網    閱讀: 1.9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給大家準備了江陰保衛戰的故事,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快來看看吧!

在國家衰亡之際,總會有一些忠肝義膽之人,他們捨死忘生,爲了尊嚴和信仰,用他們的生命發出最後的光和熱。有人不理解這些忠烈之士,難道有人會爲了所謂的道義甘願去死?是的,這就是民族大義,這就是民族的脊樑。

崇禎在煤山自縊後,風雨飄搖的大明到了暮色時分,多爾袞派兵大舉南下,統一全國指日可待。而在小小的江陰縣,卻出現了激烈抵抗,江陰成了滿清難以逾越的鴻溝。

一、剃髮令

公元1645年,清軍攻佔南京,弘光皇帝朱由崧被俘,南直隸(今江蘇、安徽等地)基本被清軍控制,這段時間內,清軍幾乎沒有遇到什麼像樣的抵抗。多爾袞志得意滿、得意洋洋,有些忘乎所以,爲了他的征服慾望,他下發了一道命令:“各處文武軍民盡令剃髮,儻有不從,以軍法從事”。

歷史上的江陰保衛戰:江陰百姓揭竿而起,結果怎麼樣?

多爾袞要求所有軍民百姓,必須按照女真人的習慣,剃掉頭髮,只在頭後面留下一小撮頭髮。事實上,這不是多爾袞第一次發佈關於頭髮的諭旨,在清軍剛剛入關,佔據北京之時,多爾袞也發佈了一條諭旨“予前因歸順之民無所分別,故令其剃髮以別順逆。今聞甚拂民願,反非予以文教定民心之本心矣。自茲以後,天下臣民照舊束髮,悉從其便。”

這條指令不強迫漢民剃掉頭髮,仍可以保持束包巾,只要服從滿清統治,其他可以悉聽尊便。多爾袞認爲當時滿清立足未穩,爲了減少衝突,他採用了溫和的民族政策。南京陷落之後,多爾袞認爲時機已到,所以下令對佔領區進行剃髮易服,來顯示清王朝的權威。

身體髮膚受之父母,束髮包巾是古人最重要的習俗,如果剃掉頭髮,就會被認爲不孝,在以孝道爲主導的明王朝,這是不可原諒的。在江南各地,多爾袞的剃髮令引起軒然大波,很多已經投降的民衆再次拿起武器,反對清王朝的統治。

二、江陰百姓揭竿而起

多爾袞認爲君爲父,民爲子,那麼兒子就要遵從父親的習俗,這等歪理也實力令人無語。不論誰來做統治者,但要想保證政權的穩定,就不能隨意改變百姓的風俗習慣,這是基本常識。

當初朱元璋統一南北,就是施行了溫和的民族政策,不僅色目人、蒙古人可以在中原繼續居住,而且仍可以按照其民族的風俗習慣生活,這纔是最明智的決定。

政府委派方亨爲江陰縣縣令,並命令其按要求,對民衆進行剃髮易服。就在命令下來不久,江陰的百姓不幹了,羣情激憤,方亨馬上上疏清廷,請求派兵鎮壓。

歷史上的江陰保衛戰:江陰百姓揭竿而起,結果怎麼樣? 第2張

只不過這封奏疏被人給截住了,百姓們羣起而攻之,縣衙被攻陷,方亨也被憤怒的民衆整死了。人無頭不走鳥無頭不飛,大家推舉典史陳明遇爲首領,只不過陳明遇雖有一腔報國熱情,卻不通軍事,所以陳明遇又找到了前任典史閻應元。

閻應元到任後,馬上開始調兵遣將,挑選出身強力壯的青年人,分別安排守城和防務,在閻應元的安排下,一切井井有條。大戰在即,民兵一心,槍上膛刀出鞘,近二十萬民兵整裝待發,城牆之上準備好了火槍和大炮,他們或將面臨最兇殘的敵人,但是江陰的軍民無所畏懼。

三、堅守城池、捨生取義

清政府得知消息,常州知府先派了三百軍兵前來鎮壓,或許清政府還沒有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但很快這三百人,就被江陰的義軍消滅了。

多鐸對江陰不以爲然,再次派出降將劉良佐,率數萬軍兵前來鎮壓。劉良佐原本是南明四鎮總兵之一,曾經擁立朱由崧即位,但劉良佐實在是個沒種的將領,朱由崧被俘不久,劉良佐就帶着十萬明軍投降了。

十萬軍隊,如果運用得當,絕對可以撐起大局,但這支部隊到了劉良佐手中,就變得一文不值。劉良佐就是帶着這支部隊,到了江陰城下,還要鎮壓原本大明的百姓。

劉良佐向城中射出勸降書,閻應元在城頭大罵:“有降將軍,無降典史!”劉良佐的這支部隊本就是投降的明軍,哪裏還有什麼作戰士氣,多次進攻根本沒有絲毫作用,江陰城巋然不動。

多鐸開始重視這場戰役,先後派出孔有德、貝勒博洛、貝勒尼堪率數萬精兵前來攻城,江陰城下佈滿敵軍,足足超過二十萬。

江陰城上大炮開始轟鳴,每一發炮彈都會帶走數個敵人的生命,守衛的義軍不僅準備了大炮,還爲敵人準備了各種帶勾帶刺的重物,甚至還有糞便做成的臭彈,所有能用的傢伙都扔向了城下的敵人,敵軍損失慘重。

博洛找來劉良佐,痛罵其作戰失利,並打了一頓板子,劉良佐是有苦說不出,繼續督促士兵攻城。閻應元清楚,江陰只是個小城,面對大軍是無法長時間固守的,所以城中的義軍也派出不少人,去江浙地區尋找援軍,但終歸江陰城沒有得到任何救援。

從六月初五,堅持到八月二十一,江陰到極限了,雙方都付出的慘痛的代價,城池內外屍體堆積如山。急眼的清軍集中幾百門大炮,全部射向城池東北角,城牆再也支持不住,終於倒塌了,閻應元派兵去封堵,但爲時已晚,清軍已經蜂擁而至。

閻應元、陳明遇仍沒有放棄抵抗,在城中與敵人展開巷戰,殺掉數千敵人後,雙雙戰死,壯烈殉國。爲了報復江陰百姓,清軍下令屠城三日,此戰中,江陰軍民沒有一人投降,最後存活的百姓只有五十三人。

明末的大臣們最先投降,將領隨後投降,南明的將領更是慫得徹底,幾乎沒有一場正經的抵抗,直接卑躬屈膝匍匐在敵人腳下,然而,是江陰的百姓撐起了大明的脊樑,是他們捨身忘死戰鬥到最後一刻。

“八十日戴發效忠,表太祖十七朝人物;六萬人同心死義,存大明三百里江山。”朱元璋如果能看到此情此景,是欣慰、還是心痛?

將星傳奇
古代戰役
戰史祕聞
抗日戰爭
軍事新聞